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鈿合金釵 | 鈿盒和金釵,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間的信物。 | 唐 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td> |
鬢亂釵橫 | 鬢:耳邊的頭發;釵:婦女的首飾。耳邊的頭發散亂,釵子橫在一邊。形容婦女心緒不佳,無心梳妝打扮。 | 宋 蘇軾《洞仙歌》詞:“人未寢,倚枕鬢亂釵橫。” |
分釵劈鳳 | 見“分釵斷帶”。 | 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下·劉王氏》:“[縣令]乃賦一詩刻諸墓上云:‘分釵劈鳳已聯年,就義何妨晚慨愆?!?/td> |
金釵十二 | 原形容婦女頭上首飾多。后指人姬妾多。 |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td> |
十二金釵 |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薄敖疴O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頭上金釵之多,后以“十二金釵”喻指眾多的妃嬪或姬妾。 |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td> |
布裙荊釵 | 荊:灌木名;釵:婦女的首飾。粗布做的裙,荊條做的釵。形容貧家女子服飾儉樸。 | 宋 周煇《清波雜志 陶穀》:“有善謀者,選籍中艷麗,詐為驛卒孀女,布裙荊釵,日擁彗于庭?!?/td> |
釵橫鬢亂 | 鬢:耳邊的頭發;釵:婦女的首飾,由兩股合成。耳邊的頭發散亂,首飾橫在一邊。形容婦女睡眠初醒時未梳妝的樣子。 | 宋 王安石《扇子詞》:“青冥風霜非人世,鬢亂釵橫特地寒。 |
金釵鈿合 | 金釵:婦女的首飾;鈿合:裝珠寶的盒子。傳說中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定情信物。指華美的首飾。 | 唐·陳鴻《長恨歌傳》:“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導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td> |
破鏡分釵 | 破鏡:打破的鏡子,喻分散。分釵:釵是由兩股簪子合成的一種首飾,別在婦女的發髻上,釵股分開就成單個的簪子,因以分釵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間的離別、失散,也特指分離。比喻夫妻離異。亦作“鏡破釵分”。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好事近》:“豈料如今,翻成做破鏡分釵,剩雨殘云?!?/td> |
斷釵重合 | 釵:女性首飾。被折斷的釵又重新合在一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歸于好,也指重新團聚。 | 元·施惠《幽閨記·洛珠雙合》:“幾年間破鏡重圓,今日里斷釵重合?!?/td> |
分釵破鏡 | 比喻夫妻失散或分離。 | 南朝·陳·徐德言《破鏡》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當復姮娥影,空留明月輝?!?/td> |
金釵細合 | 金釵和鈿合。傳說中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的信物。 | 唐·陳鴻《長恨歌傳》:“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導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搖,垂金璫?!?/td> |
鏡破釵分 | 比喻夫妻失散、離異。 | 南朝陳·徐德言《破鏡》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當復姮娥影,空留明月輝。”唐·白居易《長恨歌》:“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
釵荊裙布 | 荊枝作釵,粗布為裙。形容婦女裝束樸素。 | 西漢 劉向《列女傳》:“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 |
分釵斷帶 | 釵分開,帶斷了。比喻夫妻的離別。 | 晉 袁宏《后漢紀 靈帝紀上》:“婦人見去,當分釵斷帶?!?/td> |
荊釵布裙 | 釵;婦女別在發髻上的飾物。荊條當作釵;粗布做成裙。形容婦女樸素的服飾。多指貧家婦女的裝束。 | 晉 皇甫謐《列女傳》:“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 |
裙布釵荊 | 釵:婦女的發飾;荊:灌木名。荊枝為釵,粗布為裙。形容婦女裝束簡陋寒素。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裙布釵荊,任是村妝希罕。” |
裙布荊釵 | 以布作裙,以荊代釵。比喻貧困。同“釵荊裙布”。 | 元 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九出:“[旦]自古道:人有貴賤,不可概論。夫人是香閨繡閣之名姝,奴家是裙布荊釵之貧婦?!?/td> |
金釵換酒 | 形容貧窮潦倒,落魄失意。 | 唐 元稹《三遣悲懷》詩之一:“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td> |
荊釵布襖 | 荊:灌木名;釵:婦女的發飾。荊枝為釵,粗布為衣。形容婦女裝束簡陋寒素。 | 元·汪元享《朝天子·歸田》曲:“妻從儉荊釵布襖,子甘貧陋巷簞瓢。” |
荊釵裙布 | 荊:灌木名;釵:婦女的發飾。荊枝為釵,粗布為裙。形容婦女裝束簡陋寒素。 | 明·范受益《尋親記·剖面》:“荊釵裙布,還有甚嬌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