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開柙出虎 | 柙:關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柙虎樊熊 | 柙中的虎,樊內的熊。比喻被囚的惡人。 | |
虎兕出柙 | 兕:犀牛一類的野獸。柙:關獸的木籠。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主管者應負責任。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縱虎出柙 | 放虎出籠。比喻放走強有力的敵人,貽患無窮。 | 《續資治通鑒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遼王托克托,乘國有隙,誅屠骨肉……如令歸藩,臂之縱虎出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