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精雕細(xì)刻 | 精心細(xì)致地雕刻。也比喻對文藝創(chuàng)作的苦心琢磨和做事精細(xì)。 | 《共青團(tuán)員;要做八十年代的帶頭人》(1982年2月5日《中國青年報》社論):“要以平等交心的態(tài)度;點點滴滴、精雕細(xì)刻;因勢利導(dǎo)地對他們進(jìn)行思想教育工作。” |
精明強干 | 精細(xì)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況且隨帶的那些司員,又都是些精明強干、久經(jīng)審案的能員,那消幾日,早問出許多賊款來。” |
精兵強將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lǐng)。形容戰(zhàn)斗力很強的將士。 | 《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
無精打采 | 打:打消;采:興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小紅待要過去,又不敢過去,只得悄悄向瀟湘館,取了噴壺而回;無精打采,自向房內(nèi)躺著。” |
精明能干 | 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 《新唐書 蘇弁傳》:“弁通學(xué)術(shù),吏事精明,承延齡后,平賦緩役,略煩苛,人賴其寬。” |
精耕細(xì)作 | 精心細(xì)致地耕作。指莊稼的耕種經(jīng)營十分認(rèn)真細(xì)致。 | 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jìn)派》:“我們靠精耕細(xì)作吃飯,人多一點,還是有飯吃。” |
人逢喜事精神爽 | 人遇到喜慶之事則心情舒暢。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悶向心來瞌睡多。” |
精打細(xì)算 | 精:精心;打:計劃;規(guī)劃;細(xì):細(xì)密。精心地計劃;詳細(xì)地打算。指在生活或使用人力、物力上精心安排;不使其浪費。 | 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教給他們記帳,看看錢都花在哪里,教給他們精打細(xì)算。” |
去粗取精 | 除去雜質(zhì),留取精華。 | 毛澤東《實踐論》:“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 精誠:至誠,真心誠意;加:施及。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屬和石頭毀壞。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
精神滿腹 | 形容富有才智,滿腹經(jīng)綸。 | 《晉書 溫嶠傳》:“深結(jié)錢鳳,為之聲譽;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 |
聚精會神 |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廣益的意思;現(xiàn)常用以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 漢 王褒《圣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
精衛(wèi)填海 | 精衛(wèi):古代神話中的小鳥名。古代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化為精衛(wèi)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后用來比喻不畏困難;意志堅決。 | 晉 陶淵明《山海經(jīng)》詩:“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糟粕:酒糟,比喻無用的東西。把有用的東西留下,把無用的東西丟掉。 | 馬南邨《不要秘訣的秘訣》:“我們現(xiàn)在提倡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個主張古代讀書人卻沒有膽量提出。” |
勵精圖治 | 勵:原作厲;振作;振奮;精:精神;圖:設(shè)法;謀求;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 《宋史 神宗紀(jì)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
精神抖擻 | 抖擻:振奮的樣子。精神振作。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杭州光慶寺遇安禪師》:“(僧)問:‘光吞萬象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 |
精疲力竭 | 竭:盡。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凈盡。形容極度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也作“精疲力盡”。 | 宋 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詩:“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
勵志竭精 | 指堅定意志,竭盡全力。 | 《漢書·梅福傳》:“定以天下布衣勵志竭精,以赴延闕。” |
精益求精 | 精:完美;益:更加。已經(jīng)十分美好了;還要求更加美好。指對某種技能或?qū)W術(shù)的追求很高;沒有止境。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xué)而》:“《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fù)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fù)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業(yè)精于勤 | 學(xué)業(yè)方面的精深造詣是由于勤奮。 | 唐 韓愈《進(jìn)學(xué)解》:“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
勇猛精進(jìn) | 原意是勤奮修行。現(xiàn)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jìn)。 | 《無量壽經(jīng)》上卷:“勇猛精進(jìn),志愿無惓。” |
博大精深 | 博:廣博;精深:又專又深。形容思想和學(xué)識廣博而高深。 | 明 姜世昌《逸周書》:“迄今讀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xué)者所及。” |
去其糟粕,存其精華 | 糟粕:酒糟,比喻無用的東西。把有用的東西留下,把無用的東西丟掉。 | 李銳《毛澤東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動·學(xué)生時代》:“他們對于中國的舊東西和外國的新東西……是‘去其糟粕,存其精華’,是‘斟酌國情,兩無所偏’。” |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
精妙入神 | 精妙:精彩美好;入神:達(dá)到神秘的境界。精彩美好達(dá)到神妙的境界。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黃庭博鵝》:“菷素寫《道經(jīng)》,筆精妙入神。” |
矮小精悍 | 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 | 曾樸《孽海花》第33回:“一個最勇敢的叫徐驤,生得矮小精悍,膂力過人。” |
博而不精 | 形容學(xué)識豐富,但不精深。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融傳》:“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
精兵勇將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lǐng)。形容戰(zhàn)斗力很強的將士。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現(xiàn)受汝寧郡都統(tǒng)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將。” |
刳精鉥心 | 極言用心勞苦。 | |
