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點點燭光跳躍在泛黃的史籍上,當悠悠琴音飄揚在猙獰的刑場上,當萋萋芳草搖曳在沙漠的戈壁上,我站在歷史的天空下,看到大朵大朵的花在歲月的藤蔓上傲然綻放。
我看到,伴君如伴虎,他明知此理卻依舊行向虎山,在龍顏震怒時冒死進諫,只為一個與他僅有一面之緣的李陵,為了一種責任,他選擇了生,選擇了那令人恥辱的生,只為盡一個兒子的責任完成父親的臨終遺愿。昔日芳名遠揚,今朝千夫所指,這天與地的差別他忍受了,滿腹的委屈,滿腹心酸,他和淚而吞,只留下一道在昏暗光影下奮筆疾書的瘦弱身影和閃爍著睿智光芒的《史記》化為一朵名叫責任的花在歲月的藤蔓上怒放。
我看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行走于渾濁世間,他卻依舊一塵不染,錦帽貂裘,高官厚祿,于他,只不過是過眼煙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他憑著良心為友人伸張。卻遭奸人誣陷被司馬集團冠以含糊的“坐事誅”鋃鐺入獄,三千太學學子的苦苦哀求卻依舊未能力挽狂瀾,面對猙獰的死亡,他只是顧視日影,索琴奏響生命的絕唱,在余音裊裊的琴聲中從容就義,這是何等的從容,何等的坦然,何等的灑脫,在那歲月的藤蔓上一朵名為正氣的花悄然綻放。
我看到,擎一枝旌節,他懷抱對漢的丹心,將錦繡前程拋諸于九霄云外,拿一枝禿筆,矮紙斜行,他用十九年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生為漢家使,死為漢家魂,塞外的風沙磨不掉他的錚錚鐵骨,掩不住他的赤子之心,縱使風華不在,步入垂暮之年,可他不悔,他依舊心系大漢,魂牽故里,依舊是漢家的好男兒,好臣子。那凜然一身的正氣融為歲月藤蔓上一朵忠義之花,傲放枝頭。回眸歷史千年,我看到大片大片的花在歲月的藤蔓上粲然迎霜,笑對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