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雷霆萬鈞 | 雷霆:暴雷;霹靂;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合15公斤。形容威力極大;不可阻擋。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
千鈞一發 | 鈞:古時的計量單位;以三十斤為一鈞。一根頭發上拴著千鈞重物。形容萬分危急的情形。 |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輪對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請于上帝,假手韃靼,連歲屏除,岌岌之千鈞一發矣。” |
鈞天之樂 | 鈞天:古代神話傳說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后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 《異聞錄·韋安道》:“行百許步,復有大殿,上陳廣筵重樂,羅列樽俎,九奏萬舞,若鈞天之樂。” |
力敵千鈞 | 敵:抵擋;鈞:古代重量單位,合當時三斤。形容力氣大,能抵擋住幾萬斤。 | 《漢書·敘傳上》:“良樂軼能于相,馭烏獲抗力于千鈞。” |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 | 把蟬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萬斤的重量看成是親輕的。喻指是非顛倒,真偽混淆。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
千鈞重負 | 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 《四川文學》:“探信的匆匆趕回來,說敵人已經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鈞重負,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
宗匠陶鈞 | 宗匠:陶鑄器具的大匠;陶鈞:制陶器所用的轉輪。比喻培養造就人才。 |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揖讓之與干戈,文德之與武功,莫不宗匠陶鈞,而群才緝熙;元首經略,而股肱肆力。” |
發引千鈞 | 一根頭發系著千鈞重的東西。比喻極危急。 |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
力鈞勢敵 | 同“力均勢敵”。 | 《逸周書·史記》:“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競進爭權,下爭朋黨。” |
一發千鈞 | 鈞:古代重量單位;約等于現在三十斤。千萬斤的重量吊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 東漢 班固《漢書 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 |
廣樂鈞天 | 廣樂:優美而雄壯的樂曲;鈞天:古代神話傳說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后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敘》:“乃睹此廣樂鈞天,復見宗廟百官之美富。” |
秉鈞當軸 | 猶言秉鈞持軸。執政掌權。 | 清 魏源《默觚下 治篇八》:“皆邊塞將材而不可秉鈞當軸。”又《〈淮南鹽法輕本私議〉自序》:“用備秉政當軸之君子采擇焉。” |
秉軸持鈞 | 秉:執持;軸:中心,樞紐;持:握;鈞:古代制作陶器所用的轉輪。比喻官居要職,執掌政權或處于中心或關鍵位置。 |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調和鼎鼐理陰陽,秉軸持鈞政事堂。” |
鈞天廣樂 | 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后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 漢 張衡《西京賦》:“昔者大帝說秦繆公而覲之,饗以鈞天廣樂。” |
一字千鈞 | 一個字有千鈞重(鈞:古代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形容文字很有分量。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 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秉鈞持軸 | 執政掌權。 | 明 唐順之《答曾石塘總制》:“使繼此而進以秉鈞持軸,則夫不動聲色而坐銷天下之隱憂。 |
勢鈞力敵 | 見“勢均力敵”。 | 《宋史·蘇轍傳》:“及勢鈞力敵,則傾陷安石,甚于仇讎,世尤惡之。” |
權鈞力齊 | 權:權勢;鈞:通“均”,平均。雙方權勢力量相當,不分高低。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竇融傳》:“河西斗絕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則不能自守;權鈞力齊,復無以相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