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禍絕福連 | 指災(zāi)禍消失,好運接連不斷。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倒,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 |
引物連類 | 謂引證或引喻某一事物,而連帶及于同類的其它事物。 | 唐·韓愈《送權(quán)秀才序》“權(quán)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宋·蘇軾《〈居士集〉敘》:“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 |
連綿不絕 | 連續(xù)而不中斷。 |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神惠記》:“往余再喪妻,四喪子,復(fù)喪妹,最后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jié)。” |
烽火連年 |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zhàn)火或戰(zhàn)爭。指戰(zhàn)火連年不斷。 | 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東南地,烽火連年警報聞。” |
價值連城 | 價:價格;連城:連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貴;價值很高。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連編累牘 | 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長。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雖終日兀坐車中,不發(fā)一語,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 |
結(jié)駟連騎 | 隨從、車馬眾多。形容排場闊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子貢相衛(wèi),而結(jié)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 |
連珠炮 | 連續(xù)的火炮。比喻說話很快。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高廉引了人馬,急去追趕,忽聽得山坡后連珠炮響,心中疑惑,便收轉(zhuǎn)人馬回來。” |
拔茅連茹 | 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匯。”王弼注:“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 |
叫苦連天 | 一聲接一聲地訴苦。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6回:“你看那眾和尚,搬箱抬籠,搶桌端鍋,滿院里叫苦連天。” |
空話連篇 | 連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話,缺乏具體內(nèi)容。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 |
妙語連珠 | 連珠:串珠;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巧妙風(fēng)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常常使眾人大飽耳福。” |
連車平斗 | 形容冗員很多。 | 唐 張鷟《朝野僉載》第四卷:“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
拔毛連茹 | 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
連篇累牘 | 連:連接;篇、牘:古代寫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疊、堆積。指采用過多的篇幅敘述一件事。形容文辭冗長。 | 《隋書 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fēng)云之狀。” |
連抵其隙 | 連續(xù)攻擊他談話中的漏洞。 | |
合從連衡 | 從:通“縱”;衡:通“橫”。指聯(lián)合抗敵。 | 《戰(zhàn)國策·秦策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 |
連鎖反應(yīng) | 連鎖:像鎖鏈似的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比喻一系列相關(guān)的事物;只要一個產(chǎn)生變化;其他都跟著發(fā)生變化。 | 莫應(yīng)豐《將軍吟》第20章:“疑問一個套一個,急速地產(chǎn)生了連鎖反應(yīng),把整個的觀念境界全部攪亂了。” |
往蹇來連 | 謂往來皆難;進退皆難。 | 《周易·蹇》:“六四:往蹇來連。” |
廢話連篇 | 形容文章或言談中不必要的話太多。 | 毛澤東《<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有時廢話連篇,有時又盡量簡古,好象他們是立志要讓讀者受苦似的。” |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黃連:中藥,味苦。啞巴吃了黃連,嘴里說不出來。比喻有苦難言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一章:“寡婦孤兒,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兜肚連腸 | 兜:圍繞,引申為包括;肚:指動物的胃。包括肚子連同腸子。比喻全部東西一起處理。 | 魯迅《狂人日記》:“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 |
炮火連天 | 炮火:戰(zhàn)場上發(fā)射出的炮彈在爆炸后產(chǎn)生的火焰;連天:連接著天空。形容槍炮聲、光焰等與天空相接;戰(zhàn)爭十分激烈。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這不過演放兩三響已經(jīng)就這樣了,何況炮火連天,親臨大敵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
連枝共冢 | 比喻愛情堅貞不渝 | 晉 干寶《搜神記》第11卷:“便有大梓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 |
比翼連枝 | 比翼:鳥名。傳說此鳥一目一翼,須兩兩齊飛。比喻夫婦親密不離。 | 唐 白居易《長恨歌》詩:“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
連城之璧 | 連城:連成一片的許多座城。后用來形容某種東西非常珍貴。璧:玉。非常珍貴的、非常值錢的美玉。也指價值極高的寶物或比喻珍貴的東西。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遣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鬼話連篇 | 鬼話:不真實的話。連篇:一篇接一篇。滿口說的全是蒙騙人的胡言亂語。 |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四回:“鬼話連篇,捏造出許多洞府,許多法術(shù)。” |
掎裳連襼 | 牽裙連袖。形容人多。 | 晉·潘岳《藉田賦》:“躡踵側(cè)肩,掎裳連襼。” |
五星連珠 | 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五顆行星出現(xiàn)在同一方向,被認為是祥瑞兆頭。 | 《竹書紀年》上卷:“鳳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潤,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
