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文身剪發 | 見“文身斷發”。 | 《韓詩外傳》第八卷:“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文身剪發而后處焉。” |
西窗剪燭 | 原指思念遠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語。后泛指親友聚談。 | 唐 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剪惡除奸 | 剪、除:掃除。掃除惡人與奸人。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0回:“似你我行俠尚義,理應濟困扶危,剪惡除奸。” |
剪發杜門 | 剪發:剪掉頭發,指削發為僧。杜門:閉門。剪發為僧,閉門不出。 | 明·張溥《五人墓碑記》:“由是以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
剪草除根 |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后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雙瞳剪水 | 瞳:瞳孔,指眼睛。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 唐·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 |
剪燭西窗 | 原指思念遠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語。后泛指親友聚談。 |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裁云剪水 | 裁:裁剪。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詩文構思精妙新巧。 | 明 屠隆《彩毫記 夫妻玩賞》:“名擅雕龍,詩成倚馬,請思裁云剪水。” |
剪須和藥 | 須:胡須;和:混和,拌。剪掉胡須拌藥。比喻上級體恤下屬。 | 《新唐書·李勣傳》:“帝乃自剪須以和藥,及愈入謝,頓首流血。” |
剪發披緇 | 亦作“剪發被褐”。削發,身著僧尼服裝。謂出家為僧尼。 | 唐·蔣防《霍小玉傳》:“妾便舍棄人事,剪發披緇,夙昔之愿。” |
剪發被褐 | 見“剪發披緇”。 | 唐·李公佐《謝小娥傳》:“里中豪族爭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發被褐,訪道于牛頭山。” |
討惡剪暴 | 討:征伐;剪:斬斷。征伐和鏟除兇惡殘暴的勢力。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權傳》:“夫討惡剪暴必聲其罪,宜先分裂,奪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歸。” |
剪枝竭流 | 剪:絞切;竭:干涸。剪斷樹枝,使支流干涸。比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魏書·高閭傳》:“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雖剪枝竭流,終不可絕矣。” |
剪發披褐 | 剪發:剪掉頭發,指削發為僧;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比喻剪發為僧。 | 唐·李公佐《謝小娥傳》:“里中豪族爭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發被褐,訪道于牛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