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穩操勝算 | 穩:有把握;操:掌握;勝算:能夠制勝的計謀。指有把握取得勝利。 |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勝之數,以治必用之民。” |
算無遺策 | 算:計劃;遺策:失算。形容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 | 《晉書 桓玄傳》:“自謂經略指授,算無遺策。” |
算盡錙銖 | 算:計算;錙銖:舊制1兩=4錙,1兩=24銖,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指苛斂錢財。 | 清·昭梿《嘯亭雜錄·吳利府》:“嘗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盡錙銖,其父猶以為未足。” |
反攻倒算 | 指被打倒的階級敵人或反動勢力糾集起來向革命人民進行反撲報復。 | 丁玲《在嚴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哪里只是當干部的才受壓迫,才怕地主反攻倒算,才要躲出去。” |
老謀深算 | 老:老練;謀:計謀;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籌劃;深遠地打算。形容人老練精細;很有謀略。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謀深算,革命軍之革命家。” |
精打細算 | 精:精心;打:計劃;規劃;細:細密。精心地計劃;詳細地打算。指在生活或使用人力、物力上精心安排;不使其浪費。 | 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教給他們記帳,看看錢都花在哪里,教給他們精打細算。” |
策無遺算 | 策:計謀,策劃;算:計劃,籌謀。所出的謀略周密準確,沒有遺漏失算之處。 | 《北齊書 幼主紀》:“以策無遺算,乃益驕縱。” |
能掐會算 | 能用手指掐算。指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 在礦井里》:“大家都說老鼠能掐會算,老鼠算到有災難,早就逃走了。” |
成算在心 | 心中早已經算計好了如何應付的辦法。 | 宋·孔平仲《續世說·巧藝》:“李存進欲造浮橋,軍吏曰:‘河橋須竹索……今無竹石,竊慮難成。’存進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
能寫會算 | 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從小兒她叔叔叫她念書認字,甚么書兒都念過,甚么字兒都認得,學得能寫會算。” |
秋后算帳 | 指秋收以后結清欠帳。比喻等待時機進行報復。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怕就怕秋后算帳,本來挺明白的事最后也不明白了。” |
不可勝算 | 勝:盡。數量多得不可計算。形容數量極多。 | 《東觀漢記 鄧訓傳》:“太原吏民苦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溺死者不可勝算。” |
遠謀深算 | 猶言深謀遠慮。 | 葉圣陶《冥世別》:“他們這樣說,就見得我們的行動都出于他們的計劃,他們有何等的遠謀深算。” |
鶴算龜齡 | 算:數。比喻人的壽命很長。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投筆記·班超慶壽>》:“但愿鶴算龜齡,地久天長。” |
神機妙算 | 形容預料準確;善于估計形勢;決定策略。 | 宋 趙佶《念奴嬌》:“妙算神機,須信道,國手都無勍敵。” |
鐵算盤 | 比喻精于算計的人。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1回:“呀!你莫非在這里打鐵算盤?” |
入海算沙 | ①到海底數沙子。喻白費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 明·宋濂《杭州靈隱寺故輔良大師石塔碑銘》:“教秉固當學,若沉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
持籌握算 | 原指籌劃,后稱管理財務。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云蘿公主》:“婦持籌握算,日致豐盈,可棄仰成而已。” |
思前算后 | 思:思考;算:計劃,籌謀。思想前面,盤算將來。 | 宋·朱熹《答呂子約》:“如此下手,更莫思前算后,計較商量。” |
巴前算后 | 思前想后,反復考慮。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9卷:“勞生憂憂,巴前算后,每懷不足之心,空白了頭,沒用處,不如隨緣度日的好。” |
舉無遺算 | 舉:提出;算:計謀、辦法。提出的計謀沒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謀。 | 《晉書·袁蠸傳》:“智者了于胸心,然后舉無遺算耳。” |
