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異寶奇珍 | 珍異難得的寶物。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異寶,乏識者耳。” |
珍樓寶屋 | 珍奇的樓閣,華麗的房屋。指富麗豪華的建筑物。 | 《淵鑒類函·佛寺三》:“唐高力于來廷坊建佛寺,珍樓寶屋,竭盡國資。” |
如獲至寶 | 最珍貴的東西。形容對于所得到的東西非常珍視喜愛。 | 宋 李光《與胡邦衡書》:“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獲至寶。” |
牛黃狗寶 | 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臟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罷,倘若有一點叫人過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
寶刀不老 | 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并沒減退。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0回:“張郃出馬,見了黃忠,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陣耶?’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
招財進寶 | 舊時迷信指招引財神進門來發家致富。 | 元 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財進寶臻佳瑞,合家無慮保安存。” |
臨潼斗寶 | 比喻夸耀豪富、爭強賭勝的行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5回:“于是天天宰豬割羊,屠鵝戮鴨,好似臨潼斗寶一般,都要賣弄自己家的好廚役好烹炮。” |
寶刀未老 | 比喻雖然年齡大了;但精神、體力或本領仍不減當年。 |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
寶貝疙瘩 | 指人所喜愛珍貴的物體。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9章:“寶生在他們老公母倆心上,真像命根子,寶貝疙瘩。” |
珠光寶氣 | 形容衣服、飾物華麗、光采四射。珠、寶:指首飾;光、氣:指閃耀的光采。 | 清 漱六山房《九尾龜》:“簪飾雖是不多幾件,而珠光寶氣,曄曄照人。” |
寶山空回 | 寶山:蘊藏、聚積寶物的山。進入寶山卻空著手歸來。比喻置身學府卻一無所獲。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離世間品》:“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
寶馬香車 |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 唐 沈佺期《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寶馬香車清渭濱,紅桃碧柳禊堂春。” |
尚方寶劍 | 上方寶劍。比喻極大的權力。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一回:“御賜尚方寶劍,先斬后奏,一路上代理民詞。” |
皈依三寶 | 皈依:歸順,依附;三寶:指佛、法、僧。指信奉佛教,遵守戒律。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9卷:“今吾事已畢,少不得皈依三寶,以了終身。” |
香輪寶騎 | 見“香車寶馬”。 | 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香輪寶騎競繁華,可憐今夜宿倡家。” |
無價之寶 | 無法估量價格的寶貝。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 元 王實甫《麗春堂》:“我這珠衣是無價之寶哩。” |
不貪為寶 | 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 《左傳 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
視如珍寶 | 形容十分珍愛。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八回:“當此圣世,咱們世受國恩,祖父錦衣玉食;況你自有生以來,自去世的老太太,以及老爺太太,視如珍寶。” |
謝家寶樹 | 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 | 明·馮夢龍《雙雄記·賞荷造謀》:“若得謝家寶樹向此間栽,卻不是累世簪纓百福來。” |
如入寶山空手回 |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比喻本來會有很大的收獲,結果一無所獲。 | 元·楊顯之《酷寒亭》楔子:“正是當權若不行方便,如入寶山空手回。” |
傳經送寶 | 經:經典;經驗。把成功的經驗和辦法傳送給別人。 | 張潔《沉重的翅膀》:“咱們單位年年搞這一套,總結呀,評比呀,傳經送寶呀,有多少貨真價實的玩藝兒?” |
入寶山而空回 |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進入滿藏寶物的山間卻空著手而回來。比喻雖遇到了很好的機會,卻一無所得。 | 《先撥志始》卷下:“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寶山而空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
莊嚴寶相 | 佛教稱莊嚴的佛像。比喻某種人的真面目(含貶義)。 | 曾樸《孽海花》第四回:“既然現出了莊嚴寶相,自然分外綢繆。從此月下花前,時相往來。” |
文房四寶 | 俗指筆、墨、紙、硯。 | 宋 梅堯臣《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紙硯》詩:“文房四寶出二郡,爾來賞愛君與予。” |
愛者如寶 | 將喜愛的東西視同珍寶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第26卷:“張公自道著手了,便道:‘本不當計較,只是愛者如寶,添些便罷。’” |
