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一條龍 |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排成一條連續不斷的線。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 | 張平《抉擇》:“據說現在時興的已經是一條龍服務:跳舞、吃飯、桑拿、唱歌、打牌,從下午開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 |
慢條斯理 |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
條入葉貫 | 比喻深入精微,融會貫通。 | 漢·王充《論衡·薄葬》:“通人知士,雖博覽古今,窺涉百家,條入葉貫,不知審知。” |
井井有條 | 井井:整齊、有條理的樣子。形容整齊;有條有理。 |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有條不紊 | 紊:亂。有條理;不紊亂。 | 【出處】《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
有條有理 | 有條理;有次序;形容層次脈絡清楚。 | 《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孔安國傳:“如網在綱,各有條理而不亂也。” |
條分節解 | 謂逐條逐節進行分析。 | 《新唐書·崔義玄傳》:“義玄有章句學,先儒疑繆,或音故不通者,輒采諸家,條分節解,能是正之。” |
死路一條 | 無路可走,比喻沒有前途。 | 歐陽山《苦斗》:“那是死路一條。咱們見不上面了。” |
共貫同條 | 【解釋】串在同一錢串上,長在同一枝條上。比喻脈絡連貫,事理相通。 | 【出處】清 王夫之《石崖先生傳略》:“涕笑皆神之所行,逡巡皆氣之所應,固可于此得吾兄……共貫同條之精爽。”);
insert into chengyu VALUES( |
教條主義 | 不對具體事物進行調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現成原則、概念來處理問題的思想作風。 | 毛澤東《矛盾論》:“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認識各別事物的特殊的本質。” |
老油條 | 比喻處世經驗豐富而油滑的人,或者是老毛病總是改不掉的人。 | 柯崗《逐鹿中原》第八章:“飼養員老陳擺起一副老油條的架子。” |
拉皮條 | 從中牽線,拉攏男女搞不正當關系。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15回:“實夫方知是拉皮條的,笑置不理。” |
一鞭一條痕 | 比喻做事著著落實或說話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條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摑:用巴掌打。打一棒出現一條血痕,打一掌出現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見影。 |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謂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直是恁地。” |
柔枝嫩條 | 柔嫩的枝條。比喻溫柔美貌的妙齡女子。 | 明·高濂《玉簪記·詞媾》:“如本是柔枝嫩條,休比做墻花路草。” |
風雨蕭條 | 蕭條:寂寞。風雨交加,顯出冷落的景象。 | 唐·崔融《嵩山啟母廟碑》:“訪遺蹤于女峽,風雨蕭條,征往事于姑泉,弦歌響亮。” |
枝別條異 | 比喻頭緒紛亂。 | 漢張衡《求合正三史表》:“臣伏見陛下思光先緒,以典籍為本,而史書枝別異,不同一貫。” |
光棍一條 | 光棍:沒有配偶的人。指孤身一人。 | 老舍《搬家》:“又不是光棍一條,搬起來也省事。” |
條三窩四 | 搬弄是非,挑拔離間。 | |
條條框框 | 被認為是過了時的或被認為是與所謀求的發展相抵觸并起妨礙作用的理論、概念或實踐。 |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思想一僵化,條條框框就多起來了。” |
風不鳴條 | 和風輕拂,樹枝不發出聲響。比喻社會安定。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水旱》:“周公載紀而天下太平,國無夭傷,歲無荒年。當此之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 |
百業蕭條 | 蕭條:冷落、凋敝。指各行各業都很冷落、不興旺。形容社會的衰敗。 | 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在一切蔣介石統治區域,貪污遍地,特務橫行,捐稅繁重,物價高漲,經濟破產,百業蕭條,征兵征糧,怨聲載道。” |
同條共貫 | 條:枝條;貫:錢串。長在同一枝條上。比喻事理相通,脈絡連貫。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夫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 |
漫條斯理 | 慢條斯理,形容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檢點那些考具的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漫條斯理的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 |
一條線兒拴兩螞蚱 | 比喻二者命運相連,誰也不能單獨走開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因為咱們倆是一條線兒拴兩螞蚱,飛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
條解支劈 | 謂細致部析。 | 清·惲敬《舅氏清如先生墓志銘》:“讀書條解支劈,鑿虛躡空,旁扶曲導,必窺意理之所至。” |
條分縷析 | 縷:線;析:剖析。有條有理地細細分析。 | 《明史 五行志一》:“而傳說則條分縷析,以某異為某事之應,更旁引曲證,以伸其說。” |
