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 《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慷慨悲歌 | 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 | 晉 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 |
霜露之悲 |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終制》:“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悲,有時齋供。” |
悲不自勝 | 勝:經受得住。悲傷得使自己經受不住了。形容傷感至極;情難自禁。 | 漢 荀悅《漢紀 平帝紀》:“太后因號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勝。” |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 兔子死了,狐貍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失敗或死亡而感到悲傷。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9回:“獲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
黍離之悲 | 黍:谷子。對故國的懷念。指國破家亡的悲傷。 | 宋·姜夔《揚州慢·序》:“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
悲歡離合 | 悲:悲哀;歡:歡樂;離:離散;合:團聚。指生活中的悲哀與歡樂;分離與團聚的不同遭遇。 | 宋 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陽缺,此事古難全。” |
悲喜交集 | 交集:一起出現。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也作“悲喜交加”;“悲喜交至”。 | 《晉書 王廙傳》:“當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贈大禮,聞問之日,悲喜交集。” |
離合悲歡 | 泛指別離、團聚、悲哀、喜悅的種種遭遇和心態。 | 明 陸采《明珠記 提綱》:“佳人才子古難并,苦離分,巧完成,離合悲歡只在眼前生。” |
兔死狐悲 | 兔子死了;狐貍很悲傷。比喻因同類遭遇不幸而悲痛傷感。悲:悲傷。 | 元 汪元亨《折桂令 歸隱》曲:“鄙高位羊質虎皮,見非辜兔死狐悲。” |
風木含悲 |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養的悲傷。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
悲觀失望 | 對世事懷有喪失信心消極的看法。 | 毛澤東《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我們決不悲觀失望,我們是樂觀的。” |
風木之悲 |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養的悲傷。 | 明·顧大典《青衫記·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懷風木之悲;壯歲鼓盆,久虛琴瑟之樂。” |
悲觀主義 | 對世事所懷消極看法的處世觀 | 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投降主義根源于民族失敗主義,即民族悲觀主義。” |
悲愁垂涕 | 垂:垂下。涕:淚。因為悲哀、愁苦而落淚。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湯問》:“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 |
猿悲鶴怨 | 猿和鶴凄厲地啼叫。 | 宋 朱熹《送籍溪胡丈赴館供職》詩之二:“猿悲鶴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歸。” |
風樹之悲 | 風樹: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指喪父母的悲傷。 | 唐·道宣《續高僧傳·譯經·釋寶唱》:“臨朝端默,過隙子思彌軫;垂拱巖廊,風樹之悲逾切。” |
狐兔之悲 | 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 | 明·朱國楨《涌幢小品·黃叔度二誣辨》:“因視國家將傾,諸賢就戮,上之不能如孫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規之不與,下之不能興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為名高,是誠何忍哉。” |
悲天憫人 | 悲天:悲嘆時世;憫:哀憐;憫人:憐憫眾人。對混亂的時世感到悲傷;對困苦的人民表示憐憫。 | 清 黃宗義《朱人遠墓志銘》:“嗟乎!人遠悲天憫人之懷,豈為一己之不遇乎!” |
悲觀厭世 | 厭世:厭棄人世。指對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頹喪;厭棄人世。 |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他們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稱為‘暴露文學’,還有簡直是專門宣傳悲觀厭世的。” |
見哭興悲 | 見別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傷。謂產生同情心。 | 明·梅鼎祚《玉合記·還玉》:“遲共疾,俺敢侍尋生替死,自古道見哭興悲。” |
風樹悲 | 指喪父母的悲傷。 | 唐·白居易《贈友》詩:“庶使孝子心,皆無風樹悲。” |
假慈悲 | 慈悲:慈善,憐憫。表面上裝出一付慈愛憐憫的樣子。 | 毛澤東《論魯迅》:“他一點沒有假慈悲的偽君子的色彩。” |
悲從中來 | 中:內心。指悲傷的感情從內心發出來。 | 嚴秀《哀吳晗》:“我看了吳晗教授的那一段事跡,不禁廢書而嘆,悲從中來。” |
悲痛欲絕 | 絕:窮盡;悲哀傷心到了極點。也作“悲慟欲絕”、“哀痛欲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間的愛人悲痛欲絕,日日在她變成的土山下面,跪著嗚咽哭啼,直到死在這山腳下。” |
晝慨宵悲 | 晝:白天;宵:夜晚。白天慨嘆,夜晚傷悲。形容非常悲痛。 | 《宋書·魯爽傳》:“嵩霍咫尺,江河匪遠,夷庾雍塞,隔同天地,痛心疾首,晝概宵悲。” |
化悲痛為力量 | 化:變。把內心的痛苦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 趙樸初《永難忘(自度曲)》:“聞號召,意深長:‘化悲痛為力量!’” |
牛山之悲 | 在牛山上發出的悲嘆。譏諷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 | |
擊筑悲歌 | 擊:敲擊;筑:古樂器名。敲擊著筑,唱著悲壯的歌。形容慷慨悲歌。 | 《戰國策·燕策》:“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 |