天寶當年 | 比喻追憶往昔盛事。天寶: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是唐王朝極盛之時。 | 唐·元稹《元氏長慶集·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
無事不登三寶殿 | 比喻沒事不上門。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鎮雷鋒塔》:“白娘子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去做什么?’” |
香車寶馬 |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 唐·韋應物《長安道》詩:“寶馬橫來下建章,香車卻轉避馳道。” |
獄貨非寶 | 指法官斷獄受賄賂,也難逃法網。 | 《書·呂刑》:“獄貨非寶,惟府事功,報以庶尤。” |
上方寶劍 | 見“上方劍”。 | 劉心武《鐘鼓樓》第一章:“乃至坐著小轎車來‘御駕親征’、拿著‘上方寶劍’(某大人物開的條子)來當場‘宣諭’。” |
奇珍異寶 | 非常難得的珍奇寶物。 | 《舊唐書 張柬之傳》:“其國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異寶,進貢歲時不闕。” |
奉為至寶 | 奉:信奉,敬奉;至寶:最珍貴的寶物。敬奉為最珍貴的寶物。 | 魯迅《墳·寡婦主義》:“‘正人君子’也常以這些流言作談資,擴勢力,自造的流言尚且奉為至寶,何況是真出于學校當局者之口的呢。” |
東南之寶 | 謂東南地區的杰出人才。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張華見褚陶,語陸平原曰:‘君兄弟龍躍云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 |
百寶萬貨 | 指大量珍寶財物。 | 清 龔自珍《尊隱》:“天下法宗禮,族歸心,鬼歸祀,大川歸道,百寶萬貨,人功精英,不翼而飛,府于京師。” |
心肝寶貝 | 指十分親密的人或事物。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三回:“心肝寶貝,你別跑,你的話我知道一半啦,這有什么害臊呢?” |
寶珠市餅 | 拿珍珠換餅。比喻杜絕貪心。 | 唐 皇甫瑞《原化記 賀知章》:“賀知章嘗謁賣藥王老,問黃白術,持一大珠遺之。老人得珠,即令易餅與賀食。賀心念寶珠何以市餅,老叟乃曰:‘慳吝未除,術何由成?’” |
抱寶懷珍 | 懷:藏有。比喻人具有美好的品德、才能。 | 漢·蔡邕《陳寔碑》:“于皇先生,抱寶懷珍,如何昊穹,既喪斯文。” |
金銀財寶 | 錢財和珍寶。泛指錢財。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再說盧俊義奔到家里,不見了李固和那婆娘,且叫眾人把應有家私金銀財寶,都搬來裝在車子上,往梁山泊給散。” |
入寶山而空手回 |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進入滿藏寶物的山間卻空手回來。比喻雖然遇到了很好的機會,卻毫無所得。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離世間品》下卷:“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
物華天寶 | 物華:萬物的精華;天寶:天然的寶物。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
懷寶迷邦 | 懷寶:具有才德;迷邦:讓國家迷亂。舊指有才德而不出來為國家效力。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
愛如珍寶 | 形容十分喜歡。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子興冷笑道:‘萬人都這樣說,因而他祖母愛如珍寶。’” |
希世之寶 | 世上極稀罕極難得的珍寶。 | 《魏略·曹丕與繇書》:“猥以矇鄙之姿,得觀希世之寶。” |
枕中鴻寶 | 《漢書·劉向傳》:“上(宣帝)復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書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顏師古注:“《鴻寶》、《苑秘書》,并道術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錄之不漏泄也。”后泛指珍秘的書籍。 | 《漢書·劉向傳》:“上(宣帝)復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書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顏師古注:“《鴻寶》、《苑秘書》,并道術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錄之不漏泄也。” |
希世奇寶 | 世上極稀罕極難得的珍寶 |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此劍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帶之有威,用之無敵,真希世奇寶。” |
子罕辭寶 | 比喻拒絕接受別人的珍貴物品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15年》:“宋人得玉,獻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獻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
尺璧非寶 | 璧:中有孔的扁圓形玉器。直徑一尺的璧玉并不珍貴。 | 西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
稀世之寶 | 稀世:世上稀有。世上稀有的珍寶。 | 宋 黃休復《益州名畫錄》:“當時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父子圖障卷簇,家藏戶寶,為稀世之珍。” |
被褐懷寶 | 被:通“披”,散開;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身穿粗布衣服,懷中藏著寶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郎顗傳》:“臣伏見光祿大夫江夏黃瓊,耽道樂術,清亮自然,被褐懷寶,含味經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