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事也不干。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卻是最惡劣的。” |
始終一貫 | 自始至終都一樣。 |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中國不但應當和中國人民的始終一貫的良友蘇聯相聯合,而且應當按照可能,……” |
從一以終 | 從:跟隨;終:終身,一輩子。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 宋·文天祥《劉良臣母哀辭》:“嗚呼,全而生這之必全而歸之,從一以終兮尚得正,其何悲!” |
貫徹始終 | 貫徹:徹底實現或體現。指自始至終地堅持下去。 | 曾樸《孽海花》第34回:“對于內學相宗各法門,尤能貫徹始終。” |
善始善終 | 做事情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束。 |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善妖善老,善始善終。” |
壽終正寢 | 壽終:活到老死;正寢:舊式住房的正屋。原指老死在家里。現比喻事物的滅亡。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1回:“紂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夸壽終正寢,非侮君而何!” |
終日終夜 | 終:竟,盡。整天整夜。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
惶惶不可終日 | 惶惶:恐懼不安的樣子;終:完。驚慌恐懼得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到極點。 | 郭沫若《我怎樣寫<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敵人還有西進的模樣,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終日的情形。” |
始終如一 | 自始至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 《梁書 到洽傳》:“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成,立身行道,終始如一。” |
終日不倦 | 整天不知厭倦。指埋頭學習。 | 《孔子家語·致思》:“吾聞可以為人終日不倦者,其惟學焉。” |
終而復始 | 不斷地循環往復。 | 《淮南子 說山訓》:“通于學者若車軸,轉轂之中,不運于己,與之致千里,終而復始,轉無窮之源。” |
始亂終棄 | 亂:淫亂,玩弄。先亂搞,后遺棄。指玩弄女性的惡劣行徑。 | 唐 元稹《鶯鶯傳》:“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 |
自始至終 | 從開始到末了。也指一貫。 | 《宋書 謝靈運傳》:“以晉氏一代,自始至終,竟無一家之史,令靈運撰《晉書》,粗立條流,書竟不就。” |
始終不易 | 易: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 《周書 蘇湛傳》:“臣自惟言辭不如伍被遠矣,然始終不易,竊謂過之。” |
從一而終 |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這時舊時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 | 《周易 恒》:“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 |
終老隱居 | 終老:直到老死,一輩子。指隱居直到老死。 | 《宋史·劉爚傳》:“爚從熹武夷山講道讀書,怡然自適,筑云莊山房,為終老恤居之計。” |
不得善終 | 善終: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惡人應有的壞下場。 | 《新編五代史平話 梁史 上卷》:“汝家雖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終!” |
原始反終 | 見“原始要終”。 | 《易·系辭上》:“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高亨注:“此言‘圣人’考察萬物之始,故知其所以生,究求萬物之終,故知其所以死。” |
慎終若始 | 慎:謹慎。謹慎收尾,如同開始時一樣。指始終要謹慎從事。 | 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將德》:“不輕寡,不劫于敵,慎終若始。” |
皇皇不可終日 | 驚慌地連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不安到了極點。 |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們認識了以上這些矛盾,就知道中國是處在怎樣一種皇皇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 |
涓涓不壅,終為江河 | 壅:堵塞。細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終將匯合成為大江大河。比喻對細小或剛剛萌芽的問題不加注意或糾正,就會釀成大的問題。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 |
有始無終 | 有開始;沒有結尾。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 | 漢 揚雄《法言 孝至》:“或問:‘德有始而無終與有終而無始也,孰寧?’” |
無疾而終 | 沒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擾就自行消滅。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8卷:“到三十六歲,忽對人說:‘玉帝命我為江濤之神,三日后,必當赴任。’至期無疾而終。”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對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要一輩子當做父親那樣尊重他。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 |
敕始毖終 | 自始至終警飭謹慎。 | 清 曾國藩《戶部員外郎彭君墓表》:“凡綜理彭氏家政七十余年,敕始毖終,內外秩秩。” |
不可終日 | 終日:從早到晚;整天。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局勢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
牡丹雖好,終須綠葉扶持 | 扶持:扶助。比喻再好的事物也要有個幫襯。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有了銀錢,卻又只怕沒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 |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