精美絕倫 | 絕倫:沒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無與倫比。也作“精妙絕倫。” | 宋 周密《武林舊事 燈品》:“燈只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
顏精柳骨 | 見“顏筋柳骨”。 | 宋·范仲淹《祭石學(xué)士文》:“曼卿之筆,顏精柳骨,散落人間,寶為神物。” |
精忠報國 | 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 《北史 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dāng)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
去蕪存精 | 蕪:蕪雜。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華。 | 《人民日報》:“上海京劇院將這樣一出冷了多年的老戲,經(jīng)過去蕪存精加以重新編排,使其重放麟派藝術(shù)的光彩。” |
惟一惟精 | | |
龍精虎猛 |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揚。 | 陳殘云《山谷風(fēng)煙》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沒睡覺,到如今還是龍精虎猛,表現(xiàn)了兄弟姐妹們對地主的仇恨。” |
殫精竭慮 | 用盡精力;費盡心思(殫;竭:用盡;慮:心思)。 | 明 胡應(yīng)麟《詩藪》:“其用總之工,傳情之文宛,有唐人竭精殫力不能追步者。” |
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 精誠:至誠,真心誠意;加:施及;虧:毀壞。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屬和石頭毀壞。 | 漢·王充《論衡·感虛》:“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
厲精圖治 | 圖:謀求,設(shè)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shè)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 宋·邵博《聞見后錄》第23卷:“熙寧中,王介甫初參大政,神考方厲精圖治。” |
體大思精 | 體:體制,規(guī)模;思:思慮;精:精密。指著作規(guī)模宏大,思慮精密。 | 南朝 宋 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
馬屁精 | 阿諛奉迎的人,拍馬者。 | 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30回:“楊用成生性愚憨,又是個馬屁精,除了自家上司,任誰都不認(rèn)。” |
精神百倍 | 形容特別有精神。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想罷,取下玉牌,把朱草從根折斷,齊放掌中,連揉帶搓,果然玉已成泥,其色甚紅。隨即放人口內(nèi),只覺芳馨透腦。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 |
見精識精 | 同“見經(jīng)識經(jīng)”。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卻被院中婆娘見精識精,看破了八九分。” |
研精致思 | 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 《后漢書·翟酺傳》:“愿陛下親自勞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yuǎn)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歡,罷宴私之好。” |
精悍短小 | 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也形容文章、言論等簡短有力。 |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畢再遇》:“淳熙間,以勇名于軍,精悍短小,蓋驍將也。” |
精進(jìn)不休 | 精進(jìn):專心努力上進(jìn);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進(jìn)步。 | 《追求》:“刻苦,沉著,精進(jìn)不休。” |
精兵猛將 | 精:精銳;猛:勇猛。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lǐng)。形容戰(zhàn)斗力很強的將士。 | 《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
精細(xì)入微 | 考慮問題十分仔細(xì),注意到很小的細(xì)節(jié) | |
沒精打采 | 精:精神;采:神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興致。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作、不高興。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tuán),沒精打采,歸至怡紅院中。” |
短小精干 | 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也形容文章、言論等簡短有力。 | 郭沫若《由日本回來了》:“這位女士短小精干,而且說話也似乎頗懂得‘幽默’。” |
兵在精而不在多 | 兵士在于精壯而不在乎眾多。也比喻要求質(zhì)量而不能只講數(shù)量。 | 《五代史平話 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
精妙絕倫 | 絕倫:沒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無與倫比。形容極為精妙。 | 宋 周密《武林舊事 燈品》:“燈只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
養(yǎng)精蓄銳 | 養(yǎng):保養(yǎng);精:精神;蓄:積蓄;銳:銳氣。保養(yǎng)精神;積蓄力量。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4回:“且待半年,養(yǎng)精蓄銳,劉表,孫權(quán)可一鼓而下也。” |
桃李精神 | 形容妖艷嬌媚的神態(tài)。 | 五代·和凝《和滿子》詞:“正是破瓜年口,含情慣得人饒。桃李精神鸚鵡舌,可堪虛度良宵。” |
短小精悍 | 精悍:精明勇猛。指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勇猛。比喻文章等精煉簡短而有力。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游俠列傳》:“解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 |
取精用弘 | 精:精華;用:享受,占有;弘:大。從豐富的材料里提取精華。 | 《左傳·昭公七年》:“蕞爾國,而三世執(zhí)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
精銳之師 | 精銳:指軍隊裝備優(yōu)良,戰(zhàn)斗力強;師:軍隊。指戰(zhàn)斗能力很強的部隊。 | 《后漢書·銚期傳》:“明公據(jù)山河之固,擁精銳之師,以順萬人思汗之心,則天下誰人不從?” |
研精鉤深 | 鉤深:探取深沉的東西。研究探索精微的道理,探求深奧的學(xué)問。 | 唐·白居易《禮部試策·第三道》:“雖言微旨遠(yuǎn),而學(xué)者茍能研精鉤深,優(yōu)柔而求之,則壼奧指趣,將焉廋哉!” |
成精作怪 | 精:精靈;怪:妖怪。變成精靈妖怪危害人間。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40卷:“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陰靈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 |
精金美玉 | 比喻純潔完美的人或事物。 | 宋 蘇軾《答黃魯直書》之一:“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將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稱揚為?” |
無精打彩 | 形容不高興,提不起勁兒。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言畢,只是長吁短嘆無精打彩的,不象往日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