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投機倒把 | 指利用時機;使用違法手段擾亂市場;牟取暴利。投機:利用時機鉆空子。 | 浩然《艷陽天》第47章:“投機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條文的事情,彎彎繞那家伙能干這樣傻事?”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td> |
撈一把 | 用不正當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五章:“他就想再撈一把,可是越撈越深?!?/td>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福軍。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亂燒一通,遲早要犯大錯誤呀!”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剮: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 | 《紅樓夢》第六十八回:“拚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td> |
一把手 | 在某一方面才干出眾的人或單位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 | 朱自清《三家書店》:“劍橋是第一把手。” |
把薪助火 | 把:握住;薪:柴火。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患,不但于事無補,反而使事態擴大。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2回:“今求軍馬錢糧,切不可與。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td> |
把素持齋 | 把:遵守。齋: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 元 無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餐松啖柏。” |
盲人把燭 | 瞎子手擎燭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 《野叟曝言》七五回:“古人每以陳壽帝魏不帝蜀,議者蜂起,皆盲人把燭之談也?!?/td> |
把持包辦 | 攬權專斷代替別人辦理,不讓別人參與。 | 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規定共產黨員應當同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就是針對著這一部分還不明白黨的政策的同志而說的?!?/td> |
揣奸把猾 | 揣:藏。奸:奸詐,狡詐,虛偽。心藏奸詐,行為狡猾。 | 元·無名氏《十樣錦》第二折:“因某生前揣奸把猾,死后永做餓鬼。” |
把飯叫饑 | 比喻多此一舉。 | 宋 蘇軾《答程彝仲推官書》:“所示自是一篇高文,大似把飯叫饑,聊發千里一笑?!?/td> |
拿印把子 | 指做官掌有實權。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0回:“你雖然候補了多年,如今卻是第一回拿印把子?!?/td> |
眉毛胡子一把抓 | 俗語。比喻做事不分輕重緩急。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七章:“你們真個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里插棒槌?!?/td> |
持螯把酒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載:晉代嗜酒的畢卓曾說:一手拿著蟹螯,一手捧著酒杯,便足以了一生。因以“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飲酒之樂。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載:晉代嗜酒的畢卓曾說:一手拿著蟹螯,一手捧著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
杖節把鉞 | 杖節: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將出師,皇帝授予符節,作為權力的象征;鉞:古代兵器。指皇帝授予權力,掌握很大的兵權。 |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以太保甄邯為大將軍,受鉞高廟,領天下兵,左杖節,右把鉞,屯城外?!?/td> |
把玩無厭 | 拿著賞玩,不覺厭倦。 | 漢 陳琳《為曹洪與世子書》:“得九月二十日書讀之,喜笑把玩無厭?!?/td> |
把臂徐去 | 互相挽著胳膊慢慢離開。 | |
拜把兄弟 | 朋友結為異姓兄弟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八章:“老陶感激他,和他結了拜把兄弟?!?/td> |
持齋把素 | 把:遵守。齋:齋戒。謂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 明 無名氏《鎖白猿》第三折:“俺也曾看經念佛,俺也曾持齋把素?!?/td> |
二把刀 | 稱對某項工作知識不足、技術不高的人。 | 老舍《四世同堂》:“我只會搭棚這點手藝,我的拳腳不過是二把刀?!?/td> |
把酒持螯 | 手持蟹螯飲酒。古人視為人生一大樂事。 | 語出《晉書 畢卓傳》:“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td> |
大撈一把 | 乘機放手攫取利益。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八章:“而科股長呢,還不是每人乘機大撈一把?!?/td> |
前人失腳,后人把滑 | 比喻吸取人家失敗的教訓,小心謹慎,免得再失事。 | 明 何孟春《馀冬序錄摘抄》第六卷:“今世俚語:‘前人失腳,后人把滑’,即漢諺“前車覆,后車戒‘之義也。” |
把持不定 | 沒有明確的主見,游移反復。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為異端所惑,一時失足?!?/td> |
偷雞不著蝕把米 | 俗語。雞沒有偷到,反而損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虧。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5回:“這艄公好晦氣!卻不是‘偷雞不著,反折了一把米’?” |
無可把握 | 把握:抓住。無法抓住。 | 魯迅《風箏》:“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td> |
穩拿把纂 | | |
放刁把濫 | 謂刁難敲詐,胡作非為。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一回:“他父親王砉是東京大戶,專一打點衙門,擸唆結訟,放刁把濫,排陷良善,因此人都讓他些個。” |
一把死拿 | 比喻因循守舊,不肯變通。 | 老舍《駱駝祥子》八:“祥子沒說什么,等高媽走了,對自己點了點頭,似乎是承認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心中怪高興的?!?/td> |
把臂入林 | 把:指挽著;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親熱。舊指相偕歸隱。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謝公道:‘豫章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td> |
分兵把守 | 分散兵力,到處防守。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04回:“二城俱已收復,分兵把守,諸事停妥。” |
捏一把汗 | 因擔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緊張的心情。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4回:“范訇等在關上,看見督戎追斐豹,慌捏一把汗?!?/td> |
拜把子 | 朋友結為異姓兄弟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3回:“你說起拜把子,我說個笑話給你聽?!?/td> |
頭發胡子一把抓 | 比喻做事不細致,對于不同的問題不能區別對待而是籠統處理。 | 艾蕪《南行記》:“頭發胡子一把抓,全不分青紅皂白?!?/td> |
印把子 | 官印的把子。代指官印。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9回:“我也說繼之丟了一個印把子,得了個兒子,只好算秤鉤兒打釘——扯直罷了?!?/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