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難割難分 | 形容關系密切,感情融洽,難以取舍。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2回:“次日,探春將要起身,又來辭寶玉。寶玉自然難割難分?!?/td> |
不可分割 | 割:分割,劃分。不容許割裂 | 周恩來《對國民黨召開“國大”的嚴正聲明》:“政協各項決議,是各黨派的臨時大憲章,是一個整體而不可分割的。” |
心如刀割 | 內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樣。形容極其痛苦難過。 |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一折:“眼睜睜俺子母各天涯,想起來我心如刀割,題起來我淚似懸麻?!?/td> |
禁情割欲 | 制約感情和欲望。 | 漢 王充《論衡 本性》:“長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勵為善矣?!?/td> |
任人宰割 | 宰:殺;割:切。聽憑別人宰殺與欺辱,沒有反抗的能力。 | 林語堂《機器與精神》:“中國之肯忍辱含垢,任人宰割,只以吞聲忍氣工夫對付,西人真不能望我們的項背?!?/td> |
割股療親 | 股:大腿。舊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來治療父母的疾病。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2回:“妯娌兩個商議,說要割股療親,可以回生起死?!?/td> |
割臂之盟 |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初,公筑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td> |
難割難舍 | 形容彼此關系密切,不忍分離。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7回:“故此父子之情,難割難舍,先與孩兒做個超生道場?!?/td> |
操刀必割 | 操:持。手里拿著刀,一定要割物。比喻辦事必須及時。 | 《六韜 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執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斧不伐,賊人將來?!?/td> |
割臂盟公 |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初,公筑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td> |
日削月割 | 每日每月割讓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 宋·蘇洵《六國論》:“日削月割,以趨于亡?!?/td> |
割席分坐 | 席:坐席。把席割斷,分開坐。比喻朋友絕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td> |
忍痛割愛 | 割愛:放棄心愛的東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棄心愛的東西。 | 王朔《我是你爸爸》:“愛情嘛,不管早晚,不分先后,我忍痛割愛?!?/td> |
牽腸割肚 | 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內心悲痛如刀割。 | 元·白樸《小石調·惱煞人》曲:“為憶小卿,牽腸割肚,凄惶悄然無底末?!?/td> |
割雞焉用牛刀 |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
管寧割席 | 管寧:人名;席:坐臥用的編織物。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管寧、華歆曾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td> |
牛刀割雞 | 殺只雞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 漢 王充《論衡 自紀》:“牛刀割雞,舒戟采葵?!?/td> |
以義割恩 | 義:道義。用大義割斷私恩。指秉公辦事,不殉私情。 | 《漢書·孝成趙皇后傳》:“夫小不忍亂大謀,恩之所不能已者義之所割也?!?/td> |
割須棄袍 | 割掉胡須,丟掉外袍。形容戰敗落魄的樣子。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td> |
割肉飼虎 | 飼: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棄生命也無法滿足對方的貪欲。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td> |
心焉如割 | 焉:語助詞。內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樣。形容心情極為痛苦。 | 《晉書·海西公紀》:“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td> |
割股之心 | 割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為了治好病人,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原是封建階級所宣揚的一種愚孝行為。后泛指醫家全心全意為病人診治。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醫家有割股之心?!?/td> |
割地求和 | 割讓土地,求得和平。 | 《史記·平原君列傳》:“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td> |
割地稱臣 | 割讓土地,臣服于對方。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游酆都胡母迪吟詩》:“若放我南歸,愿為金邦細作,饒幸一朝得志,必當主持和議,使南朝割地稱臣?!?/td> |
割席斷交 | 席:坐席,草席。把席割開分別坐。比喻朋友絕交。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割肉補瘡 | 比喻不計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 谷斯范《新桃花扇》第三一回:“老師相不必猶這些,依我看,不是‘割肉補瘡’,而是‘調度有方’?!?/td> |
割骨療親 | 股:大腿。舊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來治療父母的疾病。 | |
割肚牽腸 | 形容非常牽掛,很不放心。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7回:“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門而望;若聽知陣敗,定然割肚牽腸,眼中流血。” |
擢筋割骨 | 猶言擢筋剝膚。 | 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自近歲以來,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于刑罰?!?/td> |
割恩斷義 | 舍棄恩德,斷絕道義。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自桃園締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 |
三湯五割 | 見“三湯兩割”。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0回:“眾人祭畢,陳敬濟下來還禮,請去卷棚內三湯五割管待出門。” |
寸心如割 | 寸心:區區之心;割:切。一顆心好像被刀割一樣。形容內心痛苦不堪。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8卷:“到房中寸心如割,和衣倒在床上,翻來覆去,延捱到四更盡了,越想越惱,心頭火按捺不住。” |
劃粥割齏 | 把粥劃成若干塊,咸菜切成碎末。 | |
鉛刀一割 | 鉛刀雖不鋒利,偶爾用得得當,也能割斷東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時也能有點用處。多作請求任用的謙詞。 | 《后漢書·班超傳》:“況臣奉大漢之威,而無鉛刀一割之用呼?” |
割據一方 | 憑借武力割占一個地區,與中央政權對立。亦作“各霸一方”。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方今朝政顛倒,宦官弄權,官家威令不行,天下英雄皆有割據一方之意?!?/td> |
割須換袍 | 須:胡須。形容打了敗仗狼狽逃跑。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
割襟之盟 | 割襟:指腹為婚時,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訂立下婚約。 | 《元史·刑法志·二·戶婚》:“諸男女議婚,有以指腹割衿為定婚者,禁之?!?/td> |
指腹割衿 | 指腹:雙方父母為腹中的胎兒預訂婚姻;割衿: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訂婚約,怕長大后不相認,將衣襟裁為兩幅作為憑證。指婚約。 | 《元史·刑法志·戶婚》:“諸男女議婚,有以指腹割衿為定者,禁之。” |
三湯兩割 | ①泛指烹飪之事。②指各種肴饌。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燒賣匾食有何難,三湯兩割我也會?!?/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