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陳言務去 | 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務必要去掉陳舊的言辭。 | 唐 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晉 習鑿齒《襄陽記》:“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
除惡務本 | 鏟除惡勢力,必須杜絕根本。 | 《書·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蔡沈集傳:“去惡則務絕根本。” |
開物成務 | 開:開通,了解;務:事務。通曉尤物之理,得以辦好各種事情。 | 《周易 系辭上》:“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
清官能斷家務事 | 俗語。表示家族糾紛情況復雜,外人沒法斷定誰是誰非。 | |
樹德務滋 | 樹:立;德:德惠;務:必須;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務須力求普遍。 | 《尚書·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
當務之急 | 當前任務中最急迫的事。當:原為“處于”;現為“當前”;務:應該做的事。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 |
不務空名 | 務:追求。不追求虛名。形容踏踏實實地工作。 | 毛澤東《<中國工人>發刊詞》:“工人中間應該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們應該有知識,有能力,不務空名,會干實事。” |
清官難斷家務事 | 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難論斷家庭糾紛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內部的事,外人很難搞清楚。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難斷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
職務繁雜 | 指擔任的事務煩瑣雜亂。 | 《隋書·牛弘傳》:“篤志于學,雖職務繁雜,卷不釋手。” |
務去陳言 | 務:務必;陳言:陳舊的言辭。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務必要去掉陳舊的言辭。 | 清·朱彝尊《魚計莊詞》序:“休寧戴生锜,從余游,其為詞,務去陳言。” |
除惡務盡 | 除:去除;惡:邪惡;指壞人壞事;務:必須;一定。清除壞人壞事必須干凈、徹底。 | 《尚書 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盡。” |
不通世務 | 指不了解社會上的情況。 | |
毛舉細務 | 煩瑣地列舉細小事情。 | 宋·陳亮《論勵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舉細事以亂大謀。” |
先務之急 | 指最先急于要做的事情。 | |
百務具舉 | 各種事務全都興辦。 | 《明史·沐英傳》:“在滇,百務具舉。” |
不知世務 | 不知道當代的情勢。 | 漢·桓寬《鹽鐵論·論儒》:“孟子守舊術,不知世務。” |
敦本務實 | 崇尚根本,注重實際。 | 明 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二三子不思敦本務實,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
通時達務 | 謂了解客觀形勢。 | 清·陳確《答沈朗思書》:“而通時達務之士,則又群相驚懼危恐,蓄縮而莫取出一言。” |
不務正業 | 務:從事;正業:正當的職業;本職工作。不干正當的工作。現多指丟下本職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這人不甚讀書,終日閑游浪蕩,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務正業。” |
不識時務 | 不識:不認識;務:事務;時務:當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勢。不認識時代的潮流或當前的形勢。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霸傳》:“時皇后兄虎賁中郎將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結交,霸逡巡不答,眾人笑其不識時務。” |
修學務早 | 修學:研習學問;務:必須。學習知識必須趁年少進行。 | 晉·葛洪《抱樸子·勉學》:“蓋少則志一而難忘,長則神放易失,故修學務早。” |
貪多務得 | 貪:求多;務:務必。原指學習上務求盡多地獲得知識。后泛指對其他事物貪多并務求取得。 | 唐 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
務實去華 | 華:浮華。講究實際,去掉浮華。 | 宋·范仲淹《蒙以養正賦》:“務實去華,育德之方斯在;反所收視,養恬之義相應。” |
知時識務 | 務:事。能看清當時的大勢并了解世事,不去違背。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6卷:“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況我每知時識務,正該如此。” |
識時達務 | 認清時勢,通達事務。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9回:“他不多幾年,已巴到極頂的分兒,也只為識時達務,能夠上和下睦罷了。” |
不曉世務 | 不知曉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 《宋史 王安石傳》:“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 |
當今之務 | 當:當前;務:應該做的事。當前急切應辦的要事。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衛凱傳》:“當今之務,宜君臣上下,并且籌策,計較府庫,量入為出。” |
務本抑末 | 從事農業生產,抑制工商業。 | 《漢書 鄭弘傳》:“務本抑末,毋與天下爭利,然后教化可興。” |
談優務劣 | 善于空談而治理政務的能力很差。 | 《晉書·山濤王戎等傳贊》:“浚沖居鼎,談優務劣。” |
舍近務遠 | 放棄近的,謀求遠的。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伏湛傳》:“陛下舍近務遠,棄易求難,四方疑怪,百姓恐懼。” |
當務始終 | 應當力求有始有終。 | |
捐華務實 | 捐:舍棄;務:勉力從事。拋棄浮華,務求樸實。 | 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時詔》:“收豪家之利,籠非膳之翼,為童戲之資,豈所以還風尚本,捐華務實。” |
適時應務 | 適合時宜,順應世務。 | 《魏書·良吏傳序》:“但廉平常跡,聲問難高;適時應務,招響必速。” |
不急之務 | 務:事務。不緊迫的事務。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和傳》:“棄不急之務,以修功業之墓,其于名行,豈不善哉!” |
務本力穡 | 本:農業;穡:收割谷物。指努力從事農業生產勞動。 | 宋·蘇軾《商鞅論》:“秦之所以富強者,孝公務本力穡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
不達時務 | 務:事物;時務:當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勢。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4卷:“設或不達時務,則報與田牛兒,回去告官,教他性命也自難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