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畫眉舉案 | 畫眉:指漢張敞為妻畫眉毛的故事;舉案:指漢朝孟光為夫送飯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愛。 | 《漢書·張敞傳》:“(敞)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nèi),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 |
拍案叫絕 | 案:幾案;桌子;絕:獨一無二。拍桌叫好;形容非常贊賞。 | 唐 田穎《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
舉案齊眉 | 案:有腳的托盤。漢代的梁鴻、孟光是一對恩愛夫妻;孟光在給梁鴻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與眉毛一樣高;以示對梁鴻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愛。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逸民傳 梁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
拍案驚奇 |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明末凌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 明末·凌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
案牘之勞 | 案牘:公文。辦理公文事物的勞累。 |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案牘勞形 | 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 |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案無留牘 | 案:狹長的桌子;牘:公文。桌上沒有積壓的公文。形容辦理公務(wù)及時。 | 清 朱彝尊《商丘宋氏家乘》序:“一十七年,國奢示之以儉,事煩行之以簡,月要歲會,久而案無留牘。” |
南山鐵案 | 指已經(jīng)判定、不可改變的案件。 | 典出《新唐書 李元纮傳》:“元纮早修謹,仕為雍州司戶參軍。時太平公主勢震天下,百司順望風指,嘗與民競碾硙,元纮還之民。長史竇懷貞大驚,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搖也。’” |
雪案螢窗 | 同“雪窗螢幾”。 | 元·白仁甫《東墻記·楔子》:“小生年長二十五歲,雪案螢窗,苦攻經(jīng)史,博古通今。” |
有案可查 | 案:案卷,文書。指有證據(jù)可查。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17章:“我是公務(wù)人員,一切手續(xù)證件齊全不缺,有案可查,有憑可證。” |
螢窗雪案 | 為勤學(xué)苦讀的典實。 | 《晉書 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xué)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初學(xué)記》卷二引《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
頭沒杯案 | 頭伏在酒杯和桌子間。比喻盡情歡樂,不拘形跡。 |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每與人談?wù)摚瑧蚺哉b,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幘。” |
堆案盈幾 | 堆:堆積。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后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 |
拍案而起 | 案:幾案;桌子。拍著桌子憤然而立。形容極度憤怒。有時也形容對反動勢力的不屈服。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
案劍瞋目 |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寶劍,怒目而視。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案劍瞋目,聲如乳虎。” |
案兵束甲 | 案:通“按”,手撫;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鎧甲。指停止作戰(zhàn)。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齊眉舉案 | 同“舉案齊眉”。 | 元·于伯淵《點絳唇》套曲:“言行功容,四德三從,孟光合配梁鴻。怎教他齊眉舉案勞尊重,俏書生別有家風。” |
宗師案臨 | 學(xué)政到達他主管的地區(qū)主持考試。宗師:學(xué)政。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賤姓嚴,舍下就在咫尺。去歲,宗師案臨,幸叨歲薦,與我這湯父母是極好的相與。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舊?” |
案堵如故 | 案堵:同“安堵”,安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來一樣安居樂業(yè)。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諸吏人皆案堵如故。” |
鴻案鹿車 | 鴻案:《后漢書·梁鴻傳》載有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賓。鹿車:《后漢書·鮑宣妻傳》載有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xiāng)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比喻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體貼,同甘共苦。 | 鴻案:《后漢書·梁鴻傳》載有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賓。鹿車:《后漢書·鮑宣妻傳》載有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xiāng)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 |
積案盈箱 | 案:桌;盈:滿。堆滿書桌,塞滿書箱。形容書籍、文稿、卷宗等非常多。 | 《隋史·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惟是風云之狀。” |
有案可稽 | 案:案卷;文件;稽:查考。有證據(jù)可查。 | 毛澤東《“友誼”,還是侵略》:“尊重中國行政和領(lǐng)土的完整,以及反對任何外國控制中國等等,這是有案可稽的。” |
案甲休兵 | 指停止戰(zhàn)事,休養(yǎng)士卒。 | 《史記 淮陰侯列傳》:“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zhèn)趙撫其孤。” |
三頭對案 | 指有關(guān)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一起對質(zhì),講清楚事情真相。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17回:“今天人們都在此處,咱們?nèi)^對案的說一說。” |
鴻案相莊 | ①據(jù)《后漢書·逸民傳·梁鴻》載:鴻家貧而有節(jié)操。妻孟光,有賢德。每食,光必對鴻舉案齊眉,以示敬重。后因以“鴻案相莊”表示夫妻和好相敬。②謂結(jié)為伉儷。 | 據(jù)《后漢書·逸民傳·梁鴻》載:“鴻家貧而有節(jié)操。妻孟光,有賢德。每食,光必對鴻舉案齊眉,以示敬重。”清·沈復(fù)《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鴻案相莊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
未了公案 | 公案:案件,問題。沒有解決的案件或事情。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師便打曰:‘視禰不了,殃及兒孫。’” |
南山可移,此案不動 | 南山:終南山;動:動搖。終南山可以移動,但已定下的案子決不能更改。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終以為南山可移,此案不動。” |
三榜定案 | 三次張榜,廣求意見,再作最后決定。極言行事慎重。 | |
鐵案如山 | 指罪證確鑿;定的案像山那樣不能推翻。案:犯罪的紀錄或結(jié)論。 | 明 孟稱舜《鄭節(jié)度殘?zhí)圃賱?chuàng)》第一折:“轆轆的似風車樣轉(zhuǎn),道不的鐵案如山。” |
食案方丈 | 同“食前方丈”。 | 漢·桓寬《鹽鐵論·孝養(yǎng)》:“高臺極望,食案方丈,而不可謂孝。” |
雪案螢燈 | 同“雪窗螢幾”。 | 元·鮮于必仁《折桂令·書》:“送朝昏雪案螢燈,三絕韋編。” |
拍案稱奇 | 奇:特殊的。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7回:“妙在機關(guān)線索,俱于前文布置已定,若讀至此處,始為拍案稱奇,便非明眼。” |
瞋目案劍 | 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圓雙眼,握著寶劍。形容帶劍者怒目圓睜的樣子。 | 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fù)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 |
三曹對案 | 指審問對質(zhì)。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1回:“第一殿秦廣大王即差鬼使催請陛下,要三曹對案。” |
冤假錯案 | 冤案、假案、錯案的合稱。 | 冰心《痛悼胡耀邦同志》:“他狠抓落實知識分子的冤假錯案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