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安家落戶 | 安:安置;落戶:指定居。①在一個新的地方安家定居。有時指干部到基層長期居住。②也比喻某種動物、植物被移至某地后能生長繁殖。 | 丁玲《杜晚香》:“我們決心在這里安家落戶。” |
干凈利落 | 形容沒有多余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準確。 |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是老人家,誰能做這樣干凈利落?” |
落落大方 | 落落:坦率開朗;舉止瀟灑自然。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不拘謹。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
落葉歸根 | 樹葉落到樹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多指客居異鄉的人;最終還是要回歸本鄉本土。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這里指官服。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 | 唐·杜牧《晚晴賦》:“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
錯落有致 | 致:別致;有情趣;錯落:參差交錯;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晉書 衛恒》:“纖波濃點,錯落其間。” |
落落寡合 | 落落:孤獨的樣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單單;很難合群。 | 明 名教中人《好逑傳》:“母親石氏,隨父在任,因鐵公子為人落落寡合。見事又敢作敢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
沉魚落雁 |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魚下沉;使飛雁降落;不敢與之比美。后來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 先秦 莊周《莊子 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變化大。 | 老舍《四世同堂》:“她的喜怒哀樂都是大起大落,整出整落的。” |
落荒而逃 | 離開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戰敗后狼狽地逃走。也比喻處于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去。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 |
葉落歸根 | 樹葉飄落;掉在樹跟旁。古時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現比喻不忘本源。也作“落葉歸根”。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
無可奈何花落去 | 對春花的凋落感到沒有辦法。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后來泛指懷念已經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落井下石 | 看見別人落在井里;還往井下丟石頭。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擊、陷害。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葉落知秋 | 看到樹葉落,便知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天童華禪師法嗣》:“動弦別曲,葉落知秋,舉一明三。” |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 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時間再長,最后還是要回歸故土。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八回:“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不大。” |
木落歸本 | 猶言葉落歸根。 | 東漢·班固《漢書·翼奉傳》:“安樂奸邪,辰未主之。”顏師古注引三國·魏·孟康曰:“翼氏《風角》曰:‘木落歸本,水流歸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東也。” |
落花時節 | 春末。 |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又逢君。” |
碧落黃泉 | 碧落:天上、天界。黃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個角落。 | 唐 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光明磊落 | 磊落:錯落分明;引申指人灑脫不拘;直率開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懷坦白。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
同是天涯淪落人 | 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 | 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落葉知秋 | 一看到落到地上的黃葉;就知道秋天來臨了。比喻通過某一跡象;便可預測形勢的發展變化。 | 宋 唐庚《文錄》:“仙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
葉落歸秋 | 樹葉在秋天飄落。比喻事物有一定歸宿。 | 元·貫云石《斗鵪鶉·佳偶》曲:“美眷愛,俏伴侶。葉落歸秋,花生滿路。” |
錯落不齊 | 形容極不整齊。 | 葉圣陶《皮包》:“十多封來信……開口處錯落不齊,是隨手撕的。” |
河傾月落 | 表示夜將盡。 | 元·陳樵《月放過賦》:“河傾月落,馀歡未歇。” |
魚沉雁落 | 典出《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魚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七零八落 |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特指原來又多又整齊的東西現在零散了。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有文禪師》第42卷:“無味之談,七零八落。” |
發蒙振落 | 蒙:遮蓋,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搖動。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把將要落的樹葉摘下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弘,如發蒙振落耳。” |
失魂落魄 | 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
一落千丈 | 原指琴聲陡然降落。后用來形容聲譽、地位或經濟狀況急劇下降。 | 唐 韓愈《聽穎師彈琴》:“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
落地生根 | 比喻長期安家落戶或切切實實、一心一意地做好所從事的工作。 | 《人民日報》1969.12.18:“他們紛紛表示,要在農村落地生根,干一輩子革命。” |
