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斗雞走狗 | 斗:使相斗;走狗:唆使狗跑。做公雞打架、使狗賽跑的游戲。指舊時紈绔子弟、游手好閑的人的無恥游戲。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袁盎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斗雞走狗。” |
狐群狗黨 | 與狐;狗結群為黨。比喻勾結在一起的壞人。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王!” |
嫁狗隨狗 | 比喻女子只能順從丈夫。 | 宋 陳造《題六幺后》:“蘭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隨狗雞隨雞。” |
人面狗心 | ①《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②猶言人面獸心。 | 《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
白云蒼狗 | 蒼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頃刻間變成烏云;像黑狗一樣。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 唐 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
聲色狗馬 | 聲色:歌舞和女色;狗馬:養狗和騎馬。后來二語連用;形容剝削階級荒淫無恥的生活方式。 |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還酒債,堆金選蛾眉。聲色狗馬外,其余一無知。” |
牛黃狗寶 | 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臟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罷,倘若有一點叫人過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
飯牛屠狗 | ①喻指從事低賤之事。②指從事賤業者。 | 明·陳子龍《酬吳次尾》詩:“別來落魄吳楚間,飯牛屠狗俱無顏。” |
狗屁不通 | 指責別人說話或文章極不通順。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5回:“柳老賴婚狼心推測,馮生聯句狗屁不通。” |
掛羊頭賣狗肉 | 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副實或做壞事。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第31卷:“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 |
狗吠非主 | 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踐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
阿貓阿狗 |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引申為任何輕賤的,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 | 魯迅《我的第一個師父》:“這和名孩子為阿貓阿狗,完全是一樣的意思:容易養大。” |
狼心狗肺 | 比喻心腸如狼和狗 一樣兇惡、狠毒。也比喻忘恩負義。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義忘恩。” |
土雞瓦狗 | 見“土雞瓦犬”。 |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東人民的愛國斗爭》:“兇惡軍警呆住了,一個個手足無措,像土雞瓦狗一樣蜷伏在路旁。” |
關門打狗 | 比喻將對方控制在自己勢力范圍內,然后進行有效打擊。 | 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就是這個意思。’趙航宇說,‘誘敵深入,關門打狗。’” |
狗黨狐群 | 見“狐群狗黨”。 | 明·元心子《金雀記·投崖》:“差殺你狗黨狐群,我怎肯喪志污紅粉。” |
狗咬呂洞賓 | 呂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狗見了呂洞賓這樣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來罵人不識好歹。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沒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
狗續侯冠 | 猶狗續金貂。 | 清·感惺《斷頭臺·黨爭》:“琶歌宮布,為后不若為娼;狗續侯冠,畏首還當畏尾。” |
狗腿子 | 走狗,為惡勢力效勞幫兇的人。 | 鄧小平《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后的政策策略》:“有些被殺的所謂狗腿子,十有八九是窮人。” |
土龍芻狗 | 泥土捏的龍,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實。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杜微傳》:“曹丕篡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 |
狗仗人勢 | 仗:倚仗;仗恃。比喻壞人倚仗著有權有勢的;為非作歹;欺壓別人。 | 明 李開先《寶劍記》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勢。” |
狗尾續貂 | 貂尾不夠;就用狗尾來補充。貂:指古代皇帝侍從官員用作帽飾的貂尾。原諷刺所封官爵太濫;后比喻用次品續在珍品之后。多指后來續寫的文學作品不如原來的好。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8卷:“亂離以來,官爵過濫,封王作輔,狗尾續貂。” |
打落水狗 | 比喻繼續打擊已經失敗的壞人。 | 瞿秋白《<魯迅雜感選集>序言》:“魯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義,反妥協主義的宣言。” |
狗茍蠅營 | 比喻為了名利不擇手段,象蒼蠅一樣飛來飛去,象狗一樣不知羞恥。 | 宋 文天祥《御試策一道》:“牛維馬縶,狗茍蠅營,患得患失,無所不至者,無怪也。” |
塞狗洞 | 把銀錢花在無用的地方。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5回:“我有三萬銀子,我大八成的道臺都可捐得了。我為什么拿錢塞狗洞!” |
狗偷鼠竊 | 同“狗盜鼠竊”。 | 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君之門下,無非狗偷鼠竊、無賴之人也。” |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 | 《元曲選 遇上皇》第一折:“父親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狐朋狗友 | 將狐狗引為朋友。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 |
