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 《周書 郭彥傳》:“亡命之徒,咸從賦役。” |
家破人亡 | 家園被毀;親人死亡。形容家庭慘遭不幸。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元安禪師》:“師曰:‘家破人亡,子歸何處?’”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里饑失魂喪魄,凍的我身上冷無顏落色?!?/td> |
亡羊補牢 | 羊丟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td> |
亡魂喪膽 | 形容驚慌恐懼到極點。 | 明 無名氏《破天陣》:“殺匈奴亡魂喪膽,保家邦萬載咸寧。” |
進退存亡 | 前進、后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種好的與壞的處境。 | 《周易 乾》:“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
唇亡齒寒 | 亡:沒有。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兩者關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關。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
歧路亡羊 | 亡:丟失。在岔道上跑丟了羊。比喻人生道路復雜;掌握不好方向會誤入歧途;以致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 《列子 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
危急存亡 | 危急:危險而緊急。指關系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td> |
取亂存亡 | 古代國家的一種自視正義的對外策略。謂奪取政治荒亂的國家,保全將亡的國家。 | |
亡猿禍木 | 《淵鑒類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歷中,有猴數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殺之。中一老猴忽躍去近鄰一家縱火焚屋。里人懼,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脫去。”后因以“亡猿禍木”喻欲損人反而害己的行為。 | 《淵鑒類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歷中,有猴數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殺之。中一老猴忽躍去近鄰一家縱火焚屋。里人懼,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脫去?!?/td> |
多藏厚亡 | 厚:大;亡:損失。指積聚很多財物而不能周濟別人,引起眾人的怨恨,最后會損失更大。 | 先秦 李耳《老子》:“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td> |
亡國之音 | 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為哀思的曲調,后多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 西漢 戴圣《禮記 樂記》:“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td> |
齒亡舌存 | 亡:脫落,不存在。牙齒都掉了,舌頭還存在。比喻剛硬的容易折斷,柔軟的常能保全。 | 漢·劉向《說苑·敬慎》:“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 |
自取滅亡 | 自己的所作所為導致自己的覆滅。 | 《陰符經》下卷:“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
名存實亡 | 名義上還有;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 | 先秦 韓非《韓非子》:“惑主不然,計其入不計其出,出雖倍其入,不知其害,則是名得而實亡。” |
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 妖孽:妖魔鬼怪。國家將要滅亡必定有某種征兆。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td> |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興隆,失去人心的就要滅亡。 | 唐·李觀《項籍故里碑銘序》:“至如謀于漢者,昔其臣也,公實棄之;兵于漢者,亦其將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td> |
亡國之聲 | 指淫靡的音樂。 | 《韓非子·十過》:“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td> |
危急存亡之秋 | 危險至極的緊急關頭。 | |
救亡圖存 | 拯救祖國的危亡;謀求民族的生存。 | 《鬼谷子 中經》:“圣人所貴道微妙者,誠以其可以轉危為安,救亡使存也。” |
人亡政息 | 亡:失去,死亡;息:廢,滅。舊指一個掌握政權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著停頓下來。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td> |
人琴俱亡 |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傷逝》:“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慟絕良久,月余亦卒?!?/td> |
國破家亡 | 國家被分割;家室被毀滅。 | 晉 劉琨《答盧諶書》:“國破家亡,親友雕殘?!?/td> |
破家亡國 | 國家覆滅、家庭毀滅。 | 唐 杜牧《隋苑(紅霞一抹廣陵春)》詩:“卻笑丘墟隋煬帝,破家亡國謄誰人?” |
失馬亡羊 | 泛指禍福得失。 | 明·單本《蕉帕記·揭柬》:“耳不聞斬蛇逐鹿,口不言失馬亡羊,一任他桑田變海,海變桑田?!?/td> |
死亡無日 | 無日:沒有多少日子。死期將近。 | 《舊唐書·李密傳》:“今兵眾既多,糧無所出,若曠日持久,則人馬困弊,大敵一臨,死亡無日矣!” |
鳥為食亡 | 鳥兒為了吃食而死。比喻人為了名利而喪失生命。 |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13回:“‘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時袁伯珍聽得這些話,便要從此發一宗洋財?!?/td> |
亡立錐之地 | 亡:無;立錐:插錐子。沒有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其貧困。 |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td> |
