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甕中之鱉 |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東西。甕:大壇子;鱉:甲魚。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頭之上。” |
飯囊酒甕 | 比喻只會吃飯喝酒,不會做事的人。 | 宋·王禹偁《詶安祕丞謌詩集》:“夜眠朝走不覺老,飯囊酒甕奚足云。”宋·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
甕盡杯干 | 原指酒已喝盡。比喻錢已用完。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秀才那時已弄得甕盡杯干,只得收了心,在家讀書。” |
盆傾甕倒 | 盆甕都傾倒過來。形容水、酒等液體急速下瀉。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8回:“眾人盆傾甕倒向口中亂灌,都有了半酣光景,定要珍珠串唱曲子。” |
甕天之見 | 甕天:坐在甕中觀天,見天不大。比喻短淺的見識。 | 宋·黃庭堅《再次韻奉答子由》詩:“似逢海若談秋水,始覺醯雞守甕天。” |
漏甕沃焦釜 | 用漏甕里的余水倒在燒焦的鍋里。比喻情勢危急,亟待挽救。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趙之務,宜若奉甕沃焦釜也。” |
甕牖桑樞 | 見“甕牖繩樞”。 |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我可使望蘭堂畫閣,劃地著我甕牖桑樞。” |
甕牖繩樞 | 牖:窗子;樞:門的轉軸。破甕做窗,繩作門軸。比喻貧窮人家。 | 漢 賈誼《過秦論》上:“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
請君入甕 | 君:人的尊稱;甕:陶制的大壇子。一種口小腹大的大壇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對付她自己。 | 唐 張鷟《朝野僉載 周興》:“即索大甕,以火圍之,起謂興曰:‘有內狀勘老兄,請兄入此甕。’” |
桑樞甕牖 | 樞:門上的轉軸;甕牖:簡陋的窗戶。用桑樹做門軸,用瓦罐做窗戶,比喻貧苦之家。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蓬戶不完,桑以為樞機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 |
蓬戶甕牖 | 用蓬草編門,用破甕做窗。指貧苦的人家。 | 西漢 戴圣《禮記 儒行》:“篳門圭窬,蓬戶甕牖。” |
甕聲甕氣 | 形容聲音粗大低沉。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早聽見門里看家的狗,甕聲甕氣如惡豹一般頓著鏈子咬起來。” |
抱甕出灌 | 抱著水甕去灌溉。比喻費力多而收效少。 | 《莊子·天地》:“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 |
抱甕灌園 | 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在游楚返晉過漢陰,見一位老人抱著水甕去灌園,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樸生活。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地》:“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 |
甕中捉鱉 | 從大壇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叫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
戛釜撞甕 | 刮磨鍋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讀《騷》之文,方識真味;須歌之抑揚,涕淚滿襟,然后為識《離騷》,否則為戛釜撞甕耳。” |
盆傾甕瀽 | 瀽:倒。盆甕都傾倒過來。形容水、酒等液體急速下瀉。 |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一折:“如今下盆傾甕瀽的大雨,可也不怕,看有什么人來。” |
繩樞甕牖 | 繩樞:用繩子系門,來代替轉軸。形容住房條件十分簡陋。多指貧窮人家。亦作“甕牖繩樞”。 | 《魏書·逸士傳·李謐》:“繩樞甕牖之室,華門圭竇之堂,尚不然矣。” |
請先入甕 | 謂請先受審認罪。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則說老夫請先入甕。” |
甕天蠡海 | 自甕窺天,以瓢測海。喻識見短淺。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稍為是正,甕天蠡海,亡當大方。” |
三百甕齏 | 指長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貧。齏,咸菜。三百甕,極言其多,一時吃不完。 | 宋·趙與顏《娛書堂詩話》上卷:“舊傳一貧士死,見陰更,為言‘當年生,汝有三百甕齏祿未盡。’” |
甕里醯雞 | 比喻見聞狹隘的人。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猶醯雞與!” |
酒甕飯囊 | 猶言酒囊飯袋。 | 晉·葛洪《抱樸子·彈禰》:“荀彧猶強可與語,過此以往,皆木梗泥偶,似人而無人氣,皆酒甕飯囊耳。” |
醯雞甕里 | 醯雞:酒甕里生的一種小蟲子。比喻見聞狹隘的人。 | 宋·黃庭堅《演雅》詩:“老蚌胎中珠是賊,醯雞甕里天兒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