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突飛猛進 | 疾速飛躍;迅疾前進。形容進步和發展特別迅速。 | 鄒韜奮《患難馀生記》第三章:“進步文化的突飛猛進,雖有利于國家民族,雖有利于人民大眾,但卻是頑固派反動派的莫大的障礙物。” |
龍飛鳳舞 | 像龍在飛騰;像鳳在歡舞。原形容山勢蜿蜒曲折;奔放雄偉。舊時迷信;認為是帝王氣象。現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多指草書。 | 宋 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 |
勞燕分飛 | 勞:伯勞;鳥名。伯勞和燕子分飛東西;比喻親人或朋友別離。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色飛眉舞 | 色:臉色,表情。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 | 清·楊復吉《夢闌瑣筆·蔡濤》:“蔡曰:‘步月山塢,忽聞清音,令人色飛眉舞。’” |
不翼而飛 | 翼:翅膀;不翼:沒有翅膀。沒有翅膀就飛走了。形容消息等流傳迅速;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作“無翼而飛”。 | 戰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
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
飛蛾撲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 《梁書 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
魂飛天外 |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形容驚恐到極點。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履》:“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 |
騰聲飛實 | 傳揚名聲與功業。謂使名實俱得傳揚。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已。” |
滿天飛 | 形容到處都是。亦作“滿空飛”。 | 宋 張元《詠雪》:“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九回:“風威卷荷葉滿天飛,火勢燎蘆林連梗斷。” |
翼翼飛鸞 | 指飛翔的樣子。 | |
草長鶯飛 | 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 南朝 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
首如飛蓬 | 首:頭發;飛蓬:飛散的蓬草。形容頭發未經修飾,像飛散的蓬草一樣紛亂。 | 《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
遠走高飛 | 向遠處走;向高處飛。多指擺脫困境;尋找光明的前途。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
流言飛語 | 見“流言蜚語”。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修鱗》:“流言飛語,何足憑信。” |
海水群飛 | 比喻國家不安寧。 | 漢·揚雄《太玄經·劇》:“海水群飛,終不可語也。” |
高飛遠舉 | 舉:飛、去。飛得又高又遠。比喻前程廣大。 | 漢·劉向《說苑·八·尊賢·十三節》:“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
飛龍乘云 | 指龍乘著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時機而得勢。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難勢》:“飛龍乘云,騰蛇游霧……夫有云霧之勢而能乘游之者,龍蛇之材美之也。” |
舞鳳飛龍 | 猶龍飛鳳舞。氣勢奔放雄壯的樣子。 | 宋·張孝祥《鷓鴣天·贈錢橫州子山》詞:“舞鳳飛龍五百年,盡將錦繡裹山川。” |
魂飛魄散 | 魂:靈魂;魄:是指所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指魂飛了;魄也散了。形容極度驚恐。 |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龍蛇飛動 | 仿佛龍飛騰,蛇游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 宋 蘇軾《西江月 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
破壁飛去 | 傳說梁代畫家張僧繇在壁上畫龍,點上眼睛后龍即飛云。比喻人突然有錢有勢或官職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因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
玉走金飛 | 謂日月如飛。比喻時光易逝。玉,玉兔,指月亮。金,金烏,指太陽。 | 唐·呂巖《寄白龍洞劉道人》詩:“玉走金飛兩曜忙,始聞花發又秋霜。”宋·柳永《看花回》詞:“屈指勞生百歲期。榮瘁相隨。利牽名惹逡巡過,奈兩輪、玉走金飛。紅顏成白發,極品何為。” |
飛升騰實 | 飛:飛揚;騰:上升。指名聲和實際都好。 | |
飛黃騰達 | 飛黃:傳說中的神馬名。騰達:本作“騰踏”;形容神馬騰空飛馳。像飛黃神馬似的騰空飛馳。比喻升遷很快。 |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飛黃騰達,賴長者恩榮德化。” |
歸心如飛 | 歸心:回家的念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樣飛快。形容回家心情十分急切。 | 宋·陳亮《復陸伯壽書》:“兼又新得罪于人,意況不佳,雖欲陪款語而歸心如飛,破雨東渡,但劇悵仰。” |
飛蛾赴火 | 象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 《梁書 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
眉飛色舞 | 色:臉色;表情。雙眉挑動;興奮愉快的表情躍然臉上。形容非常興奮得意的樣子。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王鄉紳一聽此言,不禁眉飛色舞。” |
飛聲騰實 | 飛:飛揚;騰:上升。指名聲和實際都好。 | 《周書 邵惠公顥等傳論》:“其茂親則有魯衛、梁楚,其疏屬則有凡蔣、荊燕,咸能飛聲騰實,不泯于百代之后。” |
飛將數奇 | 飛將,本作飛將軍,后指矯健敏捷的將領。數奇,即奇數,俗稱單數。古人認為單數不吉利。比喻運氣不好,有能力但是沒有發揮能力的機會或環境。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老,數奇。” |