臧穀亡羊 | 《莊子·駢拇》載,臧、穀二人牧羊,臧挾策讀書,穀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為典,喻事不同而實則一。 | 宋 蘇軾《和劉道原〈詠史〉》:“仲尼憂世接輿狂,藏穀雖殊竟兩亡。” |
親昵亡間 | 親昵:很親近;亡:通“無”。形容關系十分密切,沒有絲毫隔閡 | 東漢·班固《漢書·蕭望之傳贊》:“蕭望之歷位將相,藉師傅之恩,可謂親昵亡間。及至謀泄隙開,讒邪構之,卒為便嬖宦豎所圖,哀哉!” |
亡在旦夕 | 旦:早晨;夕:晚上。滅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 《元史·外夷傳一·高麗》:“大軍已駐乎心腹,鼎魚幕燕,亡在旦夕?!?/td> |
死亡枕藉 | 枕藉:縱橫相枕而臥。形容死的很多。 | 朱自清《執政大屠殺記》:“那時前后都有槍彈,人多門狹,前面的槍又極近,死亡枕藉。” |
亡魂喪魄 | 形容非常驚慌恐懼或心神不寧。 | 《孤本元明雜居 打董達》第二折:“哥哥你寬肺腑,休間阻,我教他亡魂喪魄,認個賢?!?/td> |
亡羊得牛 | 丟掉羊,得到牛。比喻損失小而收獲大。 | 《淮南子·說山訓》:“亡羊而得牛,則莫不利失也?!?/td> |
亡可奈何 | 無可奈何。謂只能如此,沒有別的辦法。 | |
物在人亡 | 人死了,東西還在。指因看見遺物而引起對死者的懷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 宋·曾會《重登瀟湘樓》詩:“物在人亡空有淚,時殊事變獨傷心?!?/td>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國家的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人都有一份責任。 | 清 顧炎武《日知錄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亡國奴 | 指已經亡國或所在國土被侵占、受外國侵略者奴役的人。 |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現在他們眼看就要當亡國奴了,除了反抗,再沒有出路?!?/td> |
治亂存亡 | 安定、禍亂、存續、滅亡,指國運的各種情況。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察微》:“治亂存亡,則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見,如可不見。故智士賢者,相與積心愁慮以求之?!?/td> |
亡國破家 | 國家覆滅、家庭毀滅。 | 漢 桓寬《鹽鐵論 相刺》:“屈原行吟澤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于流說,惑于道諛,是以賢圣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于巖穴也。” |
治亂興亡 | 安定、禍亂、興盛、滅亡,指國運的各種情況。 | 《周書·蘇綽傳》:“衰弊則禍亂交興,淳和則天下自治。治亂興亡,無不皆由所化也?!?/td> |
亡不待夕 | 亡:滅亡,死亡。待:等待。夕:傍晚。滅亡等不到傍晚。比喻很快就會滅亡。 | |
亡矢遺鏃 | 損失箭和箭頭。比喻軍事上的細微損失。 | 漢·賈誼《過秦論》:“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td> |
取亂侮亡 | 古代國家的一種自視正義的對外策略。謂奪取政治荒亂的國家,侵侮將亡的國家。 | |
同生死,共存亡 | 形容彼此間利害一致,生死與共。 | |
喪膽亡魂 | 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斯,面不改色?!?/td> |
嗟悔亡及 | 嗟:感嘆,嘆息;亡及:來不及。后悔也來不及。 | 東漢·班固《漢書·晁錯傳》:“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矣?!?/td> |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 順從我的就可以存在,違背我的就叫你滅亡。形容獨裁統治。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順吾意則生,逆吾意則死。” |
存亡繼絕 | 恢復滅亡的國家,延續斷絕了的貴族世家。 | 《穀梁傳 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存亡繼絕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td> |
亡國滅種 | 國家滅亡,種族滅絕。謂一個國家被徹底毀滅。 | 清·嚴復《論世變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禍可至于亡國滅種,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
敗國亡家 | 使國家淪亡,家庭敗落。 | 參見“敗國喪家”。 |
亡戟得矛 | 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當,或有失有得。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離俗》:“亡戟得矛,可以歸乎?” |
人亡邦瘁 | 《詩·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國殄瘁?!泵珎鳎骸伴?,盡;瘁,病也。”鄭玄箋:“賢人皆言奔亡,則天下邦國,將盡困窮?!焙笠蛞浴叭送霭畲帷敝^賢者不在位,國家因而衰敗。 | 《詩·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國殄瘁?!泵珎鳎骸伴澹M;瘁,病也。”鄭玄箋:“賢人皆言奔亡,則天下邦國,將盡困窮。” |
亡猿災木 | 見“亡猿禍木”。 | 清·王闿運《<桂陽州志>序》:“覆鹿遺蕉,亡猿災木,非敵非寇,自傾自覆。” |
魂亡魄失 | 魂、魄:即迷信所說的靈魂。形容萬分驚恐,不知所措;有時也指受到了極大誘惑而不能自持。 | 漢·楊雄《羽獵賦》:“魂亡魄失?!?/td> |
人亡物在 | 人死了,東西還在。指因看見遺物而引起對死者的懷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 明 胡文煥《犀珮記 勢逼改嫁》:“問何方得來,教我好疑猜,人亡物猶在?!?/td> |
危亡關頭 | 突如其來的、不可預見的緊急關頭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難。 | |
家散人亡 | 同“家破人亡”。 | 明·華陽散人《鴛鴦針》第四回:“謀為舉人急些也罷,若進士就遲一科也得,何必恁急急傾一家、補一家的?蕭掌科被他弄得家散人亡,我卻比他還便宜兩個人?!?/td> |
進退亡據 | 同“進退無據”。 | 《魏書·袁翻傳》:“且三雍異所,復乖盧蔡之義;進退亡據,何用經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