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閎意妙指 | 見“閎意眇指”。 | 清·龔自珍《六經正名》:“《孝經》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書,平易泛濫,無大疵,無閎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錄中,與《坊記》、《緇衣》、《孔子閑居》、《曾子天圓》比,非《中庸》、《祭義》、《禮運》之倫也。” |
閎中肆外 | 閎:博大;肆:奔放,淋漓盡致。指文章內容豐富,文筆又能盡量發揮。 | 唐 韓愈《進學解》:“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
閎意眇指 | 宏大微妙的意旨。 | 《漢書·揚雄傳下》:“今吾子乃抗辭幽說,閎意眇指,獨馳騁于有亡之際,而陶治大爐,旁薄群生,歷覽者茲年矣,而殊不寤。” |
閎大不經 | 博大而不尋常。閎:宏大。經:尋常。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騶衍]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馀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 |
閎侈不經 | 見“閎大不經”。 | 章炳麟《訄書·平等難》:“揉曲木者,不得不過其直,恣言至其極,則以為鷇卵毛鱗,皆有佛性,其冥極亦與人等。此特其左證之義,覬以齊一四類,而閎侈不經,以至于濫,有牛鼎之意焉。” |
崇論閎議 | 崇:高;閎: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議論。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必將崇論閎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 |
閎識孤懷 | 遠大的見解,獨特的情操。 | 清 曾國藩《圣哲畫像記》:“班氏閎識孤懷,不逮子長遠甚。” |
汪洋閎肆 | 形容文章、言論書法等氣勢豪放,瀟灑自如。同“汪洋自肆”。 | 宋 汪藻《鮑吏部集序》:“欽止少從王氏學,又嘗見眉山蘇公,故其文汪洋閎肆,粹然一本于經,而筆力豪放。” |
雄辭閎辯 | 雄:宏大,強有力;閎:宏大。雄健的言辭,強有力的辯論。 | |
閎言高論 | 見“閎言崇議”。 | 宋·歐陽修《代人上王樞密求先集序書》:“故其間鉅人碩德閎言高論流鑠前后者,恃其所載之在文也。” |
閎宇崇樓 | 謂大屋高樓。 |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謂厥祖在時,其為智慧武怒者何似,嘗有閎宇崇樓,珠玉犬馬,尊顯勝于凡人。” |
侈麗閎衍 | 華麗繁富。多用以指文辭。 | 《漢書·藝文志》:“其后宋玉唐勒,漢興,枚乘司馬相如,下及揚子云,競為侈麗閎衍之詞,沒其風諭之義。” |
閎言崇議 | 博大高遠的議論。 | 《漢書·揚雄傳下》:“若夫閎言崇議,幽微之涂,凙難與覽者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