膽裂魂飛 | 裂:破裂。魂:魂靈、神志。膽也破了,魂也飛了。形容極度害怕、恐慌。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秦鳳一聞此言,膽裂魂飛,忙忙奏知李娘娘。” |
一飛沖天 | 比喻平時默默無聞,突然做出了驚人之舉。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雁影分飛 | 比喻兩相分離。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甚而雁影紛飛,涕空沾于荊樹,鸞膠再覓,變遂起于蘆花。” |
騰達飛黃 | 同“飛黃騰達”。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就中若講人品心地,卻只有我這安學生,只可惜他清而不貴,不能騰達飛黃。” |
笨鳥先飛 | 笨拙的鳥先飛起來;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害怕落到別人后面;比別人先著手做事。也作“夯鳥先飛”。 | 元 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后,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
飛芻挽粟 | 飛:形容極快;芻:飼料;挽:拉車或船;粟:小米,泛指糧食。指迅速運送糧草。 | 東漢 班固《漢書 主父偃傳》:“又使天下飛芻挽粟。” |
插翅難飛 | 即使插上翅膀也難飛走。比喻無法逃脫。也作“插翅難逃”。 | 明 周楫《西湖二集 胡少保平倭戰功》:“王直細細叫人探視,見四面官兵圍得鐵桶一般,插翅難飛。” |
蠅飛蟻聚 | 比喻人眾多雜沓,聚集一處。 | 《隋書 高祖紀上》:“申部殘賊,充斥一隅,蠅飛蟻聚,攻州略地。” |
飛蛾赴燭 | 見“飛蛾赴火”。 | 宋·黃庭堅《演雅》詩:“蛣蜣轉丸賤蘇合,飛蛾赴燭甘死禍。” |
風激電飛 | 形容勢猛。 | 《三國志 蜀志 郤正傳》:“云合霧集,風激電飛,量時揆宜,用取世資。” |
飛沙轉石 | 飛:使飛揚;轉:滾動。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迅猛。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陸凱陸胤傳》:“蒼梧、南海,歲有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砂轉石,氣則霧郁,飛鳥不經。” |
飛蠅垂珠 | 垂:掛下。眼前像有群蠅飛動,串珠垂掛。比喻眼睛昏花。 | 《舊唐書·白居易傳》:“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早衰白,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 |
逸興遄飛 | 指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 | 唐王勃《滕王閣序》:“遙襟俯暢,逸興遄飛。” |
燕巢飛幕 | 同“燕巢于幕”。 |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收〉》::“[北虜]方當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呂延濟注:“魚游沸鼎,燕巢飛幕,言危之甚。言魏朝夕將破,而將軍居之,亦同魚燕之危。” |
飛鷹奔犬 | 同“飛鷹走狗”。 | 唐·柳澤《上睿宗書》:“或打球擊鼓,比周伎藝;或飛鷹奔犬,盤游藪澤。” |
水盡鵝飛 | 比喻恩情斷絕,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點兒也不剩。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斷意絕,眉南眼北,恁時節水盡鵝飛。” |
眼笑眉飛 | 形容極度高興。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只樂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飛。褚一官等在旁看了,也自歡喜。” |
飛災橫禍 | 意外的災禍。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54卷:“每日如此,魂不離人左右,飛災橫禍,惡鬼兇神,不能為害。” |
展翅高飛 | 形容鳥展開翅膀向高空飛去,也可以比喻事業的興旺發達或人才高度發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這場哭,直哭得那鐵佛傷心,石人落淚;風凄云慘,鶴唳猿啼。便是那樹上的鳥兒,也忒楞楞展翅高飛。” |
高飛遠走 | 形容離開某地,逃避到遠處去。 | """《后漢書 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
兔走烏飛 | 烏: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 唐 韓琮《春愁》詩:“金烏長飛玉兔走,青鬢長青古無有。唐 韋莊《秋日早行》詩:“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 |
遠舉高飛 | 舉:起飛。飛得又高又遠。指擺脫困境,躲避到遠方。比喻前程廣大。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我看令郎相貌魁梧,長大來必然前程萬里,遠舉高飛,就取個‘飛’字為名,表字‘鵬舉’,何如?” |
行走如飛 | 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飛。 |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第九卷:“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高視闊步,行走如飛。” |
飛鸞翔鳳 | 謂英俊才識之士。 | 明·許三階《節俠記·俠晤》:“諸公飛鸞翔鳳,望重時流。” |
鴻飛霜降 | 鴻雁為候鳥,每年深秋歸飛,其時開始霜降,因用以指時序的變化和年歲的更換。 | |
心顫魂飛 | 顫:顫動,發抖。心顫抖,魂飛散。形容驚恐不安。 | 蘇雪林《玉溪詩迷·附錄》:“是心顫魂飛時的言語,是腸回蕩氣時的哀音。” |
鸞鳳分飛 | 比喻夫妻或情侶離散。 | 唐 房千里《寄妾趙氏》詩:“鸞鳳分飛海樹秋,忍聽鐘鼓越王樓。” |
飛鳥依人 | 依:依戀。飛來的小鳥依偎在人的身邊。比喻依附權貴。亦比喻小孩、少女嬌小柔順,可親可受的情態。 | 宋·闕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祐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經營內引,搖尾乞憐,作飛鳥依人之態。” |
飛揚浮躁 | 輕浮急躁。 | 《朱子全書 論語一》:“飛揚浮躁,所學安能堅固。” |
灰飛煙滅 | 灰也飛散了;煙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