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禍亂滔天 | 形容災禍、戰亂極其嚴重,天下動蕩不安。 | 《晉書·惠帝紀》:“禍亂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廢重宮,宗廟紀絕。” |
滔滔不絕 | 滔滔:水流滾滾;連續不斷的樣子。像水流一樣不間斷。比喻話多而又流暢。 | 五代 后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
天下滔滔 | 滔滔:連續不斷的樣子。洪水彌漫,遍地都是。比喻社會普遍紛亂。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風氣比比皆是。 | 《三國志通俗演義·趙子龍磐河大戰》:“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懸之危。” |
滔天罪行 | 滔天:漫天。比喻罪惡極大。 | 毛澤東《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除對親日派破壞抗日、襲擊人民軍隊、發動內戰之滔天罪行,另有處置外……” |
滔滔不竭 | 比喻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 |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積善歌》:“飲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
滔滔滾滾 | ①大水奔流貌。常比喻說話連續不斷。②喻聲勢浩大。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他便把他父親怎的半生攻苦,才得了個榜下知縣……一五一十、從頭至尾、本本源源、滔滔滾滾的對那女子哭訴了一遍。” |
罪惡滔天 | 滔天:漫天,彌天。形容罪惡極大。 | 宋 周密《齊東野語 景定慧星》:“開慶誤國之人,罪惡滔天。” |
滔滔者天下皆是 | 滔滔:連續不斷的樣子。洪水彌漫,遍地都是。比喻社會普遍紛亂。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風氣比比皆是。 | 春秋·魯·孔丘《論語·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 |
滔滔汩汩 | 水涌流貌。多比喻說話連續不斷。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說罷,又把題詩的人名字,屈著手指頭數出來,說了許多甚么生,甚么主人,甚么居士,甚么詞人,甚么詞客,滔滔汩汩,數個不了。” |
滔天大罪 | 形容罪惡極大。 | 毛澤東《質問國民黨》:“這兩種錯誤,都是滔天大罪的性質,都是和敵人漢奸毫無區別的,你們必須糾正這些錯誤。” |
滔滔不盡 | 比喻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同“滔滔不竭”。 | 《清史稿 傅山傳》:“與客談中州文獻,滔滔不盡。” |
滔滔不斷 | 比喻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將作了個破題兒,又早被姑娘接過話來,滔滔不斷的一套,把他四位湊起來二百多周兒、商量了將及一年的一個透鮮的招兒,說了個隔腸如見!” |
滾滾滔滔 | 連續不絕的樣子。 | |
滔天之罪 | 形容罪惡極大。 | 宋 蘇軾《呂惠卿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稍正滔天之罪,永為垂世之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