一棒一條痕 | 比喻做事扎實。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十卷:“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摑: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現一條血痕,打一掌出現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見影。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說條念款 | 指做出多項承諾,多項保證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你家漢子說條念款說將來,我趁將你家來了?這也不難的勾當,等他來家,與了我休書,我去就是了。” |
囊篋蕭條 | 囊:口袋;篋:箱子;蕭條:空虛。形容缺乏財物,沒有什么積蓄。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但阿姊千里間關,同郎君遠去,囊篋蕭條。” |
百品千條 | 【解釋】:指繁多的名目。 | 【出處】:《南史 齊紀下 廢帝東昏侯》:“又訂出雄雉頭、鶴氅、白鷺縗,百品千條,無復窮已。”);
insert into chengyu VALUES( |
條修葉貫 | 枝長葉連。比喻有條理、有系統。 | 西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下至介鱗,上及毛羽,條修葉貫,萬物百族,由本至末,莫不有序。” |
違條舞法 | 見“違條犯法”。 | 宋·蘇軾《論綱梢欠折利害狀》:“一般點檢,即二十九只船皆須住岸伺候,顯是違條舞法,析文破敕。” |
千條萬端 | 猶言千言萬語。 | 《后漢書·吳漢傳》:“帝聞大驚,讓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 |
慢條廝禮 | 見“慢條斯理”。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那春梅只顧不進房來,叫了半日,才慢條廝禮,推開房門進來。” |
井然有條 | 猶言井井有條。 | 宋·周密《癸辛雜識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聞必歸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條,真可為法也。” |
慢條斯禮 | 見“慢條斯理”。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一個風火事,還象尋常慢條斯禮兒的。” |
違條犯法 | 違犯法律條文。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他做了違條犯法的事,昨已斬了。” |
穿一條褲子 | 比喻兩人關系密切,利害一致,遇事持同樣的態度。 | 劉紹棠《田野落霞》:“你們穿一條褲子,早編好了哄我的話。” |
身后蕭條 | 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貧困。 | 曾樸《孽海花》第13回:“后來長卿死了,不但身后蕭條,還有一筆大虧空,這報銷就是直蜚替他辦的。” |
朽條腐索 | 朽腐的繩索。 | 漢·焦贛《易林·節之豫》:“朽條腐索,不堪施用,安靜候時,以待親知。” |
冶葉倡條 | 倡:通‘娼’;冶:妖艷。原形容楊柳的枝葉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賞攀折的花草枝葉,借指妓女。 | 唐 李商隱《燕春臺》詩:“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 |
條貫部分 | 謂條理貫穿,部位分明。 | 《弘明集·正誣論》:“佛經說天地境界,高下階級,悉條貫部分,敘而有章。” |
千條萬縷 | 形容條縷繁多。 | 宋·歐陽修《漁家傲》詞之十:“天與多情絲一把,誰廝惹,千條萬縷縈心下。” |
析縷分條 | 析:剖析;縷:線。有條有理地細細分析。 |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說經之書甚多,以及文集說部,皆有可采。竊欲析縷分條,加以翦截。” |
少條失教 | 謂沒規矩,無教養。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0回:“好大膽的丫頭!新來乍到,就恁少條失教的,大刺刺對著主子坐著。” |
金科玉條 | 科、條:法律條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條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須遵守的信條。 | 漢·揚雄《劇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 |
千條萬緒 | 猶千端萬緒。 | 《朱子語類》卷四一:“千條萬緒,貫通來只是一個道理。夫子所以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 |
分條析理 | 形容言談有條有理,深刻精辟。 |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守亮既至,衛公初見,未之敬。及與言論,分條析理,出沒幽賾,公凡欲質疑,亮已演其意,公大驚,不覺前席。” |
慢條絲禮 | 見“慢條斯理”。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你問他,我去時還在廚房里雌著,等他慢條絲禮兒才和面兒。” |
雨條煙葉 | ①雨中的柳條,煙霧中的柳葉。形容凄迷的景色。②喻情意的纏綿。 | 宋·晏殊《浣溪沙》詞:“只有醉吟寬別恨,不須朝暮促歸程。雨條煙葉系人情。”宋·晏幾道《浪淘沙·麗曲醉思仙》詞:“秾蛾疊柳臉紅蓮。多少雨條煙葉恨,紅淚離筵。” |
倡條冶葉 | 倡:通‘娼’;冶:妖艷。原形容楊柳的枝葉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賞攀折的花草枝葉。借指妓女。 | 宋 歐陽修《玉樓春》詞:“南園粉蝶能無數,度翠穿紅來復去。倡條冶葉恣留連,飄蕩輕于花上絮。” |
條分縷晰 | 縷:詳盡,細致。形容分析得細密而有條理。 |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幼學》:“書之門目,條分縷晰,由淺入深,由繁反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