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武不善作 | 意思是既動武就不能講斯文。 | 《西游記》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處不得留情,一時間傷了你的性命?!?/td> |
進種善群 | 謂提高民族素質(zhì)。 | 清·張鶴齡《法人篇》:“且變法之后,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此進種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決也?!?/td> |
改過遷善 | 改正錯誤,變成好的。指去惡就善。 | 《周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td> |
遏惡揚善 | 遏:阻止;揚:宣揚。禁絕壞事,宣揚提倡好事。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厭其多。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褒善貶惡 |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zé)。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td> |
多謀善慮 | 謀:謀劃,策劃;慮:思考。富于智謀,又善于思考。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 |
舉善薦賢 | 賢:胡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止于至善 | 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xué)》:“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td> |
多情善感 | 感情豐富,容易傷感。 | 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fēng)流共古長?!?/td> |
欺善怕惡 | 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 | 明 楊柔勝《玉環(huán)記 韋皋別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無端多兇惡,我每反被相辱沒,欺善怕惡,欺善怕惡?!?/td> |
善游者溺 | 會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為有某種本領(lǐng),因此而惹禍。 | 《淮南子·原道訓(xùn)》:“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td>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將:統(tǒng)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善善惡惡 | 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qū)別善惡,愛憎分明。 | 先秦 荀況《荀子 強國》:“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惡惡之應(yīng)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
福善禍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 《尚書 湯誥》:“天道福善禍淫?!笨讉鳎骸罢疲旄V灰^,天禍之?!?/td> |
改惡向善 | 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 明·無名氏《齊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改惡向善,朝上帝禮拜三清?!?/td> |
善自為謀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六年》:“君子曰:‘善自為謀?!?/td> |
懲惡勸善 | 懲:責(zé)罰;勸:勉勵。懲罰壞人,獎勵好人。 |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 |
盡善盡美 | 盡:極;善:好。內(nèi)容和形式都完美無缺;沒有缺點。形容事物完美到?jīng)]有一點兒缺點。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哀公問五義》:“雖不能盡善盡美,必有所處焉。” |
善為說辭 | 說辭:講話。形容很會講話。后指替人說好話。 | 《孟子·公孫丑上》:“宰我、子貢善為說辭?!?/td> |
慈眉善目 |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 老舍《老張的哲學(xué)》:“圓圓的臉,長滿銀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td> |
善始善終 | 做事情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jié)束。 |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善妖善老,善始善終?!?/td> |
采善貶惡 | 采:選擇;貶;貶斥。采取善良的行為,貶斥惡劣的行徑。 |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td> |
見善必遷 | 遷:去惡從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 唐·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以陛下天姿英圣,儻加之見善必遷,是將化蓄怨銜恩,反過差為至當?!?/td> |
善刀而藏 |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凈。將刀擦凈,收藏起來。比喻適可而止,自斂其才。 | 《莊子·養(yǎng)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td> |
多謀善斷 | 多作謀劃;善于判斷。 | 晉 陸機《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td> |
多財善賈 | 賈:做買賣。本錢多就好做買賣。比喻具備充分的條件就容易把事情辦好。 | 韓非《韓非子 五蠹》:“長袖善舞,多錢善賈?!?/td> |
善有善報 | 善:好的。報:報應(yīng)。做好事必有好的報答。常與“惡有惡報”連用。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td> |
陳善閉邪 | 陳:述說;善:善法美政;閉:堵塞。臣下對君主陳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 | 《孟子·離婁上》:“責(zé)難于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td> |
好謀善斷 | 形容人能不斷思考,并善于判斷。 | 晉 陸機《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td> |
能謀善斷 | 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并善于判斷。 | 晉 陸機《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td> |
積善成德 |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 《荀子·勸學(xué)》:“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td> |
