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強取豪奪 | 憑強力或權勢奪取。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下卷:“‘這叫強取豪奪。’謝慶元嘶聲地說。” |
先聲奪人 | 聲:聲勢;奪人:指動搖人心。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暴取豪奪 | 豪:強橫。用暴力劫奪。 | 宋 蘇軾《策斷上》:“國用不足,則加賦于民,加賦而不已,則凡暴取豪奪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
將奪固與 | 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固,同“姑”。 | 先秦 李耳《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
爭分奪秒 | 不放過一分一秒;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也作“分秒必爭”。 | 《晉書 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 |
蹊田奪牛 | 蹊:踐踏;奪:強取。因牛踐踏了田,搶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輕罰重。 | 《左傳·宣公十一年》:“‘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
奪其談經 | 比喻在辯論中壓倒眾人。 | |
殺生與奪 | 殺:叫人死;生:叫人活;與: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 戰國·趙·荀況《荀子·王制》:“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
扯鼓奪旗 | 形容作戰勇敢。 | 元 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統雄兵劈面相持,驅貔虎扯鼓奪旗。” |
爭權奪利 | 追求名譽、地位和私利。 | 鄒韜奮《消弭內戰的唯一途徑》:“任何為私人私黨爭權奪利的內戰都必然地要為全國民眾所唾棄。” |
奪人之愛 | 奪:搶奪。剝奪別人所喜愛的人或事物。 | 錢鐘書《圍城》:“你不是跟她很好么?奪人之愛,我可不來。人棄我取,我更不來。” |
光彩奪目 | 光彩:光澤和顏色;奪目:耀眼。形容光彩極為鮮艷;極為耀眼。形容事物美好;引人注目。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玉臺翠樹,光彩奪目。” |
你爭我奪 | 指相互爭奪。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這些富貴公子,你爭我奪,依了張家,違了李家。” |
虎口奪食 | 從老虎嘴里搶奪食物。比喻十分危險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為。 | 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只要國內出產,全國人民不吃,虎口奪食也要給你弄來。” |
強詞奪理 | 指無理強辯;想說成有理的。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
奪眶而出 | 眶:眼的四周。指眼淚無法控制地從眼里流出。形容心情非常激動或悲痛。 | 茅盾《子夜》六:“兩粒大淚珠終于奪眶而出,掉在他的手上。” |
攘權奪利 | 猶言爭權奪利。 | 白蕉《袁世凱與中華民國》:“坐是搶攘月余,勢成坐困,老師匱財,攘權奪利,凡種種不良之現象,皆緣是以生。” |
你奪我爭 | 指相互爭奪。亦作“你爭我斗”、“你爭我奪”。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東扯西拽,你奪我爭,紛紛亂嚷。” |
天奪之年 | 上天褫奪其年壽。謂不能享其天年。 | 清·顧貞觀《栩園詞棄稿》序:“漸有應者,而天奪之年,未口,輒風流云散。” |
大節不可奪 | 大節:臨難不茍的節操;奪:強取。指立身處世的節操不能被改變。 | 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
心志難奪 | 心志:抱負;奪:強取。形容意志堅定,難以改變。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
巧奪天工 | 天工:指自然形成的非常精巧;超過了自然。形容制作技藝之高超。 | 晉 郭璞《葬書》:“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了,巧奪造化。” |
喧賓奪主 | 客人的聲音壓倒了主人的聲音。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喧:聲音大;賓:客人;奪:壓倒;超過。 | 清 阮葵生《茶余客話》:“余仿為之,香則噴鼻而酒味變矣。不論酒而論香,是為喧賓奪主。” |
生死予奪 | 〖釋義〗生:讓人活;死: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 《韓非子 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 王制》:“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
爭名奪利 | 爭奪名位和利益。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
一予一奪 | 予:給予。一次給予,一次奪回。指反復無常,不講信用。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予一奪,二三孰甚焉?” |
目眩神奪 | 眩:眼花。眼花繚亂,心神不定。形容看到某種景象令人吃驚的樣子。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瞳人語》:“見車幔洞開,內坐二八女郎,紅妝艷麗,尤生平所未睹,目眩神奪,瞻戀弗舍。” |
巧取豪奪 | 巧取:耍弄各種花招騙取;豪奪:仗勢強占。耍花招騙取;用強硬手段奪得。指用各種不正當的辦法奪取財物。 | 宋 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怪君何處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
篡位奪權 | 篡:奪取,特指臣子奪取君位。奪取君主的位置及其權柄。 | 元·尚仲賢《三奪槊》第四折:“那兇玩很劣,奸滑僥幸,則待篡位奪權。” |
先人奪人 | 奪:爭取。先于別人去奪取別人的心。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文公七年》:“趙盾曰:‘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也。’” |