滿打滿算 | 全部計算在內。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9回:“孔夫子給子華他們老太太的米,那是行人情,自然給的是串過的細米,那得滿打滿算。” |
機關算盡 | 機關:周密、巧妙的計謀。比喻用盡心思。 | 宋 黃庭堅《牧童歌》詩:“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如意算盤 | 比喻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或只從好的方面作出打算。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4回:“好便宜!你倒會打如意算盤!十三個半月工錢,只付三個月!你同我了事,我卻不同你干休!” |
搖頭不算點頭算 | 明確表態 | 老舍《茶館》:“你看,姑娘一過門,吃的是珍饈美味,穿的是綾羅綢緞,這不是造化嗎?怎樣,搖頭不算點頭算,來個干脆的!” |
打小算盤 | 在小處精打細算,斤斤計較。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六十六回:“有些會打小算盤的人,譬如一向是孝敬一百兩的如今只消一百塊錢。” |
算沙摶空 | 算:計算;摶:聚捏成團。比喻駕御繁難,能為人之所不能。 | 清·黃宗羲《黃澤望擴志》:“澤望乃能算沙摶空,其精也,乃其所謂憤憾之甚者耶。” |
暗中盤算 | 指暗自在心中計算自己的得失等。 | |
龜年鶴算 | 見“龜年鶴壽”。 | 宋·韋驤《醉蓬萊·廷評慶壽》詞:“惟愿增高,龜年鶴算,鴻恩紫詔。” |
龜齡鶴算 | 見“龜年鶴壽”。 | 宋·侯寘《水調歌頭·為鄭子禮提刑壽》詞:“坐享龜齡鶴算,穩佩金魚玉帶,常近赭黃袍。” |
胸有成算 | 猶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 鄭觀應《盛世危言·商務》:“各口進出貨物盈虛,以及市價漲跌,庶胸有成算,不為租客所欺。” |
妙算神機 | 形容智謀無窮,善于洞察形勢,計策得當。 | 宋·趙佶《念奴嬌》:“妙算神機,須信道,國手都無勍敵。” |
神謀妙算 | 算:計劃。靈巧的心思,奇妙的謀劃。形容善于估計情勢,決定策略。 | |
玄謀廟算 | 玄:玄妙,奧妙;廟算:廟堂的策劃。朝廷神妙而重大的決策和謀略。 | 《晉書·文帝紀》:“公躬擐甲胄,龔行天罰,玄謀廟算,遵養時晦。” |
深圖遠算 | 見“深謀遠慮”。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佑景丹等傳論》:“然原夫深圖遠算,固將有以焉爾。” |
神算妙計 | 算:計劃,籌謀。神妙莫測的計策。 | 茅盾《石碣》:“單是替天行道否黃旗上的一個‘天’字,還不夠;總得再找出些‘天意’來。這便是吳軍師的神算妙計。” |
長期打算 | 長遠的謀劃。 |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必須十分愛惜當地的人力物力,任何地方都要作長期打算,避免濫用和浪費。” |
廟算如神 | 廟算:廟堂的策劃。指朝廷的重大決策非常高妙。 | 《清朝野史大觀·兩大文章》:“伏惟我皇上廟算如神,兵威丕振。” |
神謨遠算 | 見“神謨廟算”。 | 康有為《進呈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序》:“臣聞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蒥其鐘鼎,摩訶其靈廟,徘徊其冊府,皆有神謨遠算,深計長慮,以為子孫萬世之業。” |
秋后算賬 | 本指秋收后結算賬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對反對自己的一方行清算處理。 | 莫應豐《將軍吟》第七章:“有些人可不這樣看,死死抱住那點黑材料,準備秋后算賬呢!” |
計研心算 | 謂精心研究計算。 | 宋·范浚《張府君墓志銘》:“繼丁大故,生產益落,府君得計研心算以治產,累歲遂致饒衍。” |
神謨廟算 | 指神奇的謀略和計劃。 | 明·歸有光《嘉靖庚子科鄉試對策五道·第四問》:“而圣人獨稟全智,功高萬古,神謨廟算,有非他人所能贊其萬一者。” |
玄機妙算 | 神妙莫測的計謀。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79回:“運督軍需,智擒法戒,玄機妙算,奇功莫大。” |
淵圖遠算 | 深謀遠慮。 | 《南齊書·高帝十二王傳論》:“世祖顧命,情深尊嫡,淵圖遠算,意在無遺。” |
長算遠略 | 猶言深謀遠慮。 | 宋 洪邁《容齋續筆 名將晚謬》:“搴旗陷陣,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 |
運籌決算 | 同“運籌決策”。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 |
胸無成算 | 心中沒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七回:“莫要胸無成算,孟浪而行,那時臨時局促,倒被那廝行兇,反為不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