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女扮男裝 | 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及至此時,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裝。” |
裝神弄鬼 | 比喻玩弄手段蒙騙人。 | 宋 無名氏《錯立身》戲文第12出:“我舞得,彈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裝神弄鬼。” |
裝瘋賣傻 | 故意裝得瘋瘋癲癲;傻里傻氣。賣:賣弄。 | 程道一《庚子事變演義》:“打算裝瘋賣傻,充作神仙附體,殺此一龍,自己便可即位。” |
裝聾作啞 | 假裝耳聾口啞。形容故意不理睬;裝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裝聾做啞”。 | 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
裝模作樣 | 故意裝樣子作姿態。形容做作;不自然。 | 元 無名氏《凍蘇秦》:“也不問別來無恙,放下一張飯床,上面都沒擺當,冷酒冷湯,著咱如何近傍,百般裝模作樣。” |
男扮女裝 | 男人打扮成女人。 | 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29回:“自此薛敖曹與二張,在宮則男扮女裝,出外又橫行無忌,強占民妻,欺奸幼女,無所不為。” |
不懂裝懂 | 自己不懂卻裝作很精通的樣子。 | 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媽也比他強呵,起碼不像她不懂裝懂。我最恨不懂裝懂像她那樣的老師。” |
濃裝艷抹 | 見“濃妝艷抹”。 |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大姑娘卻濃裝艷抹,體態輕盈的靠在寢宮門口。” |
西裝革履 | 身穿西裝,腳穿皮鞋。形容衣著入時。 | 孫犁《澹定集<善闇室紀年>摘抄》:“這位‘管樂’西服革履,趾高氣揚。后來忽然低頭喪氣起來。” |
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 意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樣的俊俏要靠衣飾。比喻人內里不足,要靠外表。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
裝洋蒜 | 裝腔作勢,裝糊涂 | |
舊瓶裝新酒 | 比喻用舊的形式來表現新的內容。 | 老舍《我怎樣寫通俗文藝》:“這八篇東西,都是用舊瓶裝新酒辦法寫成的。” |
裝聾做啞 | 假裝聾啞。指故意不理睬,只當不知道。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十卷:“方氏已許出了口,不好悔得,只得裝聾做啞,聽他娶了一個妾。” |
整裝待發 | 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請愿團還未啟程北上,上海方面北軍第四師整裝待發的消息已傳到浙江來。” |
粉裝玉琢 | 白粉裝飾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妝飾的漂亮或小孩長得白凈。也用來形容雪景。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中斗他玩耍一回;” |
裝蔥賣蒜 | 假裝糊涂,裝腔作勢。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57回:“指著劉喜道說:‘姓劉的,你不要裝蔥賣蒜,你打死了人還賴誰?走!上碉堡見太君去!’” |
裝腔作勢 | 故意裝出一種腔調;作出一種姿態。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別人。 | 明 西湖居士《郁輪袍 誤薦》:“窮秀才裝腔作勢,賢王子隆禮邀賓。” |
推聾裝啞 | 比喻裝作一無所知的樣子。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3回:“三藏聞言,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 |
紅裝素裹 | 紅裝:婦女的紅色裝飾;泛指婦女的艷麗裝束;素裹:淡雅裝束。原指婦女艷麗和淡雅兩種裝束。后用以形容雪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美麗景色。 | 毛澤東《沁園春·雪》詞:“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
裝聾裝啞 | 假裝聾啞。指故意不理睬,只當不知道。 | 茅盾《小巫》:“蔓姐幾次三番乘機會說起娘在上海不知道是怎樣過日子,老爺只是裝聾裝啞。” |
裝孫子 | 裝可憐相。 | 劉心武《鐘鼓樓》第六章:“他對事物最嚴厲的批評是:‘甭裝孫子!’” |
裝神做鬼 | 裝扮鬼神。比喻故弄玄虛蒙騙人。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8回:“還說是看漏哩,裝神做鬼的里應外合,還叫他舍仔張老實、李老實哩。” |
裝癡作傻 | 故意裝作癡呆的樣子。 | 魯迅《華蓋集續編·<雜論管閑事·做學問·灰色等>》:“至少,也大概叨光過什么,雖然自己的顯在意識上并不了然,或者其實了然,而故意裝癡作傻。” |
車載船裝 | 形容數量很多。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啊呀!’瞎眼舅爺大吃一驚,‘你小子打發出這號話?你娘母子的票子,車載船裝哩?’” |
裝神扮鬼 | 裝扮鬼神。比喻故弄玄虛蒙騙人。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58回:“你且裝神扮鬼,將窗子、衣服、鎖子丟在房內院外,飾人的耳目。” |
裝點門面 | 裝點:裝飾;門面:指外觀。比喻只把外表裝飾得很漂亮。 |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止則有這兩件兒衣服,裝點著門面。” |
裝模裝樣 | 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態給人看。 | 魯迅《吶喊·社戲》:“只有我急得要哭,母親卻竭力的囑咐我,說萬不能裝模裝樣,怕又招外祖母生氣,又不準和別人一同去,說是怕外祖母要擔心。” |
打腫臉裝胖子 | 比喻沒有能耐或內里空虛,卻要硬撐門面裝作了不起。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你也不要在我老張面前打腫臉裝胖子,硬不要朋友幫助。” |
