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彌留之際 | 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將死的狀況;際:時(shí)候。病危將死的時(shí)候。 | 《尚書 顧命》:“病日臻,既彌留。” |
阿彌陀佛 | 佛教用語;梵語的譯音;也譯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頌的佛號(hào);表示祈禱祝福或感謝神靈的意思。 | 元 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張壽友曰:'阿彌陀佛,這個(gè)是誰?'卜兒云:'這便是媳婦兒。'” |
大夜彌天 | 彌天:滿天。比喻黑暗勢力彌漫長空,統(tǒng)治一切。 | 魯迅《<唐宋傳奇集>序例》:“時(shí)大夜彌天,璧月澄照,饕蚊遙嘆,余在廣州。” |
欲蓋彌彰 | 蓋:遮掩;彌:更加;彰:明顯。要掩蓋壞事的真相;結(jié)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
硝煙彌漫 | 彌漫:充滿。指戰(zhàn)場上炮火充滿了整個(gè)空間。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掌子面炮聲轟響,硝煙彌漫,成千上萬的人二十四小時(shí)三班倒,輪番在地下作業(yè)。” |
曠日彌久 | 曠:耽擱荒廢。指時(shí)間拖得很久。 | 《戰(zhàn)國策·趙策三》:“太子丹曰:‘太傅這計(jì),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 |
彌天大罪 | 彌天:滿天;形容極大。天大的罪過。 | 宋 王偁《東都事略》:“臣有彌天之罪,也有彌天之功。” |
老而彌篤 | 彌:更加;篤:深厚。人越老對某事物的感情越深厚。 | 《梁書·王筠傳》:“余少好書,老而彌篤,雖偶見瞥觀,皆即疏記,后重省覽,歡興彌深,習(xí)與性成,不覺筆倦。” |
匡救彌縫 | 指糾正錯(cuò)誤,彌補(bǔ)過失。 |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六年》:“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xié),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zāi)。” |
仰之彌高 | 仰:仰視;敬慕;彌:更加。越望越高。原指孔子之道;高不可及。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jiān)。’” |
芥納須彌 | 須彌:傳說中的古印度山名。佛教說法,小小的芥子可包容須彌大山或整個(gè)世界。 | |
大漸彌留 | 大漸:病危;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后指病重將死。表示病危將死。 | 《尚書 顧命》:“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南朝 梁 蕭統(tǒng)《文選 王儉〈諸淵碑文〉》:“景命不永,大漸彌留。 |
彌天大謊 | 彌:充滿。天大的謊話。 | 元 王伯成《李太白貶夜郎》:“那廝主置定亂宮心,醞釀著漫天謊。” |
彌足珍貴 | 彌和足都是滿的意思,加一起就是十分的意思。彌足珍貴是指某樣?xùn)|西十分珍貴。 | |
彌天大禍 | 彌:滿。天大的災(zāi)禍。 | 元 無名氏《盆兒鬼》:“這都是你不合自攬著這場彌天大禍。” |
彌日累夜 | 連日連夜,夜以繼日。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yù)》:“遂留共語,彌日累夜。” |
彌山亙野 | 滿山遍野。 | 宋·洪邁《容齋隨筆·王蕊杜鵑》:“二花在江東彌山亙野,殆與榛莽相似。” |
彌縫其闕 | 彌縫:補(bǔ)救;闕:過錯(cuò)。補(bǔ)救行事的過失。 |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zāi),昭舊職也。” |
歷久彌堅(jiān) | 彌:越,更加。經(jīng)歷時(shí)間越長久,越顯得堅(jiān)定不移。 | |
彌患無形 | 彌:消除。把禍患消除在沒有形成之前。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現(xiàn)在外國人已無話說,足見他能夠彌患無形,辦事切實(shí)。” |
瘡痍彌目 | 瘡痍:創(chuàng)傷;彌:滿。比喻觸目皆是天災(zāi)人禍,窮困流離,民不聊生的景象。 | 李大釗《大哀篇》:“大亂之后,滿地兵燹,瘡痍彌目,民生凋敝,亦云極矣。” |
彌天亙地 | 彌:滿;亙:橫貫。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形容數(shù)量很多。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允曰:‘董賊之罪,彌天亙地,不可勝言。’” |
彌山遍野 | 彌:滿;遍:遍及。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形容數(shù)量很多、范圍很廣、聲勢很大。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八卷:“忽然山谷之中,金鼓之聲四起,蠻兵彌山遍野而來。” |
彌日亙時(shí) | 彌:滿;亙:連續(xù)。指一天到晚。 | 《南史·劉穆之傳》:“言談賞笑,彌日亙時(shí),未嘗倦苦。” |
須彌芥子 | 意思是偌大一個(gè)須彌山塞進(jìn)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剛剛合適。形容佛法無邊,神通廣大。也形容詩文波詭變幻,才思出眾。 | 《維摩經(jīng)不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nèi)芥子中,無所增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