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步調一致 | 步調:走路時腳步的大小快慢。比喻進行某種活動;采取同一步驟;同一方式。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在這種種方面,都應該提高共產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一致的目的,以利戰斗。” |
寸步不離 | 寸步:極短的距離。一步也不離開。①形容兩個人總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離很近;不離前后左右。 |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
高步闊視 | 同“高視闊步”。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故步不離 | 故步:舊的步法。比喻因循守舊,安于現狀,不求上進。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安步當車 | 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當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
百步穿楊 | 百步:一百步以外;楊:指楊樹的葉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選定的楊樹葉子。形容射箭技巧嫻熟。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高步通衢 | 見“高步云衢”。 | 《石季龍載記上》:“朕聞良臣如猛獸,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
步步深入 | 一步一步地進入事物的內部。 | |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 宋 朱熹《答陳同甫書》:“但鄙意更欲賢者百丈竿頭進取一步,將來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
步步高升 | 步步:表示距離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職位不斷上升。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搖直上,還望大人栽培呢!” |
邯鄲學步 |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步:邁步走路。步伐;相傳戰國時趙國人走路的步伐、姿勢特別優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國壽陵地方有幾個年輕人結伴到趙國去學習邯鄲人的走路姿勢。結果不但沒有把趙國人的走路姿勢學到手;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去。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了。 | 莊周《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
步罡踏斗 | 道士禮拜星宿、召遣神靈的一種動作。其步行轉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稱。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 《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孔明]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斗。” |
步步為營 | 步:古時五尺為步;步步:表示距離近;營:軍事營壘。軍隊每前進一步就設下一道營壘。比喻行動謹慎;防備嚴密。現常用來比喻行動、做事謹慎;穩扎穩打。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 |
大步流星 |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飛快。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邊,大步流星地走著。” |
步斗踏罡 | 見“步罡踏斗”。 | 明·無名氏《李云卿》第四折:“書符咒水,全無作用,步斗踏罡,專一胡躧。” |
望而卻步 | 看到困難或危險就往后退縮。形容遇到強敵或困難時就退縮不前。卻步:向后退卻。 | 明 徐光啟《復周無逸學憲》:“且以裕蠱所為,思之痛心,望之卻步。” |
方領矩步 | 方領:直的衣領;矩步:行步合乎規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飾和容態。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儒林傳序》:“服方領習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
平步青云 | 平:平穩;穩當;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輕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舊時用以形容科舉及第;或陡然富貴。 | 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張邦昌納為婿。當徽宗時自謂平步青云。” |
視遠步高 | 高視闊步。形容態度傲慢。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柯陵之會,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步高。” |
十步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漢 劉向《說苑 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漢 王符《潛夫論 實貢》:“夫十步之間,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
天下獨步 | 獨步:獨一無二,特別突出。超群出眾,無人可比。 | 《后漢書·戴良傳》:“獨步天下,誰與為偶!” |
蝸行牛步 | 蝸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 | |
五十步笑百步 | 敗逃五十步的人譏笑敗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點或錯誤性質相同,只有情節或重或輕的區別。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
得步進步 | 已進了一步,還要向前進一步。比喻野心大,貪心永不滿足。 | 曾樸《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寧失敗后,法人得步進步,海疆處處戒嚴。” |
一步一鬼 | 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個鬼。形容遇事多疑。 | 漢·王充《論衡·訂鬼》:“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晝日則鬼見,暮臥則夢聞。” |
步步登高 | 一步一步地向高處登。比喻不斷上升。也形容官運亨通;連續得到提升。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他只會從空放下,不會步步登高。” |
以五十步笑百步 | 作戰時敗逃五十步的人譏笑敗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點或錯誤性質相同,只有情節或重或輕的區別。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
