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道骨仙風 | 謂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氣質神采。 | 宋·程珌《喜遷鶯·壽薛樞密》詞:“道骨仙風,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 |
飄飄欲仙 | 飄飄然將要飛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態、動作輕盈飄忽如同神仙;多形容人的感受輕松爽快;沾沾自喜。 | 清 劉鶚《老殘游記》:“到了次日,老殘起來,見那天色陰得很重,西北風雖不甚大,覺得棉袍子在身上有飄飄欲仙之致。” |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 八仙:傳說的仙人,即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辦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81回:“正是八仙過海,獨自顯神通。”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81回:“正是八仙過海,獨自顯神通。” |
李郭仙舟 | 《后漢書·郭太傳》載,李膺與郭泰同舟而濟,從賓望之,以為神仙,故稱“李郭仙舟”。后常用為友人相親之典。 | 《后漢書·郭太傳》載,李膺與郭泰同舟而濟,從賓望之,以為神仙,故稱“李郭仙舟”。 |
仙風道骨 | 骨:氣概。仙人的風度,道長的氣概。形容人的風骨神采與眾不同。 | 唐 李白《大鵬賦序》:“余昔于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 |
仙塵路隔 | 塵:塵世。上天和人世無路相通。比喻親友被隔絕,無法相會。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羅剎海市》:“仙塵路隔,不能相依。” |
仙凡路隔 | 上天和人世無路相通。比喻親友被隔絕,無法相會。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9回:“揉著眼睛,細想昨夜又不曾夢見,可是‘仙凡路隔’了。” |
雞犬皆仙 | 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后,把剩下的藥撒在院子里,雞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 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并聞,當時并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
廣寒仙子 | 廣寒:即廣寒宮,傳說中月亮上的仙宮。廣寒宮里的仙子——嫦娥。 | 元·高明《琵琶記·伯喈牛小姐賞月》:“環珮濕,似月下歸來飛瓊。那更,香鬢云鬟,清輝玉臂,廣寒仙子也堪并。” |
九天仙女 | 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絕色美女。 |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你看此女非凡,真乃九天仙女也。” |
羽化登仙 | 羽化:成仙。指修行的人成道時騎鶴升天而去。指去世。 |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
二仙傳道 | 兩位神仙共同傳授道法。比喻兩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傳道去罷!’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訖。” |
仙山瓊閣 | 仙山:指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瓊閣:精美的樓閣。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現在也比喻虛無縹緲的美妙幻境。 | 唐 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
仙風道氣 | 猶仙風道骨。 | 明·屠隆《彩毫記·泛舟采石》:“老爺身著宮錦袍,頭戴華陽巾,仙風道氣,軒軒霞舉。” |
仙姿佚貌 | 仙子的姿質,秀逸的容貌。形容女子出色的姿容。佚,通“逸”。 | 清·洪昇《長生殿·彈詞》:“那娘娘生得來仙姿佚貌,說不盡幽閑窈窕。” |
仙露明珠 | 比喻人風神秀異。也形容書法秀逸圓潤。 | 唐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
八仙過海 | 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 明 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圣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
云中仙鶴 | 同“云中白鶴”。 | 清·龔自珍《定風波》詞:“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鶴怎籠來?” |
駕鶴成仙 | 指死的婉稱。 | 楊大群《關東傳奇》第54章:“老爹,你駕鶴成仙了,嘿嘿。” |
仙才鬼才 | 仙、鬼:比喻非凡。指才華杰出非凡的李白和李賀。 | 宋·阮閱《詩話總龜》:“宋景文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 |
神仙中人 | 見“神仙中人”。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王右軍見杜弘治,嘆曰:‘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 |
仙姿玉貌 | 形容女子姿態容貌都美。 | 唐·鄭《津陽門》詩:“鳴鞭后騎何躞蹀,宮妝禁袖皆仙姿。”《樂府詩集·宮怨》:“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獨相問。” |
飄然若仙 | 飄然:神形瀟灑的樣子。神形瀟灑好像神仙。形容人的動作瀟灑自如輕盈優美。 | |
飄然欲仙 | 飄飄然將要飛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態、動作輕盈飄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輕松爽快、沾沾自喜。 | 宋·鄧牧《伯牙琴·續補·自陶山游云門》:“奇詭萬狀,使人飄然欲仙,不知在人間世。” |
仙風道格 | 猶言仙風道骨。 | 宋·蘇舜欽《朝奉大夫天章閣待制王公行狀》:“公襟上高爽,有仙風道格,日與二三逸人,放意于江山之間。” |
仙液瓊漿 | 指美酒。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7回:“東一院作金齏玉膾,西一院就釀仙液瓊漿。” |
仙姿玉質 | 形容姿容清秀品格高潔。 | 《白雪遺音·馬頭調·梅雪爭艷》:“他兩家仙姿玉質從無上,壓倒群芳。” |
有仙則名 | 山中有了仙人居住,山就成為名山。 | 唐·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仙姿玉色 | 形容女子姿態容貌極美。 | 明 謝讜《四喜記 巧夕宮筵》:“宮中鄭娘娘,乃是鄭參政之女,數月前選入宮中,仙姿玉色,世上無雙。” |
仙山樓閣 | 指仙人所居住的仙境。多用于形容奇異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 《史記·封禪書》:“自威(齊威王)、宣(齊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 |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 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語出漢 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