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比喻機會難得,機不可失。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
直截了當 | 了當: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繞彎子。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倒是一個極爽快的。” |
吃不了兜著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不可拿進園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
敷衍了事 | 敷衍:將就應付;不認真。了:了結。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指做事不認真;缺乏責任心。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
一了千明 | 了:明白。最關鍵的地方明白了,其余的也就可以明白。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清涼益禪師法嗣》:“百千諸佛方便一時,更有甚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萬惑。’” |
了不起 | 極好或令人欽佩的,不平凡,優點突出。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七回:“本縣看她處心行事,竟是一個了不起的大豪杰,斷不肯等閑失身。” |
賠了夫人又折兵 | 賠:蝕本;折:虧損。比喻想算計別人;反而遭受雙重損失。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5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
一笑了事 | 見“一笑了之”。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六回:“撫臺聽了,先還摸不著頭腦,還以為某人辦事不誠實,所以欽差才加了他這個考語;后來別位司、道說起,曉得是為帶著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
一目了然 |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樣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7卷:“見得道理透后,從高視下,一目了然。” |
了身達命 | 佛家用語,意思是對一生命運歸宿看得開,無牽掛,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人問道亞仙的今世今生,則俺那鄭元和可甚么了身達命。” |
小時了了 |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后定有作為。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不了了之 | 了:完結;了結;不了:不結束;不過問。用不了結的辦法去了結它。指對沒辦完的或需解決的問題、事情不過問;拖延敷衍過去就算完事。 | 宋 葉少蘊《避暑錄語》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語,故有‘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是魯公’之言,人以為是戲談。” |
沒完沒了 | 沒有完結的意思 | 郭澄清《大刀記》第二章:“沒完沒了的苛捐雜稅不算,還他媽的亂搶亂奪。” |
了不長進 | 一點進步也沒有。形容沒有出息。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酒狂》:“甥了不長進,今且奈何。” |
一了百了 | 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結以后;其余有關的事情也跟著了結。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八卷:“有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節用工也。” |
下不了臺 | 指在人前受窘。 | 張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惱她,她下不了臺。” |
不甚了了 | 甚:很;了了:明白。對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 《北齊書 永安王浚傳》:“文宣末年多酒,浚謂親近曰:‘二兄舊來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識解頓進。’” |
簡捷了當 | 直截了當。 | 魯迅《三閑集 書籍和財色》:“然而將麻雀牌送給世界,且以此自豪的人民,對于這樣簡捷了當,沒有意外之利的辦法,是終于耐不下去的。” |
直接了當 | 同“直截了當”。 | 聶紺弩《關于知識分子》:“因為反正無法挽救,倒不如各人知趣,早點‘賣身投靠’的直接了當。” |
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 | 俗語。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種條件,照樣能辦好事情。 | |
千了百了 | 了:完了,結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貼。 | |
了若指掌 | 比喻對情況十分明白清楚。 | 《宋史 道學傳序》:“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
明白了當 | 形容說話或做事干凈利落。 | |
不了而了 | 猶不了了之。 | 茅盾《子夜》二:“我們這次賭賽,就此不了而了。” |
好心做了驢肝肺 | 俗語。指把好心當作壞意。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你看我好心做了驢肝肺,你倒訕起我來,憑說我去罷。” |
一笑了之 | 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視。 | 沙汀《淘金記》:“那顯然是幺長子對白醬丹的毒辣的諷刺;縱然他本人僅僅一笑了之。”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了了:聰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時聰明,長大后不一定有出息。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了然于胸 |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 《晉書 袁齊傳》:“夫經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 指無法逃脫或逃避責任。 | 柯崗《逐鹿中原》第九章:“跑了和尚,跑不了寺!王漢元,諒他也上不了外國!” |
遠水救不了近火 | 遠距離的水熄滅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緩慢的糾正或抵制邪惡的東西不可能應付緊急的狀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只是遠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實等不得那從容的事了。” |
