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順口溜 | 民間的一種句子長短不等口頭韻文。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幾句順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勢:上面放,下面望,中間有些頂門杠!” |
節哀順變 | 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逆來順受 | 逆:不順;順:順從;受:忍受。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不作反抗。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12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
百依百順 | 依:依從;順:順從。事事都依從別人。形容一味順從而不問是非。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做爺娘的百依百順,沒一事違拗了他。” |
一帆風順 | 船滿帆;一路順風行駛。比喻境遇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挫折。 | 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風。” |
耳順之年 | 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
一路順風 |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 清 俞萬春《蕩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陳兩處亦無動靜,一路順風無些毫打叉之事。” |
順藤摸瓜 | 摸:尋找。順著瓜藤去摸瓜。比喻按照某個線索查究事情。 | 《人民日報》1982.6.30:“由此順藤摸瓜,很快破獲了這起盜竊案。” |
順理成章 | 章:篇章;理:條理。指寫文章或做事順著條理就能做好。比喻某種情況自然產生某種結果。 | 宋 朱熹《朱子全書 論語》:“文者,順理而成章之謂也。” |
順水推舟 | 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著某個趨勢或某種方便;說話辦事。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你休得順水推舟,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
順手牽羊 | 順:方便。指順手把羊牽走。比喻順便利用可乘之機施展手法或手腕。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鄭玄注:“用右手便。” |
扯順風旗 | 形容隨風擺動,順勢迎合,奉承別人。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每到一處先替他向人報告,說這位就是唐觀察;有些扯順風旗的,亦就一口一聲的觀察。” |
將順其美 | 將順:隨勢相助。美:好事,美德。順勢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順從其美”。 | 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
阿意順旨 | 阿意:迎合他人心意;順旨:順從君主意圖。曲意逢迎,順從君主的意圖。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人規戒》:“漢人于交友故舊,動存規戒,其不肯阿意順旨,以限于非義,此風凜然可喜。” |
順順當當 | 指十分順利,沒挫折。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那怪物暗自歡喜,順順當當的,要行者馱他。” |
去逆效順 | 逆:違背。脫離叛逆者,效法忠于國家的人。 | 唐·陸贄《招諭淮西將吏詔》:“如能去逆效順,因事建功,明設科條,以示褒勸。” |
順水推船 | 比喻順應情勢說話行事。 | 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擠眉弄眼,俐齒伶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船。” |
棄逆歸順 | 謂脫離叛軍而歸順朝廷。 |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自然相率棄逆歸順。” |
阿旨順情 | 阿:曲從;旨:圣旨。曲意逢迎。 | 唐 吳兢《貞觀政要 政體》:“比來惟覺阿旨順情,唯唯茍過,遂無一言諫諍者,豈是道理?” |
名不正,言不順 | 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
低眉順眼 | 低著眉頭;眼睛里流露出順從的神情。 | 晉 王隱《晉書》:“人或說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謂之曰:‘我安然隨俗低眉下意乎?’” |
文從字順 | 文句通順、用詞妥貼。從、順:妥貼、通順。 | 唐 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
逆取順守 | 逆:背叛;順:合理。背叛國君奪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國家。 | 《漢書·陸賈傳》:“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 |
名正言順 | 名正:名義或名分正當;言順:道理講得通。指名分或名義正當說起話來便順理;逆理也講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當的理由。 | 春秋 孔子《論語 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
阿順取容 | 阿:曲從,迎合。曲意順從以博取他人的歡悅。 | 《金史 本紀第六世宗》:“以輔朕之不逮,慎毋阿順取容。” |
逆天犯順 | 背逆天意正道。 | 《周書·齊煬王憲傳》:“直若逆天犯順,此則自取滅亡。” |
千隨百順 | 隨:追隨;順:順從。形容完全順隨別人,別人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 元 楊景賢《劉行首》第一折:“欲要見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隨百順。” |
安常履順 | 習慣于正常生活,處于順利境遇。 | 清 方苞《方任二貞婦傳》:“凡士之安常履順而自檢其身,與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婦人之艱難也,而乃茍于自恕,非所謂失其本心者與?” |
順口開河 | 猶言信口開河。不假深思,不負責任地隨口亂說。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回:“我原來是私訪,為何順口開河?” |
