《合歡樹》中,史鐵生曾經這樣寫過:“母親的愛,就像那一條條皺紋越來越深。母親的情,就像那一縷縷白發越來越多?!蔽疑钣懈杏|,如此簡單的比喻竟詮釋母親對我們的愛與關注。
合歡樹——極其樸素的植物,但在行文中充當至關重要的線索。一顆合歡樹,襯出了母親對子女的愛與希望,這綠色的生命,在母愛中茁壯成長。即使“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但也無形中將作者與合歡樹緊密相相連。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我們感恩誰?雨露雖然滋潤鮮花,但沒有園丁的播種,這鮮紅的生命根本無法萌芽;即使是種子發了呀,但缺少陽光的照射,花兒也會一樣萎蔫婉謝。人人都有顆感恩樹,而這顆感恩樹的茁壯,離不開父母的哺育,離不開老師的教誨,離不開世界萬物的滋潤補給。
感恩樹,由父母播種,在父母看護下健康成長。當呱呱墜地的一瞬,父母在清脆的哭聲中暫時放下了心中之石,他們的生命,多了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個部分,吸收了精華、愛與關注。他們總是毫不吝嗇的付出,什么是“回報”,他們似乎誠然不知。
生病時,他們總是無怨無悔,背起我們沖向醫院,即使是狂風大作,即使是傾盆暴雨,這完全不能成為阻礙他們前行的因素。無論何時,那厚且溫暖的背膀絲毫沒有改變過。而換成他們生病,則是一顆小藥丸和默不作聲。
身為人子。竟完全感受不到他們的難受。寒冷時節,他們是我們的熱源;生氣發怒時,他們愿化為出氣孔;困難重重時,他們是我們的墊腳石。
父母,需要感恩。感恩樹的成長,要感恩父母。感恩樹的成型,要感恩老師。
“一日為師,終身未付。”父母讓我們成人,老師則讓我們成才。老師的出現,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文化的素養,高尚的情操,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中一點點積累。
是老師,在我們退步時幫我們分析原因,創造佳績;是老師,在我們止步于難題前時開辟道路;是老師警鐘。老師,總是默默地引導我們走向正途。在漆黑的夜晚,在夜深人靜時分,在同學們早已入夢的星光下,老師的關心充實,那躍然于作業本上的,是老師透徹的分析。
老師,需要感恩。如今這顆感恩數,高大健壯,但似乎少些什么。對了,是點綴。
“人靠衣裝。”這感恩樹怎能少得了點綴?,F在的我們,已是一個高中生,一名懂事、有主見的高中生,難免有親人、師長所不能幫助的坎坷。
這時候朋友便成了再好不過的伴侶,有位益友,可能受益終身,無論在什么方面,朋友往往是成敗的關鍵。朋友,需要感恩。史鐵生的《合歡樹》固然感人,也令我頗有感受,但那畢竟是追憶故人。
而我們現在,正值風華正茂,珍惜現在,感恩現在吧!在感恩中成長,感受沁人心脾的絲絲清香。在成長中感恩,感受化入心田的縷縷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