草草了事 | 草草:草率;馬虎;了:了結;結束。草率地把事結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 明 李贄《答焦漪園書》:“為友人寫《心經》畢,尚余一幅,遂續墨而填之,以還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娛。” |
一了百當 | 指辦事妥當、徹底。 | 明 張居正《答山東巡撫何來山》:“清丈事,實百年曠舉,宜及仆在位,務為一了百當。” |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 指無法逃脫或逃避責任。 | 高玉寶《高玉寶》第十章:“往哪里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在東北這塊地方,跑哪里也是小鬼子和漢奸的天下。” |
一塊石頭落了地 | 比喻放下了心。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寶玉去了,他兩個又是那個光景兒,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發一塊石頭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無別意了。” |
了無懼色 | 懼:害怕;色:神色。沒有一點害怕的神色。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戚顏色不變,了無懼色。” |
了了可見 | 了了:了然,清楚。清清楚楚,完全可以看得見。 | 金 元好問《客意》:“雪屋燈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見歸途。” |
狗肉上不了筵席 | 比喻素質太差,不能扶持上去。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說她‘狗肉上不了筵席’,讓丈夫一人來參加就行了。” |
一見了然 | 猶一目了然。 | 元·陳櫟《勤有堂隨錄》:“程泰之《禹貢圖》,不愜人意,不能使人一見了然。” |
有了存孝,不顯彥章 | 存孝:五代李克用的養子;彥章:五代朱溫的部將。有了李存孝,就顯不出王彥章。比喻一個有突出才華的人,壓倒了另一個才華稍次一點的人。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19回:“再要掛搭上他,可說‘有了存孝,不顯彥章’。” |
恩怨了了 | 了了:清清楚楚。恩惠與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報恩,有怨報怨。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續黃粱》:“恩怨了了,頗快心意。” |
好了瘡疤忘了痛 | 比喻情況好轉后就忘了過去的困難或失敗的教訓。 | |
了身脫命 | 猶言擺脫塵世羈絆,自由自在。 |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罰,至如我指空說慌瞞咱,這一場了身脫命虧他。” |
大水沖了龍王廟 |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相互發生了沖突爭端。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七回:“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咧!” |
涼了半截 | 比喻非常失望。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黛玉聽了,涼了半截。看紫鵑推門進來時,尚拿手帕拭眼。” |
拔了蘿卜地皮寬 | 比喻為了行事方便而把礙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為了擴展地盤而排擠別人。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1回:“拔了蘿卜地皮寬,交他去了,省的他在這里跑兔子一般。” |
大水淹了龍王廟 | 龍王廟:管水之神的廟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互相之間發生了爭端。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闖王派我來,也只是同你們見見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 |
遠水解不了近渴 | 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 清 曹雪芹《紅樓夢》:“這也容易,只是'遠水解不得近渴'。” |
直捷了當 | 同“直截了當”。 | 魯迅《墳·燈下漫筆》:“但措施太繞彎子了。有更其直捷了當的說法在這里。” |
終無了局 | 局:結局,定局,指長久之計。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33回:“這綠林中買賣,終無了局。” |
一走了之 | 謂不顧而去。 |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我亦尚在看看人間世,不過總有一天,是終于要‘一走了之’的,現在是這樣的世界。” |
了然無聞 | 了然;完全。完全沒有聽見。 | |
不了不當 | 猶言拖泥帶水,沒有了結。 | 《古今小說 滕大尹鬼斷家私》:“這老人忒沒正經……知道五年十年在世,卻去干這樣不了不當的事!” |
草率了事 | 了:了結,結束。草率地把事情結束了。 | 豐子愷《夢耶真耶》:“當時想想真是何苦!早知是假,悔不草率了事。” |
未了公案 | 公案:案件,問題。沒有解決的案件或事情。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師便打曰:‘視禰不了,殃及兒孫。’” |
走了和尚走不了廟 | 人雖然走了,家卻無法搬走。比喻難以逃脫。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溜了你就別回來!走了和尚走不了廟,看你有本事守得住那點地。” |
七了八當 | 形容十分妥帖。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6卷:“將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飯,拂拭凈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當。” |
了不可見 | 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見。 | 明 歸有光《水利后論》:“求所謂安亭江者,了不可見。” |
向平愿了 | 向平:東漢人向長,字子平,隱居不仕。愿:心愿。了:完成。比喻子女婚嫁事都已完畢。 | 《后漢書》 向長傳:「 建武中, 男女娶嫁既畢, 敕斷家事勿相關, 當如我死也。 于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岳名山, 竟不知所終。」 |
百了千當 | 比喻妥貼,有著落。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普鑒佛慈禪師》:“不如屏凈塵緣,豎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當,向水邊林下,長養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