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處。比喻無限高遠(yuǎn)的地方。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 |
響徹云霄 | 徹:貫通;云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云層,直達(dá)高空。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6回:“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云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cè)耳,寂然無聲。” |
昂霄聳壑 | 昂:仰視;聳:聳立;壑:峪。仰視云霄,聳立山壑。形容才能杰出,建樹宏大功業(yè)。也形容志氣高昂,胸襟寬廣。 | 宋 陳亮《祭葉正則母夫人文》:“昔余識夫人之子于稚年,固已得其昂霄聳壑之氣。” |
凌霄之志 | 凌霄:高入云霄的志氣。形容遠(yuǎn)大的志向。 | 《晉書 慕容垂載記》:“遇風(fēng)塵之會,必有凌霄之志。” |
霄魚垂化 | 據(jù)《呂氏春秋·具備》載,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治亶父(今山東省單縣),體圣人之化,三年,夜間捕魚的人能將所得小魚重歸水中。后因以“霄魚垂化”來稱贊官吏的德政。 | 據(jù)《呂氏春秋·具備》載,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治亶父(今山東省單縣),體圣人之化,三年,夜間捕魚的人能將所得小魚重歸水中。 |
平步青霄 | 見“平步青云”。 | 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一折:“有一日平步青霄,不信鴻鵠同燕雀。” |
氣沖霄漢 | 氣:指精神;勇氣;霄漢:指天空。形容勇敢的氣魄。現(xiàn)也形容無畏的革命精神。 | 元 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有那吐虹霓志氣沖霄漢。” |
璇霄丹臺 | 見“璇霄丹闕”。 | 明·宋濂《<詹學(xué)士文集>序》:“謫仙之辭,飄飄然游戲璇霄丹臺,吹鸞笙而食紫霞,絕去人間塵土。” |
干霄凌云 | 高高地聳起,直逼云霄。比喻前程遠(yuǎn)大,能夠迅速成才。 | 宋·黃榦《勉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勉乎哉!行將見子干霄凌云,而為棟梁之用。” |
霄壤之別 | 天和地,一極在上,一級在下,比喻差別極大。 | 魯迅《兩地書 致許廣平121》:“北平久不下雨,比之南方的梅雨天,真有‘霄壤之別’。” |
直入云霄 | 云霄:指天空。直沖云天。形容歌聲高亢嘹亮。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點起幾百盞明角燈來,高高下下,照耀如同白日;歌聲縹緲,直入云霄。” |
青霄直上 | 同“青云直上”。 | 宋·劉克莊《送洪侍御》詩之一:“青霄直上云梯易,白首能堅鐵壁難。” |
披霄決漢 | 沖出霄漢。 | 唐·柳宗元《行路難》詩:“披霄決漢出沆漭,瞥裂左右遺星辰。” |
鵬霄萬里 | 比喻前程遠(yuǎn)大。 | 南唐·李中《獻(xiàn)張拾遺》詩:“獻(xiàn)替頻陳忠譽播,鵬霄萬里展雄飛。” |
氣凌霄漢 | 氣:勇氣,精神;霄漢:天空。形容勇敢的氣魄很盛或氣勢宏大。 | 南朝·宋·傅亮《策加宋公九錫文》:“公精貫朝日,氣凌霄漢,奮其靈武,大殲群慝。” |
氣逾霄漢 | 正氣昂揚,直沖云天。形容魄力、勇氣非常大。霄漢,云霄和銀河。 | 《南齊書·高帝本紀(jì)》:“公受命宗枋,精貫朝日,擁節(jié)和門,氣逾霄漢。” |
霄壤之殊 | 霄:云霄,也指天。壤:土地。天和地般不同。形容差別很大。亦作“霄壤之別”。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醉吟先生》:“善惡智愚,相背絕遠(yuǎn),何啻霄壤之殊。” |
聳入云霄 | 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進了云端。 | |
怒氣沖霄 | 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 明·無名氏《精忠記·赴難》:“我怒氣沖霄,恨秦檜專權(quán)寵。” |
聳壑昂霄 | 跳越溪谷,直入云霄。比喻出人頭地。 | 金 元好問《劉景玄墓銘》:“及吾未老,當(dāng)見汝聳壑昂霄時耳。” |
魂飛天外,魄散九霄 | 魂:靈魂;魄:依附形體而顯現(xiàn)的精神。形容驚恐到了極點或受到了極大誘惑而不能自持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3回:“梁中書看了,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 |
璇霄丹闕 | 指仙境。亦作“璇霄丹臺”。 | 宋洪邁《夷堅志補 禮斗僧》:“吾比者夜禮北斗,若有感遇,今神識所游,蓋鈞天紫府中,至所受用,乃天漿甘露,其去璇霄丹闕不遠(yuǎn)矣。” |
干霄蔽日 | 猶干云蔽日。 | 清·何紹基《題馮魯川小像冊論詩》:“奇松古柏,干霄蔽日,真氣真骨真形,豈待渾成于影哉!” |
聳壑凌霄 | 出于幽谷,高入云霄。比喻成就比別人高。 | 《舊唐書·房玄齡傳》:“仆閱人多矣,未見如此郎者。必成偉器,但恨不睹其聳壑凌霄耳。” |
神霄絳闕 | 原指仙境。亦用以形容帝王高深華美的宮殿。 | 明·汪廷訥《廣陵月》第三出:“神霄絳闕,麗日五云浮,開綺讌,待宸游,云和一曲倚箜篌。” |
青霄白日 | 猶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 明·李贄《復(fù)鄧石陽書》:“茍一毫衷赤不盡,尚有纖芥為名作誑語之,青霄白日,照耀我心。” |
迥隔霄壤 | 迥:遠(yuǎn);霄壤:天地。形容差別很大,像天地懸殊。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79回:“弓也易合,弦也靠懷,不但終身無病,更是日漸精熟,這與托字迥隔霄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