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鈴響——新戲上演。她在穿衣服,廣播里傳出音樂,還有室友們和自己發出的不可避免的聲響。清晨她無需太多思考,只是做著已有套路的整理收拾和一些瑣屑。然后吃早飯,像食堂這樣的公共場所,嘈雜是難免的。她的耳朵對此沒有什么排斥。接著的場景就在學校了。四處是同類在說話,還有來自不同聲源的聲響。在她十多年的生活中,不停的聲響都習以為常了,只是偶爾心里會起煩躁。在剩余的兩餐過后,還有晚自習。這時候和夜色一般顯得相對安靜,她的大多時間都撲在作業上。畢,她躺在了床上。。。。。。
說這是新戲,因為我們看到的已不是昨天的太陽,但戲份是類似于昨天的,甚至明天也將會雷同。不錯,這是生活給的戲碼,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公。這出戲是我的。
我躺在床上,打量著自己的一天,心負了重。我生活在我們的浮華中,笑著鬧著,是否快樂呢?我奔跑在我的道路上,是否彷徨呢?我把一天所經歷的都扔在心上,卻沒有給它一個午休,怎能不疲憊呢?只有依著夜給的安靜,我才把思維放出來。在這個世界,耳畔的聲響是不可能停止的,這說明我聽力的健全,該慶幸的。但這就表示我不需要寧靜嗎?在自己的世界里是截然不同的,它長存著寧靜,只在于我是否抽出時間在此小憩。
在校園里,我的生活被嵌進時間的格式里。我怕自己會不帶感情地走下去或是不愿前進了。任何環境里都有嘈雜的因素,我不能讓心也鬧哄哄的,聽不見自己的聲音。我需要留點寧靜給自己,才能理智地思考,把心里的事情理順。或者我并不想什么,平靜是我容易知道該做什么。
我們的生活還是較為忙碌的,我并沒有渾渾噩噩,因為我并沒有沉淪在浮躁中。雖然偶爾也會懷疑拼搏的意義,但往往是沉默著找到答案。所以在我們被填得充實的日子里,也該留點寧靜給自己。吃飯的時候、課間或是在路上,都可以有意識地清空自己的心,問問自己在做些什么。甚至在課堂上,也只有是自己寧靜,才能去接受知識、思考問題。
有一天晚自習,我讀著巴金的《家》。它對我是如此吸引,我跟著文字在腦海中幻出畫面。猛一抬頭,看著依舊是滿屋子的同學,竟有種回到現實的感覺。回味剛才,心里多么寧靜,仿佛這一切都暫時的不存在了,壓在心頭的一些東西也煙消云散。即便是離開了書本中的世界,心中的寧靜也暫存了下來,放下的東西并不因此又拿起了。一本好書等于一個寧靜的世界。我愛閱讀,更愛寧靜。
越繁華的環境里,越難求得寧靜。我現在還只是在學校中,把握住自己還并不難。然而大千的世界里,存在太多的歧路。看那些自暴自棄的人,不就是懷揣著一顆枯萎的心,沒有了自己寧靜的世界嗎?看那些貪官,不就是迷失在繁華中,忘了通往寧靜的路嗎?無論何時,我都該留點寧靜給自己。古人云:“非寧靜無以致遠。”從現在這樣的習慣必定是有益于一生的。
外面的世界依舊在鬧,我的內心卻是如此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