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閑情逸趣 | 同“閑情逸致”。 | 茅盾《幻滅》:“他們都是兒女成行,并且職務何等繁劇,尚復有此閑情逸趣,更無怪那班青年了。” |
離本趣末 | 趣:通“趨”,趨向。丟掉根本,追逐末節 | 漢 徐幹《中論 考偽》:“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離本趣末,事以偽成。” |
相映成趣 | 相映:對照;趣:興味。相互襯托著;顯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 朱自清《“子夜”》:“寫馮云卿等三人作公債而失敗,那不過點綴點綴,取其與吳趙兩巨頭相映成趣,覺得熱鬧些。” |
逸趣橫生 | 指超逸不俗的情趣洋溢而出。 | 清顧祿《桐橋倚棹錄 冢墓》:“[梅花和尚錢堉]醉后落筆,逸趣橫生,自謂醒時不及也。” |
妙趣橫生 | 橫生:層現迭出。美妙動人的意趣;時時迸發;處處充溢。形容人的談吐、詩文等充滿了意趣。 | 秦牧《藝海拾貝 藝術力量和文筆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筆下妙趣橫生,他們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運用譬喻。” |
風趣橫生 | 形容十分幽默、詼諧。 | 曾樸《孽海花》第35回:“這樣風趣橫生的事,只有請笑庵自講最妙。” |
志趣不凡 | 不凡:不尋常,不平凡。志向很不平常。形容超凡。 | 《晉書·阮修傳》:“梁國張偉,志趣不常,自隱于屠釣。” |
興趣盎然 | 形容興趣濃厚。 | 茅盾《馬達的故事》:“誰要是看了這樣專心致志而又興趣盎然,還會貿然沖上去問一句。” |
肉麻當有趣 | 比喻去欣賞一些無聊的事。 | 魯迅《古書與白話》:“可是竟又會有‘肉麻當有趣’,述說得津津有味的,天下事真是千奇百怪。” |
知情識趣 | 趣:情趣。懂得人情,善體貼,通達情趣。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難得這好人,又忠厚,又老實,又且知情識趣,隱惡揚善,千百中難遇此一人。” |
饒有風趣 | 很有風趣。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11章:“韓燕來覺著山地里春天不但來得早,而且饒有風趣。” |
情趣橫生 | 指在舉止、禮貌和外表上表現得得體、風雅、有風趣。 | |
六趣輪回 | 見“六道輪回”。 | 唐·張說《唐陳州龍興寺碑》:“圣人有以見六趣輪回,是無明網,故決之以定力。” |
個中妙趣 | 個中:其中;妙:美妙,奇妙;趣:情趣。其中的奧妙之處和情趣。 | 宋·陸游《劍南詩稿·十一·對酒二首》:“個中妙趣誰堪語,最是初醮未醉時。” |
情趣相得 | 情趣:性情志趣。彼此間的性情志趣投合。 | 《南齊書·孔稚珪傳》:“稚珪風韻清疏,好文詠,飲酒七八斗,與外兄張融,情趣相得。” |
趣舍有時 | 趣舍:趨向和舍棄。指人的得失進退有一定的時機。 | 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巖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湮滅而不稱,悲夫。” |
逸聞趣事 |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 語出《四庫全書總目 地理三 武林舊事》:“此十卷本,乃從毛氏汲古閣元版傳鈔,首尾完具,其間逸聞軼事,皆可以備考稽。” |
打情罵趣 | ①謂打是情,罵是趣。猶言打是親,罵是愛。②猶打情罵俏。 | 明·楊珽《龍膏記·砥節》:“駙馬爺,打情罵趣,他肯罵你,是有口風了。” |
饒有興趣 | 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 | 王朔《動物兇猛》:“看到米蘭和留在亭子里的高家哥倆從容、饒有興趣地聊起來,我感到欣慰。” |
逢場作趣 | 猶言逢場作戲。偶爾隨俗應酬湊湊熱鬧。 | 沈從文《八駿圖·顧問官》:“他那神氣似真非真,因為是師長的老部屬,平時又會逢場作趣,這時節乘順水船就來那么一手。” |
自討沒趣 | 做事不得當,反使自己難堪窘迫。 | 葉圣陶《孤獨》:“他立刻覺得剛才對于孩子的要求沒有意思,只不過自討沒趣罷了。” |
涉筆成趣 | 涉筆:動筆;趣:意味;意趣。一動筆就趣味盎然。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00回:“讀了些四庫奇書,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余閑,涉筆成趣,每于長夏余冬,燈前月夕,以文為戲,年復一年,編出《鏡花緣》一百回。” |
單刀趣入 | 單:單獨。佛教語,比喻認定目標,勇猛精進。后比喻說話直接了當,不繞彎子。 | 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靈佑禪師》:“單刀趣入,則凡圣情盡,休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
標情奪趣 | 指傳情逗趣。 | 明 湯顯祖《邯鄲記 極欲》;“只有教坊之女,攪箏琶,舞《霓裳》,喬合生,大迓鼓,醉羅歌,調笑令,但是標情奪趣,他所事皆知。” |
別有風趣 | 形容事物(多指文藝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調或趣味。 | 清·周亮工《讀畫錄·張損之》:“損之此幅,別有風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 |
方圓殊趣 | 殊趣:不同的意趣。因方圓形狀各異,意趣大相徑庭。比喻人或事物各異,其意趣或特征也各不相同。 | 《宋書·禮志一》:“今者見生,或年在捍格,方圓殊趣,宜聽其去就,各從所安。” |
大煞風趣 | 同“大煞風景”。 | 郭末若《<孔雀膽>故事補遺二》:“三十未嫁,不近情理,如作為再醮亦無根據,且覺大煞風趣,因此我仍照原似未改。” |
發科打趣 | 科:古戲曲用語;打趣:用詼諧的言語湊趣助興。以滑稽的動作和詼諧的語言逗人發笑或拿人開玩笑。 | 清·頤瑣《黃繡球》第15回:“那稿子是同黃通理大家參酌,中間也有發科打趣的處在。” |
知音識趣 | 趣:情趣。形容朋友間十分了解、意趣相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你平時那一班同歡同賞,知音識趣的朋友,怎沒一個來鍥倸你一鍥倸?” |
打勤獻趣 | 獻:進獻。獻殷勤。形容阿諛奉承。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回:“是吳國伯噽托生的,慣會打勤獻趣。” |
逐新趣異 | 謂追求新奇。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夫吃文為患,生于好詭,逐新趣異,故喉唇糾紛;將欲解結,務在剛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