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門殫戶盡 | 謂全家死亡。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5回:“建安以來,野戰(zhàn)死亡,或門殫戶盡;雖有存者,遺孤老弱。” |
財(cái)殫力竭 | 錢財(cái)和力量全部用盡。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晉書 劉毅傳》:“自桓玄以來,驅(qū)蹙殘敗,至乃男不被養(yǎng),女無匹對,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財(cái)殫力竭,無以至此。” |
道盡涂殫 | 涂:通“途”;殫:盡。到了無路可走的境地。比喻窮途沒路,末日來臨。 | 《晉書·嵇康傳》:“自卜已審,若道盡涂殫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zhuǎn)于溝壑也。” |
殫精竭慮 | 用盡精力;費(fèi)盡心思(殫;竭:用盡;慮:心思)。 | 明 胡應(yīng)麟《詩藪》:“其用總之工,傳情之文宛,有唐人竭精殫力不能追步者。” |
財(cái)殫力盡 | 錢財(cái)和力量全部用盡。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辛雄傳》:“當(dāng)今天下黔黎,久經(jīng)寇賊……財(cái)殫力盡,無以卒歲。” |
殫思極慮 | 殫:竭盡;慮:思慮。形容用盡心思。 | 唐 白居易《策頭》一:“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xiàn)言之道乎!唯以直辭,昧死上對。” |
財(cái)殫力痡 | 殫:竭盡;痡:過度疲勞。錢財(cái)枯竭,民力疲困。 | 唐 李華《吊古戰(zhàn)場文》:“漢傾天下,財(cái)殫力痡。” |
殫見洽聞 | 殫:盡,完全;洽:廣博。該見的都見過了,該聽的都聽過了。形容見多識廣,知識淵博。 | 漢 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啟發(fā)篇章,校理秘文。” |
殫誠畢慮 | 竭盡忠誠與思慮。 | 《清史稿·后妃傳·太祖高皇后》:“不預(yù)外事,殫誠畢慮以事上。” |
殫精竭思 | 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 清·劉開《與阮蕓臺宮保論文書》:“有志于文章者,將殫精竭思于此乎?” |
殫精畢力 | 殫、畢:盡。盡心竭力。 | 明·張居正《示季子懋修》:“甲辰下第,然后揣己力量,復(fù)尋前轍,晝作夜思,殫精畢力,幸而藝成。” |
殫心積慮 | 殫:竭盡;積:聚;慮:思慮。竭盡心力思考謀劃。 | 清·錢泳《履園叢話·臆倫·五福》:“必至殫心積慮者數(shù)十年,捐去三綱五常,絕去七情六欲,費(fèi)其半菽如失金珠,拔其一毛有關(guān)痛癢。” |
道盡途殫 | 同“道盡涂窮”。 |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私意自試,必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涂窮,則已耳。”《晉書·嵇康傳》作“道盡途殫”。 |
研精殫力 | 同“研精竭慮”。 | 清·王韜《〈蘅花館詩錄〉自序》:“歷觀古人作,亦有不盡佳,要其研精殫力,積數(shù)年十年而后成,自有一家面目在,夫豈徒以絺章飾句為事哉?” |
殫智竭力 | 殫:竭盡。用盡智能和力量。 | 《呂氏春秋 本味》相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 |
殫精竭力 | 猶殫精畢力。 | 明·胡應(yīng)麟《詩藪·古體中》:“而其敘致周折,語意神奇處,更千百年大匠國工,殫精竭力不能恍惚。” |
力殫財(cái)竭 | 殫:盡。力量和財(cái)物都已耗盡。 | 唐·白居易《止獄措刑》:“及秦之時(shí),厚獻(xiàn)以竭人財(cái),遠(yuǎn)役以殫人力;力殫財(cái)竭,盡為完賊,群盜滿山,赭衣塞路;故每歲斷罪,數(shù)至十萬。” |
殫精極慮 | 猶殫思極慮。 | 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訓(xùn)誥典謨,圣人豈殫精極慮作意而為之者哉。” |
殫謀戮力 | 竭盡智謀和精力。 | 《誠意伯文集·贈謚太師文成誥》附《禮部會議》:“誠意伯劉基……同徐達(dá)、湯和輩殫謀戮力,奉翊我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內(nèi),奄有中原。” |
殫財(cái)竭力 | 殫、竭:盡。用盡所有的財(cái)力和人力。形容竭盡全力。 | 唐·李邕《海州大云寺禪院碑》:“粵若殫財(cái)竭力,刻桷雕題,積四三年,模造化意。” |
殫心竭慮 | 殫:竭盡;慮:思慮。竭盡心力思考謀劃。 | 《清史稿·耆英傳》:“二十六年,京察,以殫心竭慮坐鎮(zhèn)海疆。” |
殫精極思 | 殫:竭盡。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 朱自清《鐘明<嘔心苦唇錄>序》:“其中典禮集會之詞,標(biāo)新立異固不同,機(jī)械陳腐亦不可,每殫精極思,廣事征引,而學(xué)識膚淺,語焉不暢。” |
研精殫思 | 同“研精竭慮”。 | 明·宋濂《〈葬書新注〉序》:“金華鄭君彥淵,其尊吳氏不下于則章,晝夜研精殫思,正其句讀,觀其會通,探其旨趣。” |
殫精畢思 | 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 《清史稿·寧完我傳》:“臣敢不殫精畢思,用效駑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