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照單全收 | 指按照禮單的數目全部接受。 | 清·惜陰堂主人《二度梅》第六回:“俗語說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與他較量,照單全收了罷。”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單刀直入 | 單刀:短柄長刀;直:徑直;入:刺入。用短柄長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認準目標;勇猛向前。后比喻說話、辦事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若是作家戰將,便須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
單刀赴會 | 原指三國名將關羽隨身帶一口大刀和少數隨從在東吳參加宴會。后泛指只身或僅帶少數人去參加有危險的約會。含有贊頌赴會者富有膽略的意思。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6回:“吾來日駕小舟,只用親隨十余人,單刀赴會,看魯肅如何近我!” |
禍不單行 | 禍:災難;行:到來。災禍的到來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到來。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5回:“這才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 |
單槍匹馬 | ①作戰時單身上陣;冒險直進。②比喻做事單獨行動;沒有人幫助。也作“匹馬單槍”、“單兵獨馬”、“單人匹馬”。 | 唐 汪遵《烏江》詩:“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
影只形單 | 猶形單影只。 | 元·高明《琵琶記》第五出:“[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只形單,我出去有誰看管。” |
單門獨戶 | 一個院里只住一戶,也指一院一戶的住宅。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他首先找來后勤處的同志,下令騰出這座單門獨戶的喇嘛住宅(喇嘛已還俗離去)。” |
形單影只 | 形容孤獨;沒有同伴。形:身體;單:孤單;影:身影;只:指單獨。 | 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唯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
形單影雙 | 形容人無親無友、孤獨無依 | |
福無雙降,禍不單行 | 降:降臨。福不會接連而來,禍災卻會接踵而至。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5回:“這才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我才脫了天條死難……又撞著這般惡魔,他來害我!” |
單絲不線 | 一根絲紡不成線。①比喻單身,沒有配偶。亦作“單絲不線,孤掌難鳴”。 |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說甚么單絲不線,我著你缺月再圓。” |
單槍獨馬 | 比喻孤身一人或單獨行動。 | 清 蘧園《負曝閑談》第二回:“他橫豎是單槍獨馬,一無牽掛,當下由杭赴蘇,尋找了那位幫帶。” |
古調單彈 | 比喻言行不合時宜。 | 唐·劉長卿《聽彈琴》詩:“泠泠七弦上,靜吹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
單鵠寡鳧 | 鵠:天鵝;鳧:罷鴨。孤單的天鵝,獨居的野鴨。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 《西京雜記》卷五:“齊人劉道強善彈琴,能作單鵠寡鳧之弄。聽者皆悲,不能自攝。” |
孤孤單單 | 單身無靠,感到寂寞。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三回:“孤孤單單,寂寞的可憐。” |
單兵孤城 | 單兵:寡弱無援的軍隊;孤城:孤立無依的城池。形容軍隊及其駐軍的城池孤立無依,勢力單薄,沒有外援。 | 《后漢書·耿恭傳》:“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眾。” |
影單形只 | 形:形體。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 清·嚴復《浮生六記》第三卷:“因得常哭于蕓娘之墓,影單形只,備極凄涼。” |
鸞只鳳單 | 孤獨的鸞鳳。比喻夫妻或情侶離散后的孤單情形。 | 明 高濂《玉簪記 合慶》:“恨當初鸞只鳳單,喜今日夫榮妻顯。” |
匹馬單槍 | 原指打仗時一個人上陣。現比喻行動沒有人幫助。 | 宋 釋道元《景德傳燈錄 汝州南院和尚》:“問:‘匹馬單槍來時如何?’師曰:‘待我斫棒。’” |
單家獨戶 | 指單獨一家一戶。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他們還是單家獨戶,住在上邊茅屋子里的時候。” |
單人匹馬 | 單槍匹馬,單獨行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我初次單人匹馬的出門,就遇了這等事,以后見了萍水相逢的人,倒要留心呢。” |
形只影單 | 同“形單影只”。 | 明·高明《琵琶記·丹陛陳情》:“但臣親老鬢發白,筋力皆癯瘁。形只影單,無兄弟,誰奉侍?” |
單夫只婦 | 單:單獨;只:獨。指僅有夫妻二人。 | 北朝·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紅花藍花梔子》:“當有小兒童女百十余群,自來分摘,正須平量中半分取,是以單夫只婦,亦得多種。” |
