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膽寒發豎 | 形容恐怖之極。 | 五代·王定?!短妻浴ず眉暗趷旱强啤罚骸袄钌偾溆衷徊倏諒儯鞍兹?,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td> |
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女,不計其數。” |
橫拖豎拉 | 猶橫拖倒拽。 | 陸文夫《榮譽》:“可是文教委員是個大塊頭,打籃球的一等好手,橫拖豎拉地就把方巧珍頂到大禮堂門口。” |
標新豎異 | 指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 清 錢謙益《<外制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黃對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標新豎異,牛鬼蛇神,其失也纖?!?/td> |
豎起脊梁 | 比喻振作精神。 | 宋·陳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書書》:“伯恭欽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體,挺特之氣,豎起脊梁,當時輕重有無,獨于門下歸心而已?!?/td> |
起偃為豎 | 偃:臥躺。豎:立,站著。使躺著的人站起來。比喻給予減輕刑罰的恩惠。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鐘繇傳》:“繇欲輕減大辟之條,以增益刖刑之數,此即起偃為豎,化尸為人矣?!?/td> |
歪八豎八 | 雜亂不整的樣子。 | |
柳眉踢豎 | 形容女子發怒時聳眉之狀。踢豎,橫豎。 | 《水滸傳》第二一回:“只見那婆惜柳眉踢豎,星眼圓睜,說道:‘老娘拿是拿了,只是不還你!’” |
橫挑鼻子豎挑眼 | 比喻百般挑剔。 | 老舍《龍須溝》第三幕:“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馬功勞,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對。” |
橫倒豎臥 | 見“橫躺豎臥”。 | 《兒女英雄傳》第七回:“滿院橫倒豎臥七長八短的一地死和尚。” |
二豎為虐 | 豎:小子;二豎: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纏身。 | 《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二豎為災 | 豎:小子;二豎:指病魔。比喻疾病纏身。 | 春秋 魯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兇豎得志 | 豎:童仆;兇豎:兇惡的小人。兇惡的小人得行其志。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竇武傳》:“當是時,兇豎得志,士大夫皆喪其氣矣?!?/td> |
橫眉豎眼 | 形容強橫或兇惡的神情。 |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來了長安一個半月,在我面前,總看見你橫眉豎眼,滿臉的怨氣?!?/td> |
豎子成名 | 指無能者僥幸得以成名。 | 《晉書 阮籍傳》:“(阮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
豎子不足與謀 | 豎子:小子;謀:計議,商量。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td> |
毛發皆豎 | 豎:直立。汗毛和頭發都豎立起來。形容極度恐懼、緊張的樣子。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六回:“猛然間聽的呼呼風響,楊忠覺得毛發皆豎,連忙起身,手掣寶劍?!?/td> |
骨寒毛豎 | 形容十分害怕。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后人書之,留傳萬代,可謂骨寒毛豎也?!?/td> |
毛發盡豎 | 豎:直立。汗毛和頭發都豎立起來。形容憤怒或極度恐懼、緊張的樣子。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71回:“黑蠻龍聽了,不覺腮邊火冒,毛發盡豎?!?/td> |
橫說豎說 | 說服別人或向人提出請求 | 《景德傳燈錄·希運禪師》:“且如四祖下牛頭融大師,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關棙子。” |
柳眉剔豎 | 形容女子發怒時聳眉之狀。 | 《金瓶梅詞話》第五八回:“[潘金蓮]登時柳眉剔豎,星眼圓睜,叫春梅打著燈,把角門閂了,拿來大棍把那狗沒高低只頓打?!?/td> |
橫攔豎擋 | 多方阻擋。 | 《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不想舅太太只管這等橫攔豎擋的說著,他一積伶,到底反底下那幾個字商量出來了?!?/td> |
毛發森豎 | 豎:直立。汗毛和頭發都豎立起來。形容憤怒或極度恐懼、緊張的樣子。 | 宋·岳珂《桯史·館娃浯溪》:“余忽心動,毛發森豎,乃跡故步,還至水滸?!?/td> |
柳眉倒豎 | 形容女子發怒時聳眉之狀。 |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女子不聽猶可,聽了之話,只見她柳眉倒豎,杏眼圓睜;腮邊烘兩朵紅云,面上現一團煞氣?!?/td> |
毛發倒豎 | 倒豎:尾端朝上直立。汗毛、頭發都豎起來。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緊張。亦作“毛發皆豎”、“毛發盡豎”、“毛發為豎”。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0回:“騰讀畢,毛發倒豎,咬牙嚼舌,滿口流血。” |
七橫八豎 | 有的橫,有的豎,雜亂無章。形容縱橫雜亂。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td> |
橫眉豎目 | 指聳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兇狠的樣子。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62回:“帶著十六七個打手,都是橫眉豎目,身穿紫花布褲褂,青布抓地虎靴子,手持木棍、鐵尺?!?/td> |
橫拖豎曳 | 用暴力強拉硬拖。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9回:“那差役便橫拖豎曳,把他抓到轎前。” |
寒毛卓豎 | 汗毛都豎立起來。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別緊張害怕。 | 《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見者寒毛卓豎,舍利佛獨自安然。” |
橫遮豎擋 | 見“橫攔豎擋”。 | 老舍《趙子曰》第三:“守門的手足并用,橫遮豎擋的不叫球攻入門內。” |
歪七豎八 | 歪歪扭扭的。形容不正的樣子。 | 茅盾《上海·我的二房東》:“沿馬路上的電燈柱上,里門口,都有些紅紙小方塊;爛瘡膏藥似的,歪七豎八貼著。” |
瞋目豎眉 | 瞋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豎起眉毛。形容極其憤怒的樣子。 | 清·袁枚《新齊諧·獅子大王》:“上坐官貌頗溫良,聞土神話即怒,瞋目豎眉厲聲索二青衣?!?/td> |
橫三豎四 | 猶言橫七豎八。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一壇酒我們都鼓搗光了,一個個吃的把臊都丟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來。四更多天才橫三豎四的打了一個盹兒。” |
五尺豎子 | 同“五尺之童”。 | 戰國·趙·荀況《荀子·仲尼》:“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td> |
立眉豎眼 | 指聳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兇狠的樣子。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1章:“警備隊員們被他立眉豎眼地一吆喚,都像夾尾巴狗似的溜逃了。” |
獨豎一幟 | 同“獨樹一幟”。 | 清·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豎一幟者,正為不襲盛唐窠臼也?!?/td> |
橫躺豎臥 | 豎,亦作“豎”。躺臥凌亂貌。 | 《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兩個和尚反倒橫躺豎臥血流滿面的倒在地下喪了殘生?!?/td> |
橫針豎線 | 指縫紉之事。 | 《兒女英雄傳》第八回:“說來不怕你大家笑話,我活了十九歲,不知橫針豎線,你就叫我釘個紐襻子,我不知從那頭兒釘起?!?/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