老大徒傷悲 | 老大:年紀大;徒:徒然。年老了還一事無成只好悲傷而已。 |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大慈大悲 | 慈:仁愛;悲:憐憫。佛家用語。愛一切眾生的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難的人為大悲。指愛人而與眾生同樂;憐憫人生而拔眾生苦。后多用來指人心腸慈善;肯于施舍救助。 | 《法華經 譬喻品》:“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
滿腔悲憤 | 滿腔:充滿心中。心中充滿悲痛憤怒。 | 穆青《為了周總理的囑托》:“吳吉昌滿腔悲憤,他在家里對老伴激動地說:‘我相信總有一日,會重見青天……’” |
慈悲為懷 | 佛教認為人應以救助普濟他人疾苦為己任。 | 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最后的貴族》:“慈悲為懷的康氏母女把她接到了羅宅。” |
悲喜交至 | 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來到。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蓮香》:“共話前生,悲喜交至。” |
禾黍之悲 | 禾:粟;黍:谷子。對故國的懷念。指國破家亡的悲傷。 | 《詩經·王風·黍離·序》:“周大夫行役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
悲歡合散 | 悲:悲哀;歡:歡樂;合:團聚;散:離散。泛指人世間悲與歡、聚與散的遭遇和心情。 | 唐·元稹《敘詩寄樂天書》:“當花對酒,樂罷哀余,通滯屈伸,悲歡合散。” |
一悲一喜 | 既悲傷又高興。《平妖傳》二回:“表公單單一身,不勝凄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一悲一喜。” | 《平妖傳》二回:“表公單單一身,不勝凄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一悲一喜。” |
悲歌慷慨 | 指激昂高歌,以抒發感慨。形容壯烈的氣概 | 宋 謝翱《登西臺慟哭記》:“悲歌慷慨,卒不負其言而從之游。” |
大發慈悲 |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梁武帝累修歸極樂》:“伏望母親大人,大發慈悲,優容苦志。” |
悲喜交加 | 交加:聚集。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4回:“且說胡小記與艾虎認著表親,悲喜交加。” |
樂極生悲 | 極:到極點。歡樂到極點就會生出悲傷之事。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
悲歌擊筑 | 以之為典,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 《史記 刺客列傳》載:戰國時,荊軻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們送別于易水,高漸離擊筑,荊軻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登車不顧而去。 |
轉悲為喜 | 轉悲哀為喜悅。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九回:“良箴聽了,不覺轉悲為喜,再三道謝。” |
樂極悲生 | 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 《史記 滑稽列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淮南子 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
悲喜交切 | 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 晉·賈善翔《天上玉女記》:“遂披帷相見,悲喜交切。” |
興盡悲來 | 興:興致,興味。高興到了極點,使人悲苦的事就來了。 | 唐·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迥,識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知盈虛之有數。” |
泣麟悲鳳 | ①古代以為麟是仁獸,天下太平時乃出現;又以為鳳鳥至乃圣人受命而王之兆。孔子因亂世獲麟而涕泣,又因鳳鳥不至而傷嘆。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論語·子罕》。后因以“泣麟悲鳳”為哀傷國家衰敗之典。②古琴操名。 | 孔子因亂世獲麟而涕泣,又因鳳鳥不至而傷。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論語·子罕》。 |
悲歡聚散 | 悲:悲哀;歡:歡樂;聚:團聚;散:離散。泛指人世間悲與歡、聚與散的遭遇和心情。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四德記·友餞馮商>》:“且痛飲瓊漿百盞,何苦惜分離,這悲歡聚散,元無定期。” |
引吭悲歌 | 引:拉,伸。吭:喉嚨,嗓子。放開嗓子大聲歌唱。 | 冰心《櫻花贊》:“墓地里盡是些陰郁的低頭掃墓的人,間以喝多了酒引吭悲歌的醉客。” |
悲憤填膺 | 填:充填;塞滿;膺:胸。悲痛和憤怒充滿胸膛。 | 清 傷時子《蒼鷹擊》第六折:“草頭朝露,貴賤都虛度。悲憤填膺莫訴,壯懷孤負。” |
樂極悲來 | 同“樂極則悲”。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虧。虧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極悲來,物盛則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數也。” |
含悲茹痛 | | |
悲歌易水 | 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 見“悲歌擊筑”。 |
悲聲載道 | 指哀傷呼叫之聲充滿道路。形容苦難深重。 | 太平天國 洪秀全《誓師檄文》:“婦嘆童呼,悲聲載道;酷刑厚斂,怨氣沖天。” |
燕市悲歌 | 《史記·刺客列傳》:“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后以“燕市悲歌”表現朋友間的情誼以及惜別的情懷。 | 《史記·刺客列傳》:“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
睹物興悲 | 睹:見;興:起。見到與故人有關的東西而引起悲傷。 | 明·朱鼎《玉鏡臺記·新亭流涕》:“猛然間睹物興悲,早不覺潸然涕流。” |
銜悲蓄恨 | 銜:含著。心里藏著悲痛和仇恨。 | 《樂府詩集·蔡琰<琴曲歌辭>》:“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蓄恨兮何時平!” |
云悲海思 | 如云似海的愁思。 | 《梁書·豫章王綜傳》:“窺明鏡,罷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 |
悲喜交并 | 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 《晉書·張軌傳》:“奉詔之日,悲喜交并,天恩光被,褒崇輝渥。” |
沉雄悲壯 | 沉雄:深沉雄健。指深沉雄健,悲壯有力。 | 王國維《人間詞話》:“白仁甫秋夜語梧桐雨劇,沉雄悲壯為元曲冠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