輝煌奪目 | 奪目:耀眼。形容光彩耀眼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二回:“只見四壁排列的,都是周彝商鼎,奇巧玩物,輝煌奪目。” |
象形奪名 | 奪:決定。依照事物的形態特征來決定它的名稱。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如今年深歲改,人不能識,故皆象形奪名,漸漸的喚差了,也是有的……” |
天奪之魄 | 魄:魂魄。天奪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離死不遠。 | 《左傳·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晉書·溫嶠傳》:“天奪其魄,死期將至。” |
氣消膽奪 | 形容畏懼到極點。 | 《南史·賊臣傳·侯景》:“初,景之圍臺城,援軍三十萬,兵士望青袍則氣消膽奪。” |
橫搶武奪 | 見“橫搶硬奪”。 | 郭沫若《羽書集·我們失掉的只是奴隸的鐐銬》:“敵人看到我們的覺醒,因而發生了恐慌。假面具剝掉了,露出了它們的猙獰的面孔來橫搶武奪。” |
鳩奪鵲巢 | 斑鳩占了喜鵲的窩。比喻強占別人的地方或位置。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依棲,來此相投,是鳩奪鵲巢之意也。” |
龍口奪食 | 指莊稼收獲期內于連雨天搶收糧食 | 胡正《汾水長流》第18章:“眼看到了這‘龍口奪食’的麥收季節,他的麥地又多,錯一天,就怕把他們到口的麥子耽誤了。” |
斬將奪旗 | 砍殺敵將,拔取敵旗。形容勇猛善戰。同“斬將搴旗”。 | 《群音類選 官腔類 八義記 拷問如姬》:“只消受得瘞粉埋香,索強似斬將奪旗。” |
扼吭奪食 | 扼:用力掐著;亢:咽喉。扼住喉嚨,奪走吃的東西。比喻使人處于絕境。 | 《元史·陳祖仁傳》:“乃欲驅疲民以供大役,廢其耕耨而荒其田畝,何異扼其吭而奪其食,以速其斃乎?” |
銷魂奪魄 | 神魂顛倒,失去常態。形容因羨慕或愛好某種事物而著迷。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鹽商富貴奢華,多少士大夫見了就銷魂奪魄。” |
奪席談經 | 本指講經辯難時,辯勝者奪取他人的坐席。后指見解高明,議論超過當代名流,壓倒眾人。亦作“奪戴憑席”。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戴憑傳》:“帝令群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余席。” |
艷麗奪目 | 奪目:耀眼。形容花朵或女子姿色鮮艷美麗耀眼 | 巴金《春》:“紅白色的花朵掩映在一簇簇的綠葉叢中,愈顯得艷麗奪目。” |
光耀奪目 | 奪目:耀眼。形容光采極為鮮明,令人眼花繚亂。 | 《遼史·太祖紀》:“黃龍繚繞……光耀奪目。” |
大節不奪 | 大節:臨難不茍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 《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
神分志奪 | 神:精神;奪:喪失。精神分散,志氣喪失。 | 《元史·張楨傳》:“守京師者能聚不能散,御外侮者能進不能退,紛紛籍籍,神分志奪,國家之事,能不為閣下憂乎?” |
天奪其魄 | 見“天奪之魄”。 | 宋·沈作喆《寓簡》卷七:“[古人]謂事大謬而謀拙,曰天奪其魄。” |
不奪農時 | 奪:侵占,耽誤。不耽誤農作物的播種時節 | 《舊唐書·李密傳》:“是以輕徭薄賦,不奪農時,寧積于人無藏于府。” |
君子不奪人之好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愛。道德高尚的人不奪取人家喜愛的東西。 | 元·馬致遠《馬丹陽三度任風子》:“我這里勸著道著他不采分毫,別人的首級他強要,他小心兒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奪人之好。” |
奪錦才 | 奪錦:奪錦袍。爭奪錦袍的才華。形容才華超群,后來居上。 | 《新唐書·宋之問傳》:“之問俄傾獻,后覽之嗟賞,更奪錦袍以賜。” |
惡紫奪朱 | 紫:古人認為紫是雜色;奪:亂;朱:大紅色,古人認為紅是正色。原指厭惡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勝正,以異端充正理。 | 《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
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形容志向堅定,別人很難改變。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驚心奪目 | 指內心震動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 清·秋瑾《<中國女報>發刊詞》:“使我中國女界中放一光明燦爛之異彩,使全球人種驚心奪目,拍手而歡呼。” |
褒貶與奪 | 與奪:給予或奪取。指對人或事物給予贊揚或批評。 | 晉·葛洪《抱樸子·外篇自敘》:“每見世人有好論人物者,比方倫匹,未必當允,而褒貶與奪,或失準格。” |
換骨奪胎 | 比喻詩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陳出新。 | 宋 釋惠洪《冷齋夜話 換骨奪胎法》:“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 |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 欲:打算;固:通“姑”,姑且;與:給予。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
鰲里奪尊 | 猶言出類拔萃。 | 老舍《駱駝祥子》十四:“大家給他祝壽,他大模大樣的承受,仿佛覺出自己是鰲里奪尊的一位老英雄。” |
攻城奪地 | 攻:攻打,進攻。攻打城市,掠奪土地。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7回:“那二十四員番將,又必各有跟隨的番漢軍士,共計當有萬余人,行動與攻城奪地者何異!” |
生殺予奪 | 生:讓人活;殺:把人處死;予:給予;賞賜;奪:剝奪;處罰。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 《周禮 春官 內史》:“五曰殺,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奪。” |
鮮艷奪目 | 色彩鮮美艷麗,十分引人注目。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底下綠褲紅鞋,鮮艷奪目。” |
璀璨奪目 | 璀璨:美玉發光。光輝燦爛耀人眼睛。 | 宋·周密《武林舊事》第三卷:“玉山寶帶,盡壁寸珠,璀璨奪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