肥水不落外人田 | 肥水:借指好處。指不讓別人得到好處。 | 沈從文《一個大王》:“俗話說‘肥水不落外人田’,因此一排人把步槍上了刺刀,守在門邊,預備給這弁目過不去。” |
手起刀落 | 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動作的迅速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9回:“武松道:‘原來恁地,卻饒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這人殺了。” |
水落歸槽 | 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比喻一心惦記著的事有了著落。 | 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十回:“轉眼就是臘月,水落歸槽,河工也就合龍。” |
落花流水 | 指花殘凋落;隨流水漂去。原形容殘敗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時光的流逝。后用來比喻殘亂而零落的樣子。或比喻敵人被打得慘敗。也作“流水落花”。 | 唐 李群玉《奉和張舍人送秦煉師歸岑公山》詩:“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思離襟。” |
水落石出 |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經過澄清以后徹底暴露;真相大白。 |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
打落水狗 | 比喻繼續打擊已經失敗的壞人。 | 瞿秋白《<魯迅雜感選集>序言》:“魯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義,反妥協主義的宣言。” |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自實心里好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盤上螞蟻,一霎也站腳不住。” |
秋風落葉 | 秋風掃盡了落葉。比喻一掃而光,不復存在。 | 宋·洪邁《夷堅志·齊先生》:“人言秋風落葉,此真是也。” |
落落難合 | 原形容事情很邈遠,很難實現。后也形容為人孤僻,不易合群。 | 《后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 | 泥塑的泥菩薩在水中會被浸壞。比喻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幫助別人。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40卷:“我想江西不沉卻好,若沉了時節,正是‘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還保得別人?” |
果熟蒂落 | 謂果實成熟,果蒂自然脫落。亦以比喻時機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 冰心《悼念茅公》:“他們都是當時文壇上朵朵怒放的奇花,花褪殘紅后,結了碩大深紅的果子,果熟蒂落,他們一個個地自己貢獻出來。” |
飄茵落溷 | 隨風而落,有的飄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糞坑里。比喻由于偶然的機緣而有富貴貧賤的不同命運。也指女子墮落風塵。 | 《梁書 儒林傳 范縝》:“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一枝,俱開一蒂,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于茵席之上,自有關籬墻落于糞溷之側。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 |
四紛五落 | 見“四分五落”。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5回:“劉繇軍兵大敗,眾皆四紛五落。” |
一錢不落虛空地 | 比喻絲毫不浪費。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員一千兩銀子,好在一錢不落虛空地,將來自有作用。” |
落水狗 | 掉在水里的狗,比喻失勢的壞人。 | 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中國最多的卻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
停云落月 | 表示對親友的懷念(舊時多用在書信里)。 | 晉 陶潛《停云詩序》:“停云,思親友也。”唐 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
窮途落魄 | 落魄:失意的樣子。比喻無路可走,潦倒失意。 | 清·陳熙晉《臨海集序》:“臨海窮途落魄,幕府草檄,非必出于本心。” |
秋風掃落葉 | 比喻強大的力量掃蕩腐朽弱小者;也比喻掃除凈盡。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辛毗傳》:“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
安心落意 | 放心,無憂慮。 | |
落草為寇 | 寇:盜賊。舊指逃入山林做強盜。 |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三折:“某今在這宜秋山虎頭寨,落草為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
流落江湖 | 形容窮困潦倒,漂泊異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6回:“言之不盡,自從父親亡故之后,時乖運蹇,一向流落江湖。” |
月落星沉 | 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將亮時。 | 五代蜀·韋莊《酒泉子》詞:“月落星沉,樓上美人春睡。” |
傍人籬落 | 比喻依賴他人。 | 參見“傍人籬壁”。 |
心殞膽落 | 形容十分驚恐。 |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第四卷:“而又喧傳陛下決為親征之謀,中外聞之,心殞膽落。” |
一字不落 | 落:丟下。指整篇文章都仔細逐字逐句地閱讀或背誦。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偶然兩句吹到耳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丟三落四 | 丟掉這些;又遺漏那些。形容馬虎健忘;顧此失彼。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俗語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令人笑話。” |
落英繽紛 | 落:凋落;英:花;繽紛:繁多雜亂。花瓣凋落;紛紛飛揚的樣子。形容鮮花盛開的美麗景致。 |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
家道中落 | 家業衰敗,境況沒有從前富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雖然他家太爺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時拿的許多銀子出來?” |
瓜熟蒂落 | 瓜熟了;瓜蒂就脫落了。比喻條件或時機成熟;事情自然會成功。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 元氣論》:“如二儀分三才,體地法天,負陰抱陽;喻瓜熟蒂落,啐啄同時。” |
失足落水 | 腳一滑跌入水中。比喻一時受誘騙而行為墮落。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87回:“想是那位客官夜間出來小解,失足落水,或是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