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鳳毛麟角 | 鳳;麟:鳳凰、麒麟;是傳說中珍禽異獸。鳳凰身上的羽毛;麒麟頭上的犄角。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或事物。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td>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吳強《紅日》第15章:“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氣,吃一點!” |
愛毛反裘 | 古時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視根本,輕重倒置。 |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二》:“魏文侯出游,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暮钤唬骸舨恢淅锉M而毛無所恃邪?’” |
雞毛蒜皮 | 比喻無關緊要的小事或毫無價值的東西。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敵當前,同心協力還怕遲誤,誰還記著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
拔毛連茹 | 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
毛骨悚然 | 毛:頭發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樣子。毛發豎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懼驚駭。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2回:“左右將此檄傳進,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td> |
茹毛飲血 | 茹:音如;吃。用來描寫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 |
吹毛求疵 | 求:尋找;疵:缺點;小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尋找差錯。 | 韓非《韓非子 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td> |
毛遂墮井 | 《西京雜記》卷六:“趙有兩毛遂……野人毛遂墜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榷叭嗣?,非平原君客也。”后用為傳聞不實之典。 | 《西京雜記》卷六:“趙有兩毛遂……野人毛遂墜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榷叭嗣?,非平原君客也?!?/td> |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存:存留;附:附著。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多如牛毛 | 多得像牛身上的毛。形容多得數不清。 | 《北史 文苑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td> |
屬毛離里 | 比喻子女與父母關系的密切。 | 《詩經·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于毛?不離于里?” |
毛舉細故 | 煩瑣地列舉細小事情,加以責難或攻擊。 | 《明史 葉向高傳》:“忠賢乃時毛舉細故,責向高以困之?!?/td> |
愛惜羽毛 | 羽毛:比喻人的聲望。比喻為珍惜自己的名聲,行事十分謹慎。 | 西漢 劉向《說苑 雜言》:“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
毛舉縷析 | 毛舉:瑣碎列舉??|:一條一條,詳詳細細??|析:詳細地分析?,嵓毩信e,詳細地剖析。 | 宋·張孝祥《乞改正遷謫士大夫罪名札子》:“毛舉縷析,旁逮知舊,懼其不能廢錮,必以贓私罪污之?!?/td> |
毛森骨立 | 森:陰森;立:豎立。陰森可怖,汗毛都豎了起來。 | 元 無名氏《桃花女》第二折:“是三更時分了,覺一陣風過,吹的我毛森骨立?!?/td> |
信外輕毛 | 佛教語。信心動搖不定,像鴻毛輕飄浮動。 | 《觀經玄義分》:“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 |
黃毛丫頭 | 年幼不明事理的女孩子。 | 錢鐘書《圍城》:“為了一個黃毛丫頭,就那么憤世嫉俗,真是小題大做!” |
九牛一毛 | 九:表示多數。許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點。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
不毛之地 | 毛:地面上生長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種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涼、貧瘠或沒有被開墾的地方。也作“不發之地”。 | 《公羊傳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賜)之不毛之地?!?/td> |
牛毛細雨 | 指極細的小雨。 | 清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第五卷:“牛毛細雨送斜陽?!?/td> |
雪鬢霜毛 | 同“雪鬢霜鬟”。 |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四折:“只要他休泄漏俺這萍跟浪腳,那知道翻斷送他雪鬢霜毛?!?/td> |
德輶如毛 | 德輕得象羽毛一樣。謂施行仁德并不困難,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 《詩經·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 |
毛手毛腳 | 做事粗心,不細致。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76回:“但凡有點毛手毛腳的,小人決不用他?!?/td> |
毛發絲粟 | 比喻十分細小的事物。 | 宋 歐陽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方是之時,天下之人,毛發絲粟之才,紛紛然而起?!?/td> |
羽毛豐滿 | 小鳥的羽毛已經長全。比喻已經成熟或力量相當強大了。 | 先秦 管仲《管子 水池》:“形體肥大,羽毛豐茂?!?/td> |
馬瘦毛長 | 比喻人境遇窮困,就會顯得精神不振的樣子。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五祖法演禪師》:“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人貧智短,馬瘦毛長?!?/td> |
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 | 俗語。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種條件,照樣能辦好事情。 | |