單絲不成線 | 一根絲絞不成線。比喻個人力量單薄,難把事情辦成。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9回:“為見解珍解寶是個好漢,有心要救他,只是單絲不成線,孤掌豈能鳴。” |
門單戶薄 | 指家道衰微,人口不昌盛。 | 克非《春潮急》:“但她自覺門單戶薄,惹不起人家,便忍氣吞聲躲進屋去,把門關了,假裝沒聽見。” |
只影單形 | 只:單。形容孤單一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2回:“又見辛環已死,只影單形。” |
一絲不線,單木不林 | 一根絲不能織成線,一棵樹不能形成林。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辦不成事。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回:“這福兒一絲不線,單木不林,也覺讀的慢懈。” |
只手單拳 | 只:單。比喻一個人力量弱小。 | 明·沈璟《義俠記·委囑》:“我不在家呵,你是只手單拳,若被人欺壓遭人騙,我回來后將他消遣。” |
形單影單 | 形:形體。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 明·高濂《玉簪記·追別》:“我怎敢忘卻些兒燈邊枕邊,只愁你形單影單,只愁你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 |
單相思 | 相思:想念。單戀,男女間僅一方愛慕另一方。 | 明·高濂《玉簪記·村郎鬧會》:“只見些花落東風點綠苔,佩環聲,歸仙宅,單相思今空害。” |
跑單幫 | 指以經商為職業的個人往來各地販賣貨物牟利或指個人全權處事。 | 張愛玲《小艾》:“小艾聽他們說起來,大概有根是跑單幫發財的。” |
單則易折,眾則難摧 | 勢孤力單,容易受人欺負;從多氣壯,別人不敢欺侮。 | 《北史·吐谷渾傳》:“單則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
人單勢孤 | 人數少,力量單薄。 | 京劇《獵虎記》第十場:“劫牢之后,倘若登州兵馬殺來,我等人單勢孤,只怕寡不敵眾。” |
身單力薄 | 人少力量不大。 | 柯云路《衰與榮》:“噯,年輕人,你們怎幺瞎擠?夏平站在后面護他,身單力薄,也護不住。” |
只鸞單鳳 | 只:獨,單;鸞:傳說中風凰一類的鳥。沒有配偶,孤零的一個。 | 元·王子一《誤人桃源》第二折:“他年不騎鶴,何日可登鰲,今夜恰乘龍,說甚的只鸞單鳳,天與配雌雄。” |
單復之術 | 術:手段、策略。指軍事上的正規作戰及出奇制勝的戰術。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魴傳》:“臣知無古人單復之術,加卒奉大略。” |
衣單食缺 | 衣裳單薄,食物缺少。形容生活困苦。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七卷:“行糧不敷,衣單食缺,若一人獨往,可到楚國。” |
單人獨馬 | 單槍匹馬,單獨行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4回:“你這等單人獨馬,又無個伴侶,又無個徒弟,你如何去得!” |
單刀趣入 | 單:單獨。佛教語,比喻認定目標,勇猛精進。后比喻說話直接了當,不繞彎子。 | 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靈佑禪師》:“單刀趣入,則凡圣情盡,休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
寡鳧單鵠 | 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 《西京雜記》卷五:“齊人劉道強善彈琴,能作單鵠寡鳧之弄。聽者皆悲,不能自攝。” |
單孑獨立 | 單孑:單身一人。只身一人,獨立自持。 | |
衣單食薄 | 衣裳單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 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例如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軍隊,待遇最為菲薄,衣單食薄,彈藥不繼,醫療不備。” |
單步負笈 | 單步:徒步;笈:書箱。形容不怕辛苦個人獨自背著書箱去求學。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邴原傳》:“單步負笈,苦身持力。” |
單根獨苗 | 比喻獨生子或唯一的子孫。 | |
十世單傳 | 連續十代獨子相傳。形容極其寶貴。 | 魯迅《吶喊·藥》:“他的精神,現在只在一個包上,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
單文孤證 | 僅有的證據。意謂不足憑信。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涑水》:“考服虔之說,又與俗符,賢于杜氏單文孤證矣。” |
單見淺聞 | 見識短淺。 | 宋邵博《聞見后錄》卷二四:“其末年所以為天下后世慮者,未易為單見淺聞者道也。” |
單憂極瘁 | 謂極盡憂慮辛勞之苦。單,通“殫”。 | 清·曾國藩《陳岱云易安人墓志銘》:“安人單憂極瘁,衣不解帶者四十余日。” |
匹馬單鎗 | 見“匹馬單槍”。 | |
孤形單影 | 孤:單獨;單:獨。形容孤單一人,無親無友。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牧羊記·北海牧羝>》:“冷清清孤形單影,靜恍恍沒一個人來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