善頌善禱 | 關(guān)于頌揚,關(guān)于祝禱。用來稱贊能在頌揚之中帶有規(guī)勸的意思。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謂之善頌善禱?!?/td> |
好善惡惡 | 見“好善嫉惡”。 | 《說岳全傳》第七三回:“好善惡惡,人人如此。” |
騎者善墮 | 慣于騎馬的人常常會從馬上摔下來。比喻善長某一技藝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敗。 | 漢 袁康《越絕書 外傳記吳王占夢》:“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td> |
循循善誘 | 指善于引導(dǎo)別人進行學(xué)習(xí)。循循:有次序的樣子;誘:引;指。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td> |
從善如登 | 指為善如登山那樣不易,比喻學(xué)好很難。 | 《國語 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表f昭注:“如登,喻難;如崩,喻易?!?/td> |
嘉言善行 | 美善的言行。 | 宋 曾鞏《<新序 目錄>序》:“遠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來,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 |
與人為善 | 與:贊成;為:做;善:好;好事。原指贊成人學(xué)好。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td> |
彰善癉惡 | 彰:表明、顯揚;癉:憎恨。表揚好的,斥責(zé)惡的。 | 《尚書 畢命》:“旌別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fēng)聲?!?/td> |
長袖善舞 | 袖子長,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善于鉆營,會走門路。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搜远噘Y之易為工也?!?/td> |
善財難舍 | 善財:原為釋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愛惜”意,指“愛惜錢財”。舍:施舍。指人愛惜錢財,不愿施舍于人。常用來譏諷人非常吝嗇。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菩薩罵道:‘你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這善財也難舍。” |
來者不善 | 強調(diào)來人不懷好意,要警惕防范。 | 清 趙翼《陔余叢考 成語》:“‘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亦本《老子》‘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句。” |
善男信女 | 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后泛指虔誠信奉佛教的男女。 | 清 錢泳《履園叢話 臆論 拒客》:“釋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師,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來禮佛者,有來布施者,從不拒客之禮?!?/td> |
善罷干休 | 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于否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干休了?” |
積善余慶 |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于子孫。 | 《周易 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yīng)。 | 《纓絡(luò)經(jīng) 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首善之區(qū) |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 魯迅《彷徨 示眾》:“首善之區(qū)的西域的一條馬路上,這時候什么擾攘也沒有?!?/td> |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 善:擅長;賈:做買賣。比喻憑借優(yōu)越條件,事情容易成功 |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 |
為善最樂 |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 《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
勸善懲惡 | 勸:勉勵;懲:責(zé)罰。懲罰壞人,獎勵好人。 | 《左傳·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td> |
多愁善感 | 善:容易;好(hào);感:傷感。容易發(fā)愁、傷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 茅盾《幻滅》二:“是同情于這個不相識的少婦呢,還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連她自己也不明白?!?/td> |
擇其善者而從之 | 擇:選擇;從:跟從、學(xué)習(xí)。選擇好的、正確的事情去遵循、學(xué)習(xí)。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td> |
惡不去善 | 不因為厭惡某人而否定他的優(yōu)點。 | 左丘明《左傳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jīng)也?!?/td> |
善賈而沽 | 賈:通“價”。善賈:好價錢;沽:出賣。等好價錢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的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職。 | 《論語·子罕》:“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價)而沽諸?” |
獨善其身 | 善:弄好。原指加強其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現(xiàn)指只要自己好而不關(guān)心別人的個人主義處世哲學(xué)。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td> |
獨善吾身 | 同“獨善其身”。 |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這高天厚地之中發(fā)誓宣明:我只能離群索居,獨善吾身!” |
善氣迎人 | 善氣: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形容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對待人。 | 《管子·心術(shù)下》:“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于戈兵?!?/td> |
明眸善睞 |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 | 三國 魏 曹植《洛神賦》:“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td> |
善善從長 | 善善:褒揚美德;從長:源遠流長的意思。原指褒揚美德,源遠流長。后用來比喻吸取別人的長處。 | 《公羊傳·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長,惡惡也短;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