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缊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束缊舉火 | 同“束缊請火”。 | 清·錢謙益《呂季臣詩序》:“國破家亡,年衰歲暮,束缊舉火,轢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
束缊還婦 | 同“束缊請火”。 | 宋·秦觀《謝館職啟》:“束缊還婦,雖蒙假借之和;懲羹吹虀,尚慮譴訶之及。” |
風流缊藉 | 風流:風度,標格。形容人風雅瀟灑,才華橫溢。也形容文章詩畫意趣飄逸含蓄。 | 宋·王灼《碧雞漫志》第二卷:“晏元獻公、歐陽文忠公,風流缊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 |
缊袍不恥 | 缊袍:以亂麻、亂棉絮制成的袍子,指窮人穿的衣服;恥:丟臉。雖穿得破,而不認為可恥。比喻人窮志不窮。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子路)也歟。” |
束缊請火 | 束缊:束一扎亂麻為火把;請火:借火。比喻求助于人。 | 東漢 班固《漢書 蒯通傳》:“即束缊請火于亡肉家。” |
缊褐瓢簞 | 缊:舊棉花,亂麻。褐:粗布衣服。瓢:飲水用具。簞:盛飯的竹器。身上穿粗布衣服。飲食用的是瓢、簞。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 晉·陶潛《祭從弟敬遠文》:“冬無缊褐,夏渴瓢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