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冰壺秋月 | 冰壺:盛水的玉壺;比喻潔白;秋月:中秋的月亮;比喻皎潔。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樣潔凈。 | 宋 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
枉矢哨壺 | 枉:曲;矢:箭;哨:不正;壺:古代投矢娛樂所用的器具。彎的箭,歪的壺。比喻不精致的器物,為主人自謙之辭。 | 《禮記·投壺》:“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 |
銅壺滴漏 | 銅壺:古代計時的漏器。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 | 唐 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
簞食壺漿 | 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食:食物;漿:湯用簞盛飯;用壺盛湯;犒勞軍隊。形容人民群眾熱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愛戴的軍隊。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 |
扣壺長吟 | 借指抒發壯懷或不平之氣。 | 清 唐孫華《題薪禪弟<擊壺圖>》詩:“扣壺長吟心未厭,惜哉狂豎徒驕盈。” |
中流一壺 | 壺:指瓠類,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貴難得。 | 《鹖冠子 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 |
中河失舟,一壺千金 | 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 《遏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 |
投壺電笑 | 《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恒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矯出而脫悮不接者,天為之笑。”張華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后遂以“投壺電笑”為閃電不雨之典。 | 《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恒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矯出而脫悮不接者,天為之笑。”張華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 |
觥飯不及壺飧 | 豐盛的酒肴沒有準備好,不如一壺水泡飯可以解除饑餓。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 《國語·越語下》:“觥飯不及壺飧。今歲晚矣,子將奈何?” |
唾壺擊缺 | 亦作“唾壺敲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后以“唾壺擊缺”或“唾壺敲缺”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
中流失舟,一壺千金 | 壺:匏:一種瓜,形似葫蘆,佩帶在腰間可以渡河,南方稱為腰舟。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寶貴。 | 《鹖冠子 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物使然。” |
壺漿塞道 | 壺漿:以壺盛著酒漿;塞道:擠滿道路。形容群眾歡迎自己所擁護的軍隊的場面。 | 《周書·于翼傳》:“襄城民庶等喜復見翼,并壺漿塞道。” |
壺漿簞食 | 漿:湯;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食:食物。用簞盛飯,用壺盛湯,犒勞軍隊。形容百姓歡迎軍隊 | 宋·蘇軾《新渠詩》序:“予方為旅人,不得親執壺漿簞食,以與侯勸逆四方之來者。” |
壺里乾坤 |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壺中日月”。 | 明 朱有燉《神仙會》第一折:“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諸侯,世間甲子管不得,壺里乾坤只自由。” |
以錐餐壺 | 用錐子到壺里取東西吃。比喻達不到目的。 | 《荀子 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
壺天日月 |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壺中日月”。 | 金 長筌子《西江月》詞:“返照壺天日月,休言塵世風波。” |
挈榼提壺 | 挈:提;榼:酒器。拿著酒杯,提著酒壺。形容嗜好飲酒。 | 晉·劉伶《酒德頌》:“止則操卮執觚,動而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余。” |
銅壺漏斷 | 銅壺:古代計時的漏器。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指一天時間已經過去,夜已深。 | 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
金壺墨汁 | 指極其珍貴罕見的書畫用品。 | 晉·王嘉《拾遺記·周靈王》:“浮提之國獻通善書二人,乍老乍少,隱形則出聲,聞聲則隱形,出肘間金壺四寸,上有五龍之檢,封以青泥,壺中有墨汁如淳漆,灑地及石,皆成篆隸科斗之字。” |
懸壺問世 | 在社會上掛牌行醫。原只作“懸壺”,意即行醫。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
千金一壺 | 壺:通“瓠”,葫蘆。比喻物雖輕賤,關鍵時得其所用,卻十分珍貴。 | 清·錢謙益《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公墓志銘》:“以千金一壺之身,當大廈一木之任。” |
冰壺玉尺 | 冰壺:即冰心玉壺;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高尚純潔 | 《元史·黃溍傳》:“君子稱其清風高節,如冰壺玉尺,纖塵弗污。” |
壺中天地 | 指道家的生活。 | 元 劉秉忠《永遇樂》詞:“壺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還明日。” |
一壺千金 | 壺: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 《鹖冠子 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物使然。” |
唾壺擊碎 | 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
銅壺刻漏 | 銅壺:古代計時的漏器;刻漏:一種古代計時器。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指時光正在流逝 | 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
食簞漿壺 | 為歡迎所擁護的軍隊,用簞盛飯,用壺盛水,進行犒勞。語本《孟子 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 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
冰壺玉衡 | 冰壺:即冰心玉壺;玉衡:用玉石裝飾的衡器。比喻人品高尚純潔 | 唐·杜甫《寄裴施州詩》:“金鐘大鏞在東序,冰壺玉衡懸清秋。” |
簞食壺酒 | 簞:盛飯竹器。一簞食,一壺酒。指少量飲食。 | 明 李東陽《中書舍人徐君壽六十序》:“今以簞食壺酒與人則終身不忘,惟天德帝力廣大莫測,故有終身囿之而不知者。 |
懸壺于市 | 懸壺:行醫。在集市上掛牌行醫。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
唾壺敲缺 | 見“唾壺擊缺”。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
壺中日月 | 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為生活。 | 唐 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詩:“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 |
擊碎唾壺 | 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 《晉書 王敦傳》:“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