輕裝簡從 | 行裝簡便,隨從人少。 | 京劇《紅色娘子軍》:“今日常輕裝簡從,登門造訪。” |
輕裝上陣 | 原指戰士穿著輕裝作戰,現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 《文匯報》1983.1.6:“這樣一來,年輕人減輕了思想負擔,輕裝上陣,充分發揮創作才華。” |
奇裝異服 | 式樣奇怪而異于時尚的服飾。 | 戰國 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喬裝打扮 | 喬:假;喬妝:改變服裝、容顏。指用手段改變原來的面貌。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自己卻喬裝打扮的,雇了一只小船,帶了兩個家丁,沿路私訪而來。” |
裝妖作怪 | 裝扮妖怪騙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測。 | 清 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 白堤政跡》:“只應送來這些詩,不是陳腐,就是抄襲,若要新奇,便裝妖作怪,無一首看得上眼。” |
裝門面 | 表面偽裝。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4回:“左右是你的老婆,替你裝門面。” |
約車治裝 | 約車:將馬系在車前。準備車馬,整理行裝。泛指出發前的準備。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于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 |
裝點一新 | 裝點:裝飾點綴。經過一番裝飾,面貌煥然一新。 |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第二卷:“凡諸苑亭榭花木,裝點一新。” |
裝傻充愣 | 假裝傻頭傻腦的樣子。 | 老舍《神拳》第二幕:“你這是裝傻充愣!除了鬧義和團,咱們還有第二條路走嗎?” |
喬裝改扮 | 改變原來外形,使人不認識他。 | 郭澄清《大刀記》第八章:“繼而又道:‘來個喬裝改扮,分散突圍。’” |
裝窮叫苦 | 裝扮成窮人,聲稱日子過得很困苦。 |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四章:“別瞧這些鋪戶專會裝窮叫苦,其實哪一個屋角床底,不埋著一萬兩萬的?” |
裝瘋作傻 | 故意裝成瘋瘋癲癲,傻里傻氣。同“裝瘋賣傻”。 | 鄭振鐸《桂公塘》八:“賈余慶在飲酒中間,裝瘋作傻,詆罵南朝人物無所不至,用以獻媚于鐵木兒。” |
束裝盜金 | 《漢書 直不疑傳》:“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后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以此稱為長者。”后因以“束裝盜金”謂無端見疑。 | 《漢書·直不疑傳》:“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后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以此稱為長者。” |
裝癡做瘋 | 指故意裝成瘋瘋癲癲以逃避或掩蓋真相。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0卷:“吾故意裝癡做瘋,教他不識咱真相。” |
裝聾作癡 | 假裝聾啞癡呆。指故意不理睬,只當不知道。 | |
裝瘋賣俏 | 假裝瘋癲,賣弄風騷。 | 歐陽予倩《木蘭從軍》第一場:“那個叫做什么木蘭的就是她,裝瘋賣俏的。” |
裝腔作態 | 拿腔拿調,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 元 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教那廝越裝模,越作勢。” |
裝聾賣傻 | 故意裝作聾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裝糊涂。 |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應當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么還在這里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場上去呢?” |
飾怪裝奇 | 謂故為怪異。 | 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變調》:“今之梨園,購得一新本,則因其新而愈新之,飾怪裝奇,不遺余力。” |
裝模做樣 | 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態給人看。 | 明·李贄《史綱評要·唐紀·景云元年》:“還有一等裝模做樣如泥塑、如木雕的五經。未嘗不掃地。要知。要知。” |
裝癡作態 | 故意裝出呆傻的樣子。 | 清·袁枚《新齊諧·借棺為車》:“持大斧出,劈棺,罵曰:‘業已到家,何必裝癡作態。’死者大笑,掀棺而起。” |
裝潢門面 | 裝潢:原指裱糊字畫,現也指裝飾物品使之美觀;門面:指外觀。比喻只把外表裝飾得很漂亮。 |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止則有這兩件兒衣服,裝點著門面。” |
束裝就道 | 整好行裝走上旅途。 | |
裝癡賣傻 | 故意裝作癡呆的樣子。 | 楊朔《三千里江山》第11段:“吳天寶說:‘你不用裝癡賣傻的,跟我耍這個!我們的事你打算怎么辦呢?’” |
裝虛作假 | 耍弄虛假的一套來欺騙人。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一轉身,站在梁建對面說:‘我有必要對你裝虛作假?’” |
裝腔做勢 | 腔:腔調;勢:姿態。裝出一種腔調,擺出一種姿態,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5回:“況他又倚著天子寵眷,公卿出身,見你我寒士,未必不裝腔做勢。” |
裝死賣活 | 耍死狗,耍賴。 | 高玉寶《高玉寶》第七章:“起來,別躺在炕上裝死賣活的了!” |
裝怯作勇 | 本來膽怯,卻裝出勇敢的樣子。 | 魯迅《墳·“費厄潑賴”應該緩行》:“我以為‘打死老虎’者,裝怯作勇,頗含滑稽,雖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卻怯得令人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