順天應人 | 應:適應,適合。順應天命,合乎人心。舊時常用于頌揚建立新的朝代。 | 《周易 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
順蔓摸瓜 | 同“順藤摸瓜”。 | 王士美《鐵旋風》第一部第六章:“依我看,我們現在應該抓緊,但不要去驚擾他,同時可以順蔓摸瓜,最后弄清楚情況。” |
一帆順風 | 同“一帆風順”。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一回:“三只大船載了許多人馬頭領,卻投穆太公莊上行,一帆順風,早到岸邊埠頭。” |
靡然順風 | 望風順從。 | 唐·張說《廣州督督嶺南按察五府經略使宋公遺愛碑頌》:“幅員萬里,馴致九譯,詔書下日,靡然順風。” |
順風扯旗 | 順;趨向同一方向。順著風向扯起旗子。比喻因勢乘便行事。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26章:“一塊濃黒的云彩,順風扯旗地從西北方向飛過來。” |
阿諛順旨 | 阿諛:曲意逢迎;順旨:順從君主意圖。曲意逢迎,順從君主的意圖。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嚴光傳》:“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艷。” |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 順從我的就可以存在,違背我的就叫你滅亡。形容獨裁統治。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順吾意則生,逆吾意則死。” |
禮順人情 | 指禮是順乎人之常情,人與人共處必須遵守的規范。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卓茂傳》:“律設大法,禮順人情。今我以禮教汝,汝必無怨惡。” |
安時處順 | 安于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于現狀。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適來,夫子時來;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
順水人情 | 利用機會順便給人的好處。也指不費力的人情。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9回:“守將和軍卒都受了賄賂,落得做個順水人情。” |
風調雨順 | 調:調和;配合得均勻合適;順:適合需要。形容風雨及時;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現比喻客觀條件有利。 | 《舊唐書 禮儀志一》引《六韜》:“既而克殷,風調雨順。” |
安常處順 | 安:習慣于;處:居住,居于;順:適合,如意。習慣于平穩的日子,處于順利的境遇中。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
降心順俗 | 降低心志,隨順流俗。 |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 |
順風扯帆 | 比喻順應趨勢辦事。 | 克非《春潮急》:“把禍事全推到他這個小‘先鋒’腦殼上,又聽李克口氣,分明曉得了他們背后的陰謀知道不趕快順風扯帆不行。” |
應天順民 | 見“應天順人”。 | 《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在而應乎人。” |
順過飾非 | 謂徇私遷就而掩飾錯誤。 | 《宋史·律歷志》:“忠輔于《易》粗窺大衍之旨,創立日法,撰演新歷,不敢以言者,誠懼太史順過飾非。” |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 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豈不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趙氏既昌,合當順人應天,不宜苦苦直要報仇。” |
字順文從 | 用詞行文自然妥貼,表達清楚。 | 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簽〉序》:“其間獨照之匠,若荊川、遵巖、震川,變秦漢為歐曾,易詰屈謷牙為字順文從。” |
橫三順四 | 見“橫三豎四”。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辦公室的床上、桌子上、地上,橫三順四地睡著人。” |
履信思順 | 篤守信用,思念和順。 | 《周易·系辭》:“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
應天順人 | 應:適應,適合。順應天命,合乎人心。 | 《周易 革》:“湯武革命,順乎在而應乎人。” |
順風行船 | 順著風勢行船。比喻趁著有利情勢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 | 《豆棚閑話·空青石蔚子開盲》:“如今的人眼明手快,捷足高才,遇著世事,如順風行船,不勞余力。” |
名正理順 | 謂名義正當,合乎道理。 | 唐·顏真卿《請復七圣謚號狀》:“高祖謚太武,用漢制;太宗謚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順,垂之無窮。” |
承顏順旨 | 承顏:順從他人的臉色;順:順從。極力迎合順從他人的旨意。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王蕃傳》:“蕃體氣高亮,不能承顏順旨。” |
言和意順 | 言語和順,情意相諧。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順,似漆如膠。”又第九十八回:“但愿他們兩口兒言和意順,從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
順風吹火 | 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費力。 | 漢 焦贛《易林 井之臨》:“順風吹火,幸附驥尾,易為功力,因權受福。” |
依頭順尾 | 謂對上下各方都聽從、依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前兒我們還議論到這里,再不能依頭順尾,必有兩場氣生。” |
順美匡惡 | 歌頌美善,糾正過失。 | 《孝經 事君》:“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 |
順非而澤 | 順從錯誤言行且加以潤飾。 | 西漢·戴圣《禮記·王制》:“學非而博,順非而澤。” |
順水行舟 | 同“順水推船”。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小的聞得老爺補升此任,亦系賈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賈府之親,老爺何不順水行舟,作個整人情,將此案了結,日后也好去見賈府王府。” |
順從其美 | 美:美德。因勢利導,發揚優點。 | 宋·王讜《唐語林·政事》:“璟,多所裁斷,颋皆順從其美,璟甚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