披毛戴角 | 指牲畜。 | 宋 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學人不負師機,還免披毛戴角也無?” |
牛之一毛 | 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 《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無益,死亦何損?” |
挑毛揀刺 | 故意挑剔毛病。 | |
羽毛未豐 | 小鳥的羽毛還沒有長全(豐:豐滿)。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td> |
千里鵝毛 | 比喻情深義重的微小禮品。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今日華誕,特備的幾件菲儀,聊表千里鵝毛之意。” |
毛骨竦然 | 形容極度驚慌與恐懼。 | 清 李漁《比目魚 狐威》:“那些租戶債戶見了,赫得毛骨竦然?!?/td> |
毛毛騰騰 | 形容不沉著,慌里慌張。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91回:“見他們毛毛騰騰,北俠看著,有點詫異?!?/td> |
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學的人很多,學成的人極少。形容要學業有成極不容易。 | 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第13卷:“學如牛毛,成如麟角,出蔣之《萬機論》?!?/td> |
毛毛楞楞 | 慌手慌腳。 | |
刮毛龜背 | 刮:用鋒刃平削。從烏龜背上刮下毛。比喻事情很難成功 | 宋·蘇軾《東坡》:“刮毛龜背上,何時得成氈?” |
鴻毛泰山 | 比喻輕重相差極大。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td> |
毛發悚立 | 毛發:頭發和汗毛;聳:豎起。頭發與汗毛豎起。形容非??謶?。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迄今思之,尚毛發悚立也。” |
兔角龜毛 | 兔生角,龜長毛。都是沒有的事。比喻有名無實。 | 《大智度論》第12卷:“如兔角龜毛,亦但有名而無實?!?/td> |
雁過拔毛 | 雁飛過也要拔下毛來。比喻不放過任何機會;利用手中權力來攫取利益。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話雖如此,他既沒那‘雁過拔毛’的本事,就該悄悄兒走?!?/td> |
氈上拖毛 | 氈為毛制,在氈上拖毛,則澀滯難行。用以形容腳步畏縮不前。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我著你去呵,似弩箭離弦,叫你回來呵,便似氈上拖毛。程嬰,你則道我不認的你哩!”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三折:“魯智深窟里拔蛇……宋公明似氈上拖毛。” |
眉毛胡子一把抓 | 俗語。比喻做事不分輕重緩急。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七章:“你們真個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里插棒槌。” |
搖鵝毛扇 | 傳說諸葛亮常手執羽扇指揮作戰,后世舞臺上出現的一些軍師也多執羽扇。因以“搖鵝毛扇”比喻出謀畫策。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一:“大家都說他是一個搖鵝毛扇的,是一個唱傀儡戲的提線的人。” |
千里送鵝毛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 | 《路史》:“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td> |
毛舉細務 | 煩瑣地列舉細小事情。 | 宋·陳亮《論勵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舉細事以亂大謀?!?/td> |
鳳毛濟美 | 舊時比喻父親做官,兒子能繼承父業。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你不聽見說他們世兄即日也要保道臺?真正是鳳毛濟美,可欽,可敬!” |
顛毛種種 | 指衰老。 |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三年》:“余發如此種種,余奚能為?” |
舉如鴻毛,取如拾遺 | 舉一根羽毛,拾一件東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費氣力。 | 《漢書·梅福傳》:“舉秦如鴻毛,拾楚若拾遺?!?/td> |
不拔一毛 | 形容非常吝嗇。 | 宋 秦觀《浩氣傳》:“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愛者至于摩頂放踵?!?/td> |
火燒眉毛 | 火燒到眉毛了。比喻情勢非常緊迫。也作“火燒眉睫”。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蔣山法泉禪師》:“問:‘如何是急,切一句?’師曰:‘火燒眉毛?!?/td> |
重于泰山,輕于鴻毛 | 泰山:山名,在山東省,主峰海拔1524米;鴻毛:大雁的毛。形容意義重大或比大雁的毛還輕,指雙重價值 | 高曉聲《劉宇寫書》:“是的,劉宇要死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劉宇如果死了,究竟算泰山還是算鴻毛,只有天曉得?!?/td> |
一毛不拔 | 連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形容為人十分吝嗇;自私。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td> |
龜毛兔角 | 烏龜身上生毛,兔子頭上長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無實的東西。 | 晉 干寶《搜神記》第六卷:“商紂之時,大龜生毛,兔生角,兵甲將興之象也?!?/td> |
毛羽鱗鬣 | 鬣:指魚的背鰭。鳥的羽毛,魚鱗魚鰭。指事物的表面現象。 | 明·袁宏道《滿井游記》:“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td> |
毛熱火辣 | 毛:粗率,急躁。形容十分焦急。 |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五章:“周大勇心里毛熱火辣地發躁?!?/td> |
膚不生毛 | 皮膚上長滿了厚繭而長不出毛。形容十分勞苦。 | 漢·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文》:“心煩于慮,而身親其勞。躬腠胝無胈,膚不生毛?!?/td> |
毛頭小子 | 指年輕人。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1章:“想不到世事一變,這么個毛頭小子倒把他像毛頭小子一樣指教了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