腳高步低 | 形容步履傾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蘆葦叢中,望后面時,那火把漸近,三人心里越慌,腳高步低,在蘆葦里撞。” |
步履維艱 | 步履:行走;維:文言句首中助詞;無實義;艱:困難。行走十分困難。也作“步履艱難”。 | 清 劉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間,時患腰痛,兩腿無力,步履維艱。” |
昂首闊步 | 昂:仰;抬頭;闊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頭;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奮勇往直前的樣子。有時也用來形容態度高傲。 | 李大釗《青春》:“惟有昂首闊步,獨往獨來,何待他人之援手。” |
不敢越雷池一步 | 越:跨過;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原指不要越過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圍和界限。 | 晉 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
寸步難行 |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離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艱難;連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無力擺脫。也作“寸步難移”、“寸步不移”。 | 元 白仁甫《東墻記》:“聽了他凄涼慘切,好教我寸步難行。” |
鷹視狼步 | 象鷹那樣看東西,象狼那樣走路。形容為人陰險狠毒。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勾踐伐吳外傳》:“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 |
昂頭闊步 | 昂:仰,高抬。抬起頭邁開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備發或態度傲慢。參見“昂首闊步”。 | |
緊行無好步 | 走得太急步子就邁不穩。比喻過于倉促,事情就做不好。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禁曰:‘緊行無好步,當緩圖之。’龐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 |
十步九回頭 | 走十步,回頭看九次。形容戀戀不舍。比喻猶豫不定。 | 元·高明《琵琶記·伯喈夫妻分別》:“他那里,漫凝眸,正是馬行十步九回頭。” |
亦步亦趨 | 亦:也;步:行走;趨:快走。原指學生緊緊追隨老師;后來形容處處模仿或一味地追隨他人。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
獨步一時 | 獨步:獨一無二。形容當代獨一無二;無與倫比。 | 《宣和畫譜 郭熙》第11卷:“論者謂熙獨步一時,雖年老落筆益壯,如隨其年貌焉。” |
十步香車 | 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
步步生蓮花 | 蓮花:荷花。形容女子步態輕盈姿。 | 《南史 齊紀下 廢帝東昏侯》:“(東昏侯)又鑿金為蓮華(花)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花)也。’” |
鴨行鵝步 | 步:走。象鵝和鴨子那樣的走路。比喻步行緩慢。 |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我覷不的你梢寬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鴨步鵝行。” |
雀目鼠步 | 比喻惶恐之極。 | |
龍驤虎步 | 象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 三國 魏 嵇康《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慕為壯士乎?” |
鷹視虎步 | 見“鷹視狼步”。 |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吾觀喜之為人鷹視虎步,專功殺之性,不可親也。” |
五步成詩 | 唐史青能五步成詩。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 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
按步就班 | 指按照條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參見“按部就班”。 | 語出晉 陸機《文賦》:“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然后選義案部,考辭就班。” |
雍榮雅步 | 形容態度從容大方,舉止不俗。 | 《魏書·世祖紀》:“古之君子,德成業就,才為世使。或雍榮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負鼎而自達。” |
七步成章 | 同“七步成詩”。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
移形換步 | 猶移步換形。形容變化多端。 | 清 錢謙益《與方爾止書》:“八旬之內,勢變多端,盡寸之間,移形換步。正所謂波瀾獨老成也。” |
一步一計 | 指人善于使用計謀,詭計多端。 | |
繩趨尺步 | 繩、尺:木工校曲直、量長短的工具,引伸為法度;趨:快走;步:行走。指舉動符合規矩,毫不隨便。 | 《宋史 道學傳三 朱熹》:“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 |
跬步千里 |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有恒,不要半途而廢。 | 《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天步艱難 | 天步:時運。國運艱難。 | 《詩經·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
不越雷池一步 |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不敢越過界限,形容拘謹。 | 曹靖華《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閑看!》:“有一種慣例,從來送客,只到自己房門為止,不越雷池一步。” |
枉轡學步 | 比喻錯誤地模仿別人。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因利騁節,情采自凝;枉轡學步,力止壽陵。” |
平步青霄 | 見“平步青云”。 | 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一折:“有一日平步青霄,不信鴻鵠同燕雀。” |
十步香草 | 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蹇視高步 | 指昂首闊步。 | 魯迅《墳 摩羅詩力說》:“夫中國之立于亞洲也,文明先進,四鄰莫之與倫,蹇視高步,因益為特別之發達。” |
效顰學步 |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東施效顰”、“邯鄲學步”。 | 明李贄《答耿司寇書》:“且克明何如人也,筋骨如鐵,而肯效顰學步從人腳跟走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