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者認為我們的世界是完美的,不存在不完美與完美這一矛盾。辯證者認為我們世間的一切都處在矛盾的推動中,如果失去了不完美與完美這一矛盾,那么我們就只能停止不前,如一潭死水般,如行尸走肉般,結果形而上學者被事實駁得體無完膚。
不完美與完美,正是在這個矛盾的推動下,我們才會為這個世界增添一份炫麗,才會為這個世界增添一份活力。世界的多彩,因我們的參與而更加斑斕。
漫漫歷史長河,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雖有狂風暴雨、但也不乏雨后彩虹。失敗時的凄涼、成功時的喜悅。我們經歷了最艱苦時的環境,又經歷了平順時的安樂。我們跌跌撞撞,一路走來,感覺離自己的目標漸近。
但當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卻突然覺得自己的幸福感下降,更多懷念以往,雖艱難困苦,但也歡歌笑語。
這是一個什么情況呢?在饑寒的年代里我們追求的不是溫飽嗎?在那個物質資料極度匱乏的年代里我們追求的不是琳瑯滿目的物品嗎?現在我們都得到了,實現了,但為此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覺得內心十分空虛。就像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了之后又在蒼白的寧靜中躁動不安。
世間有些東西就是那樣的怪,怪得前后不搭,怪得空前絕后。然而我們卻常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著對它的體驗?;蛟S有時我們也會走在路上,不經意間望著遠方的天空,躺在床上望著頭頂的帳頂冥想:怎么會這樣?到底是什么讓我有這樣的思緒萬千。自己當初對它是那樣的執著追求,可得到之后卻發現,它也如薄酒一樣淡,炊煙一樣薄,和自己內心濃濃的思切形成一個鮮明對比。
這是因為美,因為我們追尋它時,它所存在于自身的不完美在推動,指導著我們。這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就如同規律般,我們看不見,聞不著,但只要你有欲望,去把它追尋,它便會在無形中指揮你。我們過去因饑寒而追求溫飽,因物質的匱乏而追求物質的豐富。在這不完美與完美地推動下,我們努力奮斗。在拼搏過程中,我們收獲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感到幸福滿滿。而當我們實現了溫飽后,享受了物質的豐富后。總括一下,我們在滿足了生存基礎后。我們的思想便因物質的橫溢而被麻痹,再也看不清楚下一個目標,整日在混混沌沌中度過,虛度光陰,虛度生命。
畢竟生存的危機與恐懼,讓我們不敢放松一步,可一旦實現了它,姑且用我們所說的實現。內心被壓抑已久的懶惰與外表完美的光環讓我們認為世間的一切都已完美無瑕的,追尋的步伐也相應停止。
不完美是美的,但當我們實現了這一目標之后,它的結果又常讓我們感到悲傷、失落。雖然不完美讓我們無法抗拒地去追求,但就其作用結果,我們還是可以改變的。因為我們畢竟是人,我們具有世間萬物所特有的東西,人類歷史上最美麗的花朵——意識。正是意識又讓我們具有了主觀能動性。我們可以讓思接千載,心有八方。讓思維的眼光追溯過去,放射未來。當我們在完成一個目標后,積極尋找下一個目標,讓生命的價值在不斷追求中實現,幸福也便悄然來到。即使生命有限,但追尋的目標永無止境。就像世間有許多路,走完了許多路,新的路還在不斷出現。
我們尋覓多時,卻沒想到不可或缺的恰是不完美。世界如此之大,世間無奇不有,荒誕、可笑、可愛、荒誕。我們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在完美中追求不完美。
美在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