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流風馀俗 | 遺留的風氣、習俗。 | |
齒牙馀慧 | 見“齒牙馀惠”。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蘇仲芬》:“夫隱惡楊善,現在功德,何惜齒牙馀慧,而必以樸訥為恥。” |
遺德馀烈 | 指先人留下的德澤和功業。 | |
枯骨之馀 | 謂將死之人。 | |
酒后茶馀 | 見“酒馀茶后”。 | |
酒馀茶后 |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 |
不遺馀力 | 指毫無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 《戰國策 趙策三》:“秦不遺馀力矣,必且破趙軍。” |
恢恢有馀 | 《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后以“恢恢有馀”謂寬廣而有馀裕。 | |
齒牙馀惠 | 謂幫人說好話。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公孫九娘》:“生乃坐,請所命。曰:‘令女甥寡居無耦,仆欲得主中饋。屢通媒妁,輒以無尊長之命為辭。幸無惜齒牙馀惠。’” |
齒牙馀論 | 比喻隨口稱譽的話 | 《南史 謝脁傳》:“士子聲名未立,應共獎成,無惜齒牙馀論。” |
目空馀子 | 見“目中無人”。 | |
目無馀子 | 見“目中無人”。 | |
游刃馀地 | 猶游刃有馀。 | |
遺風馀象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俗和法式。 | |
遺音馀韻 | 前人作品的馀音和韻致。形容作品美妙。 | |
遺芬馀榮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績。 | |
遺風馀采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度文采。 | |
殘渣馀孽 | 比喻在消滅或淘汰過程中殘存下來的壞人。孽,邪惡的東西。 | 《歷史研究》1976年第3期:“由于不少奴隸主殘渣馀孽被集中于南陽,故而南陽之俗是‘夸奢、上氣力、為商賈’(《漢書 地理志》),成為一個‘難制御’的地方。” |
遺風馀俗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俗。 | |
遺風馀澤 | 前人遺留下來的風教和德澤。 | |
遺風馀韻 | 前人遺留下來的風教和韻致。 | |
刀俎馀生 | 猶虎口余生。 | |
破巢馀卵 | 喻破家或被禍后幸存的人。 | |
遺孽馀烈 | 指遺留下來的殘馀勢力。 | |
遺風馀烈 | 前人留傳的風教和業跡。 | |
流風馀韻 | 見“流風馀韻”。 | |
遺訓馀風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尚教化。 | |
一覽無馀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申昜,則一覽而盡,故紆馀委曲,若不可測。”后以“一覽無馀”謂一眼即可全見。 | |
遺聲馀價 | 指前人死后在社會上流傳的聲譽和評價。 | |
斷紙馀墨 | 零星或殘存的墨跡。 | 《宣和書·詹鸞》:“彩鸞以書《唐韻》名于時,至今斷紙馀墨,人傳寶之。” |
劫后馀生 | 謂大災大難后留存下的人或物。 | |
游刃有馀 | 語出《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彼節者有閑,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閑,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后用以謂觀察事物透徹,技藝精熟,運用自如。 | |
遺芳馀烈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績。 | |
遺風馀思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尚情思。 | |
遺風馀習 | 見“遺風馀俗”。 | |
枯朽之馀 | 謂衰病殘年。 | |
棄其馀魚 | 《淮南子·齊俗訓》載:惠施為梁相,從車百乘,猶嫌不足。莊子澤邊見之,棄其馀魚,以示諷誡。后因以“棄其馀魚”比喻節欲知足。 | 《淮南子·齊俗訓》載:惠施為梁相,從車百乘,猶嫌不足。莊子澤邊見之,棄其馀魚,以示諷誡。 |
遺恩馀烈 | 前人遺留下的恩德功業。 | |
遺風馀教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尚教化。 | |
遺惠馀澤 | 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澤。 | |
遺休馀烈 | 見“遺芳馀烈”。 | |
憂患馀生 | 指飽經艱難困苦之后留存下來的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