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門閭之望 | 指父母對子女的想望。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六》:“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 |
倚閭望切 | 閭:古代里巷的門。靠在里巷的門口向遠處殷切地望著。形容父母盼望子女歸來的心情十分殷切。亦作“倚閭而望”、“倚門而望”、“倚門倚閭”、“倚門之望”、“倚門而望”、“倚閭之思”。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親老多病,倚閭望切,屢屢寄信前來叫卑職回去。” |
改換門閭 | ①改變門第出身,提高社會地位。②比喻另擇新主,另找依靠。 |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六出:“一意要讀詩書,一身望改換門閭。”元·高明《琵琶記》第四出:“[外怒介]畜生,我教你去赴選,也只是要改換門閭,光顯祖宗,你卻七推八阻,有許多說話。” |
倚閭之思 | 閭:古代里巷的門。靠在門上,想念親人。指子女思念父母等。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3回:“住了兩個月,忽動力倚閭之思,遂買了回家人情物事。” |
閭巷草野 | 閭巷:街巷;草野:鄉野。比喻民間鄉野地方。 | 唐·王勃《上皇帝萬言書》:“臣又求之于閭巷草野之間,而亦未見其多焉。” |
倚閭之望 | 閭:古代里巷的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歸來的迫切心情。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9回:“姑母接了此信,見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許多倚閭之望。” |
倚門倚閭 | 閭:古代里巷的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歸來的迫切心情。 | 《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 |
倚閭而望 | 閭:古代里巷的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歸來的迫切心情。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 |
閭閻安堵 | 指平民安居樂業。 | 清 嚴復《論中國教化之退》:“行于其野,閭閻安堵,擊壤以嬉,如是者民類治世。” |
閭閻撲地 | 里巷遍地。形容房屋眾多,市集繁華。 | |
充閭之慶 | 充閭:光大門楣;慶:喜慶。能使門第光大的喜慶事。 | 《晉書·賈充傳》:“賈充,字公閭,平陽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刺史、陽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當有充閭之慶,故以為名字焉。” |
蓬閭生輝 | 蓬閭:簡陋的房屋。使陋室增添光輝。 | 清·李汝珍《歧路燈》第四回:“孝移道:‘多蒙兩位先生臺愛,蓬閭生輝。’” |
犁庭掃閭 | 犁平他的庭院,掃蕩他的村莊。比喻徹底摧毀敵方。庭:庭院。掃:掃蕩。閭:里巷的門。 | 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下》:“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