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愛同行》的書里,我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實在太大了;在與愛同行的日子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
孩子的心思大人們不了解,我總覺得做學生的日子挺辛苦的。在學校,一堂接一堂的上課,更不用說到了初中了,學習壓力和競爭越來越激烈,有時候真的是一個頭倆個大。大人們怎么就不能給我們一些愛,讓我們幸福起來呢?
在我眼里,媽媽只會一直嘮叨,教我學習要努力,爸爸也不例外,他們總是說: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有時,我真想反駁他們,但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這讓我覺得他們都不關心我,不愛我,好像我考出來優秀的分數才是他們心肝寶貝。偶爾的一瞬間,我曾想過我到底是不是他們親生的,不過我也便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
有些時候,班里同學們曾開玩笑,對我說:“你需不需要愛。”我停頓了一下,說:“我不需要?!蔽也恍枰??!蔽也恢喇敃r為什么說我不需要,但我知道,其實在我心底深處是需要的。就這樣,我和父母之間交談的話也少了許多,慢慢變得疏遠起來。
某一天早晨,睡夢中的我被媽媽叫醒,我胡亂地洗臉后坐在餐桌前,桌子上,早餐已經準備好了——兩碗面條,只有一個碗里插著一把勺子。每次吃面條,只有一個碗里插著一把勺子,媽媽是總是讓我把插著勺子的那碗吃掉,我心里突然就產生了疑問:難道這勺子里有什么秘密嗎?為了探個虛實,趁媽媽盛菜的工夫,我用小勺翻看了面條下面的內容。別說,真有秘密!原來,我這碗碗底有一個圓圓的大雞蛋,而沒有勺子的那碗則全是面條。看到這,我明白了。我耍了個小把戲,把沒放勺子的那一碗拿過來,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媽媽端著菜看著我,好像發現了什么,急忙用筷子攪了一下另一碗面條。把戲穿幫了。媽媽邊把碗里的大雞蛋撥給我,邊說:“為什么非要把那雞蛋給我吃?”聽了媽媽的話,我心里真的好感動,我真后悔以前沒有去尋找愛,而就在我沒有去尋找愛的同時,誤解了媽媽。
從此以后,我每頓飯都留心觀察,每次都會發現我碗里的內容與媽媽的有所不同:吃魚時,我的碗里放著媽媽剔過刺的魚肉;飯硬了,我的碗里不會帶鍋巴;喝粥時,我碗里的大棗總會多幾顆,粥也十分粘稠。
回頭想想,其實我們身邊并不缺少愛,也許是我們的父母不擅于將愛表達出來,只有將愛放在一個又一個細節中,只要我們擅于去尋找,去發現,其實愛就在我們身邊。
放下《與愛同行》,里面的一個個英雄人物在我面前浮現,我知道怎樣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我懂得了把別人放在心上也是很重要的,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如繼往地向雷鋒學習,讓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