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對牛彈琴 |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 漢 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
琴心劍膽 |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 元 吳萊《寄董與幾》詩:“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 |
琴棋書畫 | 彈琴、弈棋、寫字、繪畫。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五:“唐高測,彭州人。聰明博識,文翰縱橫。至于天文歷數,琴棋書畫,長笛胡琴,率梁朝朱異之流。” |
亂彈琴 | 比喻胡扯或胡鬧。 | 曲波《林海雪原》:“該簡者你卻詳而不簡,該詳者你又簡而不詳。本末倒置,批評你還不愿意?亂彈琴!” |
鳴琴而治 | 指以禮樂教化人民,達到“政簡刑清”的統治效果。舊時常用做稱頌地方官的諛詞。 | 《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
破琴絕弦 | 毀琴斷弦,表示世無知音,不再鼓琴。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本味》:“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
劍膽琴心 |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 元 吳萊《歲晚恍然有懷》詩:“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 |
琴瑟不調 | 琴瑟:古樂器名,比喻夫婦。①指琴瑟合奏時,聲音沒有調整得和諧。②比喻夫妻不和。 | 《漢書 禮樂志》:“辟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
賣劍買琴 | 指沒有功名意識,志在歸隱。 | 清 龔自珍《能令公少年行》:“賣劍買琴,斗瓦輸銅。” |
人琴俱亡 |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傷逝》:“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
牛聽彈琴 | 比喻聽不懂。 | 瞿秋白《亂彈》:“現在,‘治于人的小人’,要想在無線電的播音里去聽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牛聽彈琴,一竅不通了。” |
焚琴鬻鶴 | 猶焚琴煮鶴。 |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焚琴鬻鶴,傖父所為,不圖出之改之。” |
琴瑟和諧 | 琴瑟:兩種弦樂器名。琴瑟合奏時聲音非常和諧。比喻夫妻關系和諧。 | 明·沈受先《三元記·團圓》:“夫妻和順從今定,這段姻緣夙世成,琴瑟和諧樂萬春。” |
琴瑟調和 | 比喻夫妻恩愛。 | 《群音類選 <玉釵記 桂亭賞月>》:“琴瑟調和,百年相聚。” |
琴挑文君 | 挑:挑逗、挑引。比喻挑動對方的愛慕之情,并表達自己的愛意。亦作“琴心相挑”。 | |
煮鶴焚琴 | 殺掉鶴;燒了琴。比喻糟蹋美好的東西。焚:燒。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篆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下曬暉,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
人琴俱逝 | 見“人琴俱亡”。 | 清·王鵬運《韁村詞序》:“人琴俱逝,賞音闃然。” |
琴心相挑 | 挑:挑逗。指用琴聲表達心意與愛慕之情。 |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以琴心挑之。”明·屠隆《曇花記》:“你雄姿秀骨風度好,瞥然見把人魂消,又不是琴心相挑,一意愿詠桃夭,諧白發附青霄。” |
坐上琴心 | 指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 | 《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載,漢司馬相如宴于臨邛富人卓王孫家,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聲傳意,文君心悅,遂夜奔相如。 |
焚琴煮鶴 | 把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宋 洪適《滿江紅》詞:“吹竹彈絲誰不愛,焚琴煮鶴人何肯?” |
琴瑟之好 | 比喻夫妻間感情和諧。 | 《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
琴劍飄零 | 琴是古時文人常攜帶的。舊指潦倒失意,流落他鄉。 | 明 錢曄《贈周歧鳳》:“琴劍飄零西復東,舊游清興幾時同?” |
瑟弄琴調 | 比喻夫婦感情融洽。 | 語出《詩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一琴一鶴 | 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 《宋史 趙抃傳》:“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 |
瑟調琴弄 | 比喻夫婦感情融洽。 | 語出《詩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人琴兩亡 | 見“人琴俱亡”。 | 唐·張說《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傷心幾何。人琴兩亡,命也命也。” |
燒琴煮鶴 | 拿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西昆體》:“《西清詩話》云:‘《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上曬裈,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
和如琴瑟 | 比喻夫妻相親相愛。 | 《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破琴示絕 | 把琴摔破,表示絕裂。指不媚權貴。 | |
琴歌酒賦 | 彈琴、唱歌、飲酒、賦詩。舊皆逸人、高士之事。 | 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琴歌既斷,酒賦無續。” |
彭澤橫琴 | 陶淵明擺了一張無弦琴。比喻志趣高雅不俗。 | |
琴瑟和好 | 比喻夫婦情深和美。亦作“琴瑟靜好”、“琴瑟之好”、“琴瑟之歡”、“琴瑟之樂”、“琴瑟和同”、“琴瑟和調”。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孫生》:“孫由是琴瑟和好。生一男一女。十余年從無角口之事。” |
琴瑟失調 | 琴瑟:古樂器名,比喻夫婦。琴瑟演奏的不諧調。比喻政令不當,失去調節。也比喻夫婦不和。 | 《漢書 董仲書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
琴斷朱弦 | 比喻婦女死掉丈夫。 | 清 洪昇《長生殿 幸恩》:“琴斷朱弦,不幸文君早寡。” |
琴瑟和同 | 琴瑟:兩種弦樂器名。琴瑟合奏時聲音非常和諧。比喻夫妻關系和諧。 | 元·喬吉《揚州夢》第二折:“再不趁蝶使蜂媒廝斷送,再不信怪友狂朋廝搬弄,但能夠魚水相逢琴瑟和同。” |
琴瑟相調 | 琴瑟:古代兩種樂器。比喻夫妻恩愛,感情融洽。 | 《詩經·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煮鶴燒琴 | 見“焚琴煮鶴”。 | 唐·韋鵬翼《戲題盱眙壁》詩:“自從煮鶴燒琴后,背卻青山臥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