落水狗 | 掉在水里的狗,比喻失勢的壞人。 | 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中國最多的卻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
狐鳴狗盜 | 舊時對造反者的貶稱。 | 《舊唐書·鄭畋傳》:“畋謬領藩垣,榮兼將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與義士忠臣,共剪狐鳴狗盜。” |
功狗功人 | 比喻立功的戰將和指揮。 | 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今諸君徒能走獸也,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
指雞罵狗 | 指著雞罵狗。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別指雞罵狗,倒是誰白吃白喝?” |
狗仗官勢 | 比喻壞人倚仗官府勢力欺壓他人。 | 茅盾《子夜》七:“哼!他媽的實力!不過狗仗官勢!” |
狗吃屎 | 身體向前仆倒在地。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3回:“待要走時,早已被叔寶一腳飛起,一個狗吃屎,跌倒在門邊。” |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 烹:煮燒。飛鳥打盡,弓被擱置不用;兔被捕殺后,獵狗則被烹食。比喻事情辦成,功臣被害。 | 魯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識時務者問:‘如果那時并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漢人也配享太廟……則將如何?’我覺得頗費唇舌。” |
偷狗戲雞 | 比喻不務正業。 | |
癩狗扶不上墻 | 比喻沒出息的人,沒辦法扶助他長進。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怨不得俗語說:‘癩狗扶不上墻’的!” |
狗竇大開 | 狗竇:狗洞。嘲笑人缺牙齒。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張吳興年八歲,虧齒。先達……戲之曰:‘君口中何為開狗竇?’張應聲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 |
淮王雞狗 | 比喻攀附別人而得勢的人。 | 晉 葛洪《神仙傳 劉安》:“時人傳八公、安臨去時,余藥器置在中庭。雞犬舐啄之,盡得升天。” |
狡兔死,良狗烹 |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 | 《韓非子 內儲說左下》:“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斗雞養狗 | 同“斗雞走狗”。 | 《金瓶梅詞話》第九八回:“他兄弟在家開賭場,斗雞養狗,人不敢惹他。” |
狐朋狗黨 | 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朋友。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須索緊緊的防,都是些狐朋狗黨。” |
畫虎成狗 | 畫老虎不成,卻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 《后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
雞鳴狗吠 | 雞啼狗叫彼此都聽得到。比喻聚居在一處的人口稠密。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 |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比喻壞人嘴里說不出好話來。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豬狗不如 | ①豬與狗。②詈詞。謂人下賤如牲畜。 | 老舍《四世同堂》:“他須納住氣,向連豬狗不如的人說好話。” |
泥豬癩狗 | 見“泥豬疥狗”。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天下竟有這等人物!如今看來,我竟成了泥豬癩狗。” |
鼠竊狗偷 | 象老鼠少量竊取,象狗鉆油偷盜。指小偷小摸。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75回:“鼠竊狗偷之徒,何足慮哉。” |
引狗入寨 | 猶言引狼入室。 |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抑且那家沒胡姬妾,肯引狗入寨,都拒絕不留。” |
掛羊頭,賣狗肉 | 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懸羊頭,賣狗肉,壞后進,初幾滅。” |
行同狗彘 | 舊時指人無恥,行為和豬狗一樣。 | 漢·賈誼《治安策》:“故此一豫讓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節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
狗彘不若 | 連豬狗都不如。比喻品行十分惡劣。彘:豬。 | 荀況《荀子 榮辱》:“人也,下忘其身,內忘其親,上忘其君,則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
狗膽包天 | 斥責別人膽子太大,敢于胡作非為。 | 《解放日報》1981年5月12日:“你真是狗膽包天,竟敢捉弄起我們來了!” |
雞鳴狗盜 |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這類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當的行為。 | 東漢 班固《漢書 游俠傳》:“皆藉王公之勢,競為游俠,雞鳴狗盜,無不賓禮。” |
喪家之狗 | 失去靠山,無家可歸者或喪失了主子、惶張驚恐,無處投奔者。 | 《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 |
狗行狼心 | 比喻行為兇狠,心腸毒辣。 | 元·白樸《惱煞人》套曲:“恨馮魁,趨恩奪愛,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
飛鷹走狗 | 放出鷹狗去追捕野獸。指打獵游蕩的生活。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術傳》:“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后頗折節。” |
豬卑狗險 | 比喻卑鄙陰險的人。 | 《南齊書·卡彬傳》:“彬又目禽獸云:‘羊性淫而狠,豬性卑而率,鵝性頑而傲,狗性險而出,皆指斥貴勢。’” |
狼心狗行 | 心腸似狼,行為如狗。比喻貪婪兇狠,卑鄙無恥。 | 元 楊暹《西游記》第四本第13出:“見一人光紗帽,黑布衫,鷹頭雀腦將身探,狼心狗行潛蹤闞,鵝行鴨步懷愚濫。” |
雞飛狗跳 | 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到處亂跳。形容驚慌得亂成一團。 | 茅盾《鍛煉》:“然而陳克明卻在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懼怨恨所造成的雞飛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