十指連心 | 十個指頭連著心。表示身體的每個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關(guān)系。比喻親人跟自身休戚相關(guān)。 | 明 湯顯祖《南柯記 情盡》:“哎也!焚燒十指連心痛,圖得三生見面圓。” |
烽火連天 | 烽火:古代邊境報警時點起的煙火。到處都在打仗;戰(zhàn)火燃遍各地。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移鎮(zhèn)》:“待何如,你星霜滿鬢當戎虜,似這烽火連天各路衢?” |
掎裳連袂 | 裙子牽住裙子,袖子連著袖子。形容人多。 | 宋·劉從義《重修開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靚妝,繼日以掎裳連袂。” |
璧合珠連 | 璧:玉器;璧合:指兩個半璧成一個;連:連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古人認為是一種顯示祥瑞的天象。也比喻眾美畢集,相得益彰。 | 唐 楊炯《公卿以下冕服義》:“然則皇王受命,天地興符,仰觀則璧合珠連,俯察則銀黃玉紫。” |
連根帶梢 | 比喻事情的情節(jié)十分完整。 | 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第二部:“蕭隊長笑著,對于這連根帶梢、清清楚楚的說法,他最喜歡。” |
里勾外連 | 內(nèi)外勾結(jié),串通一氣。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2回:“廳上梁中書大喝道:‘你這廝是北京本處良民,如今倒來里勾外連,要打北京。” |
唯唯連聲 | 唯唯:謙卑的應(yīng)答。連聲應(yīng)答,以示順從。 | 《史記·趙世家》:“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諤諤。” |
諾諾連聲 | 諾諾:答應(yīng)的聲音。連聲答應(yīng)。表示順從或同意。 | 元·關(guān)漢卿《金線池》第三折:“閃的我孤孤另另,說的話誕誕鄧鄧,俺也曾輕輕喚著,躬躬前來,喏喏連聲。” |
連枝帶葉 | 見“連枝分葉”。 | 明·無名氏《龍門隱秀》第三折:“誰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連枝帶葉,把我似乞兒般搶出門來。” |
連中三元 | 三元:科舉制度稱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一卷:“后來連中三元,官封沂國公。” |
連綿起伏 | 連綿:連續(xù)不斷的樣子;起伏:高低不平。連續(xù)不斷而且起伏不平。 | 孫蓀《云賦》:“連綿起伏的云宛如浮動在海上的冰山。” |
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遭打頭風(fēng) | 打頭風(fēng):逆風(fēng)。比喻禍不單行,接連遭受意外打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禍從天降,災(zāi)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遭打頭風(fēng)。” |
連枝比翼 | 連枝:連理枝;比翼:比翼鳥。比喻男女成雙成對,夫妻恩愛。 | 明 高濂《玉簪記 叱謝》:“他指望連枝比翼,那知急煎煎,鏡破簪折。” |
接三連四 | 接連不斷。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我又沒逃了,這么接三連四的叫人來找。” |
連三接四 | 同“連三接二”。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原來平兒出去,有賴林諸家送了禮來,連三接四,上中下三等家人來拜壽送禮的不少。” |
一字連城 | 極言文辭的精妙。 | 《魏書·彭城王勰傳》:“黃門侍郎崔光讀暮春群臣應(yīng)詔詩。至勰詩,高祖仍為之改一字……勰曰:‘臣聞《詩》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賜刊一字,足以價等連城。’” |
連三并四 | 同“連三接二”。 | 老舍《趙子曰》第十九:“趙子曰一聲不發(fā),只連三并四的磕瓜子。”又《二馬》第四段三:“李子榮拉住馬威的手不放,連三并四的說:‘謝謝你!’” |
藕斷絲連 | 連:牽連。藕已斷開;絲還連接著。比喻表面上關(guān)系已斷絕;而實際上仍有牽連。 | 唐 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
枝附葉連 | 見“枝附葉著”。 | 《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姜維]故自危懼,不復(fù)還成都”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維惡黃皓恣擅,啟后主欲殺之。后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于失言,遜辭而出。” |
連天烽火 |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zhàn)火或戰(zhàn)爭。形容戰(zhàn)火燒遍各地。 | 漢·蔡邕《蔡中郎集·外紀上·漢書十志疏》:“其時鮮卑連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絕,埃塵連天。” |
累牘連篇 | 指用過多的篇幅敘述。 | 《宋史 選舉志二》:“寸晷之下,惟務(wù)貪多,累牘連篇,何由精妙?” |
山水相連 | 指邊界連接在一起。 | |
血肉相連 | 像血和肉一樣互相聯(lián)系著。比喻關(guān)系非常密切;不可分離。 | 宋 洪邁《夷堅丁志 雷擊王四》:“趨視之,二百錢乃在其脅下皮內(nèi),與血肉相連。” |
禍結(jié)兵連 | 結(jié):相聯(lián);兵:戰(zhàn)爭;連:接連。戰(zhàn)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zāi)禍。 | 《漢書·匈奴傳》:“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jié),三十余年。” |
連理枝 | 不同根的草木、枝干連生在一起。比喻恩愛夫妻或至死不渝的愛情。 | 唐·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
連珠合璧 |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 北周·庚信《郊廟歌辭·昭復(fù)》:“連珠合璧重光來,天策暫轉(zhuǎn)勾陳開。” |
價重連城 | 價:價格;連城:連成一片的城池。形容物品極為珍貴,價值極高。 | 唐·韋莊《乞彩箋歌》:“也知價重連城璧,一紙萬金猶不惜。” |
流連忘反 | 留戀不舍,忘記返回。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5回:“人君之宴樂有常,未聞流連忘反。” |
金鼓連天 | 金鼓:古時作戰(zhàn),用金鉦和戰(zhàn)鼓指揮士兵,擊鼓表示前進,鳴金表示后退;連天:響徹云霄。形容軍威盛大或戰(zhàn)斗激烈。 | 明 陳汝元《金蓮記 焚券》:“金鼓連天,喊聲震地,不是赤眉嘯聚,定為碧眼橫行,待我出門一看,便知端的。” |
同氣連枝 |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 |
流連忘返 | 流連:留戀;舍不得離開。返:回;歸。指沉迷于游樂而忘歸。后常形容對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戀。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從流下而忘返謂之流,從流上而忘返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茺,樂酒無厭謂之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