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朽木糞土 | 朽木:爛木頭;糞土:臟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對社會沒有用處的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 |
朽木糞墻 | 朽壞的木頭,污穢的土墻。比喻沒有培養前途的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
視如糞土 | 看得如同穢土那樣下賤。比喻極端蔑視。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8回:“今舅兒把他視如糞土,又是王衍一流人物了。” |
佛頭著糞 | 往佛像的頭上拉糞。比喻使神圣美好的東西受玷污;即褻瀆美好事物的意思。有時也表示謙虛的意思。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七:“崔相公入寺,見鳥雀于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崔曰:‘為什么向佛頭上放糞?’師曰:‘是伊為什么不向鷂子頭上放?’” |
糞堆上長靈芝 | 靈芝:菌類植物,古人以為吃了可以長生。比喻在卑下的環境中產生出高貴的東西。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四折:“敢則是鴉窩里出鳳凰,糞堆上長靈芝,這言語信有之。” |
背槽拋糞 | 背:背向。像牲口一樣剛吃完槽里的食就背轉身來拉屎。比喻忘恩負義,以怨報德。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一個個背槽拋糞,一個個負義忘恩。” |
佛頭著糞 | 往佛像的頭上拉糞。比喻美好的事物被褻瀆、玷污。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崔相公入寺,見鳥雀于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云:‘有。’崔云:‘為什么向佛頭上放糞?’師云:‘是伊為什么不向鷂子頭上放?’” |
糞土不如 | 還比不上糞便和泥土。形容極無價值的東西。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單可恨的,偏生要把前妻男女,百般凌虐,糞土不如。” |
著糞佛頭 | 著:同“著”。往佛像的頭上拉糞。比喻美好的事物被褻瀆、玷污。 | 郭沫若《創造十年續編》:“達夫的《沉淪》,資平的《沖積期化石》,都曾叫我作序,但我都沒有著糞佛頭。” |
蜣螂抱糞 | 蜣螂:屎殼郎。形容臭味相投。 | 《諧鐸》:“見一處,盡以糞土涂墻,四面附蜣螂百萬,屹如長城。” |
蠅糞點玉 | 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壞人誣陷好人。 | 唐 陳子昂《宴胡楚真禁所》:“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