自始自終 | 從開始到末了。表示一貫到底。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二十:“先皇帝與汴軍校戰,自始至終,馬數才萬。今有鐵馬三萬五千,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養卒練士將帥之不至也。” |
終身不渝 | 渝:變。一生自始自終一直不變。 | 梁實秋《談友誼》:“神圣的友誼之情,其性質是如此的甜蜜、穩定、忠實、持久,可以終身不渝。” |
岌岌不可終日 | 形容情況非常危險,一天都過不下去。 | 《明史·馬士英傳》:“蓋明之季年內憂外患,岌岌不可終日。” |
善始令終 | 同“善始善終”。 | 三國·魏·嵇康《琴賦》:“即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 |
原始見終 | 考察事物的開端而預見到它的結果。 | 漢·王充《論衡˙實知》:“凡圣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三國志·魏書·臧洪傳》:“仆雖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見終。” |
白頭不終 | 指夫婦不能偕老。 | 清 沈復《浮生六記 閨房記樂》:“剔燈入帳,蕓已寒熱大作,余亦繼之,困頓兩旬。真所謂樂極災生亦是白頭不終之兆。” |
否終復泰 | 謂厄運終結,好運轉來。 | 《晉書·庚亮傳》:“實冀否終而泰,屬運在今。” |
全始全終 | 全:完備,齊全;終:結束。從頭到尾都很完善。形容辦事認真,有頭有尾。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2卷:“而今更有一段話,又只因一句戲言,致得兩邊錯認,得了一個老婆。全始全終,比前話更為完美。” |
始終不渝 | 渝:變。自始至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 《晉書 陸曄傳》:“格勤貞固,始終不渝。” |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 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整日在一起,說話不涉及正經道理。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
終始不渝 | 自始至終,一直不變。 | 《舊唐書 姚(王壽)傳》:“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邊訓兵,心力俱盡。歲寒無改,終始不渝。” |
敬終慎始 | 為人處事小心謹慎。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事君慎始而敬終。” |
慎終如初 | 慎:謹慎;如:像。謹慎收尾,如同開始時一樣。指始終要謹慎從事。 | 晉·盧謹《贈劉琨》:“溫溫恭人,慎終如初。” |
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 |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幫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有了銀錢,卻又只怕沒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靡:無;初:開始;鮮:少;克:能。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以告誡人們為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 《詩經 大雅 蕩》:“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驟雨不終日 | 驟:急速;終:竟,從開始到末了;終日:整天。攀雨下不了整天。比喻勢頭很猛不能持久。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3章:“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
為德不終 | 見“為德不卒”。 | 葉圣陶《鄉里善人》:“唉,為德不終,我想起來非常之難過!” |
終南捷徑 | 指達到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徑。終南:陜西終南山;捷徑:近路。 | 元 盧摯《蟾宮曲 咸陽懷古》:“見終南捷徑休忙,茅宇松窗。” |
遺恨終天 | 謂終身感到悔恨。 | 佩蘅子《吳江雪》第十六回:“則我之身雖死猶幸,他日殉節,庶有名目。但恐辱抹爹娘,害他涉險,計不出此,遺恨終天矣!” |
始終若一 | 同“始終如一”。 | 《周書·于謹傳》:“故功臣之中,特見委信,始終若一,人臣間言。” |
終始如一 | 終:結束;始:開始。自始自終一個樣子。自始至終,一直不變。 | 《荀子 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 |
兇終隙未 | 謂交道不永,朋友最終變成仇人。隙,嫌隙,仇恨。 | |
始終不懈 | 自始至終一直不松懈。形容對意志、態度、信仰、感情等有堅定的信念。 | 《青年作家應有的修養》:“同時,我們必須尖銳地指出:‘驕傲自滿就是勤學苦練、始終不懈的死敵。’” |
否終則泰 | 謂閉塞到極點,則轉向通泰。 | 《易·雜卦》:“否泰,反其類也。”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時過于期,否終則泰。” |
慎終如始 | 慎:謹慎;如:象。謹慎收尾,如同開始時一樣。指始終要謹慎從事。 | 《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
終成泡影 | 結果一場空,一無所有。 | |
終焉之志 | 在此安身終老的想法。 | 南朝梁 沈約《宋書 傅隆傳》:“義熙初,年四十,始為孟昶建威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坐辭兼,免。復為會稽征虜參軍。家在上虞,及東歸,便有終焉之志。” |
原始要終 | 探求事物發展的起源和結果。 | 《周易 系辭下》:“《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 |
有始有終 | 有開始也有結束。指做事能夠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
慎終追遠 | 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后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
終始弗渝 | 渝:變。自始自終一直不變。 | 《新唐書·魏征傳》:“儉約樸素,終始弗渝。” |
無始無終 | 沒有開始,沒有結尾。 | 《淮南子·說林訓》:“無古無今,無始無終,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廣大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