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肝膽楚越 | 肝膽:比喻關系密切;楚越:春秋時兩個諸侯國,雖土地相連,但關系不好。比喻有著密切關系的雙方,變得互不關心或互相敵對。 | 莊周《莊子 德充符》:“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
不敢越雷池一步 | 越:跨過;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原指不要越過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圍和界限。 | 晉 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
越俎代庖 |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不越雷池 | 見“不敢越雷池一步”。 | 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
胡越之禍 | 古代中原的胡國和越國之間經常發生戰事,因此用“胡越之禍”來比喻戰禍。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 |
肝膽秦越 | 肝膽:比喻親近;秦越:秦國與越國,比喻對立或疏遠。比喻雖近猶遠,雖親猶疏。 |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26節:“我數百年來蕩析離居、肝膽秦越之父子兄弟,今乃得以代議士之名譽,集茲一堂。” |
肝膽胡越 | 猶言肝膽楚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喻遠隔。肝膽,喻近。 | 《淮南子·俶真訓》:“是故自其異者視之,肝膽胡越;自其同者視之,萬物一圈也。” |
不可逾越 | 逾:超過。不能超過或不能越過。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年》:“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 |
躥房越脊 | 舊小說多用來形容俠客、盜賊等跳上房頂,在上面飛快地行走。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29回:“翻身上房,躥房越脊,過了幾重院子,跳在就地。” |
越扶越醉 | 對有幾分醉酒的人,越扶他,他越要裝醉。比喻不適當的支持或贊揚會加劇對方的不良狀態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2回:“幾句話把一個譚紹聞真真的撮弄成了一個當家之主,越扶越醉。” |
越瘦秦肥 | 比喻痛癢與己無關。 | 唐 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
秦越肥瘠 | 秦越兩地相去遙遠。比喻疏遠隔膜,各不相關。 | 唐·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
不越雷池一步 |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不敢越過界限,形容拘謹。 | 曹靖華《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閑看!》:“有一種慣例,從來送客,只到自己房門為止,不越雷池一步。” |
超群越輩 | 超越眾人和同輩。唐·陳子昂《為將軍程處弼謝放流表》:“臣山東孤子,朝無親故。性識愚魯,非有才能。陛下超群越輩,崇以榮寵。” | 唐·陳子昂《為將軍程處弼謝放流表》:“臣山東孤子,朝無親故。性識愚魯,非有才能。陛下超群越輩,崇以榮寵。” |
偭規越矩 | 偭:違背;越:逾越;規、矩:一定的標準、法則和習慣。違反正常的法則。 | 戰國 楚 屈原《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
越凡遺世 | 超越凡俗,脫離世俗社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7卷:“每進一卮,侍女們八音齊奏,音調清和,令人有越凡遺世之想。” |
爬山越嶺 | 越:過;嶺:山嶺。爬過高山,越過峻嶺。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4回:“嚇得鄧艾棄甲丟盔,撇了坐下馬,雜在步軍之中,爬山越嶺而逃。” |
行無越思 | 行:做事。所做的事不要超越所想的內容。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 |
吳越同舟 | 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流離播越 | 流轉遷徙。 | 晉·葛洪《抱樸子·自敘》:“乃草創子書,會遇兵亂,流離播越,有所亡失。” |
登山越嶺 | 形容長途跋涉,旅途艱辛。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一百回:“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亦甚賴其力也。” |
殺人越貨 | 殺害人命;搶奪財物。指匪盜行徑。 | 《尚書 康誥》:“殺越人于貨,暋不畏死,罔弗憝。” |
天資卓越 | 非常優秀的天資。 | |
遺世越俗 | 超脫世俗。 | 三國·魏·曹植《七啟》:“亦將有才人妙妓,遺世越俗,揚《北里》之流聲,紹《陽阿》之妙曲。” |
巴山越嶺 | 巴:攀援。攀山過嶺。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虬。” |
越瘦吳肥 | 不在乎越國人瘦和吳國人肥胖。比喻痛癢與己無關。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圖求謀,多只為一身之計;縱奸貪,那里管越瘦吳肥。” |
魂飛魄越 | 同“魂飛魄散”。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6回:“誰知不翻猶可,只這一翻,嚇得我:魂飛魄越心無主,膽裂肝摧痛欲號。” |
神超形越 | 謂身心超逸,不同凡俗。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阮孚云:‘泓崢蕭瑟,實不可言,每讀此文,輒覺神超形越。’” |
逾繩越契 | ①謂在結繩、書契之前沒有文字。繩、契指結繩、書契。②引申指不通文字。 | 《后漢書·班固傳下》:“逾繩越契,寂寥而亡詔者,《系》不得而綴也。” |
朱弦疏越 | 疏越:疏散。形容詩文質樸而有余意。 |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
越古超今 | 見“超今冠古”。 | 宋·朱敦儒《洞仙歌·贈太易》詞:“這功名富貴,有也尋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
翻山越水 | 山:山嶺;水: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 |
神魂飛越 | 形容寫作時想象力肆意馳騁。 | 宋·王禹偁《謝加朝請大夫表》:“涕泗縱橫,亂于縻綆,神魂飛越,若在煙霄。” |
越俎代謀 | 俎:古代祭祀時用的盛祭品的器具。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去代替別人出謀劃策。比喻越權辦事或包辦代替。 | 鄭觀應《盛世危言·公法》:“同者彼此通行,異者各行其是,無庸越俎代謀。” |
莊舄越吟 | 莊舄:戰國時期越國人。莊舄吟唱越國樂曲。形容不忘故國。亦作“莊舄思歸”、“莊舄吟”。 | 漢·王粲《登樓賦》:“鐘儀幽而楚奏兮,莊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
越鳧楚乙 | 同一只飛鴻,有人以為野鴨,有人以為燕子。比喻由于主觀片面,對于事物認識不清而判斷錯誤。 | 南朝 齊 張融《門論》:“昔有鴻飛天道,積遠難亮。越人以為鳧,楚人以為乙。人自楚越耳,鴻常一鴻乎?” |
邁越常流 | 邁:超過。超過一般人。 | 唐·柳宗元《為裴中丞上裴相賀破東平狀》:“閣下挺拔英氣,邁越常流,獨契圣謨,以昌鴻業。” |
超階越次 | 謂越過原有的等級順序,多指越級提升官吏。《晉書·趙五倫傳》:“其余同謀者咸超階越次,不可勝紀,至于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參見“不次之遷”。 | 《晉書·趙五倫傳》:“其余同謀者咸超階越次,不可勝紀,至于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 |
越女齊姬 | 姬:古代對女子的美稱。古代越國和齊國多出美貌的女子。泛稱美女。 | 漢·枚乘《七發》:“越女侍前,齊姬奉后。” |
越瘠秦視 | 瘠:瘦。看待他人的得失,就像秦國人看待越國人的肥瘦一樣。比喻痛癢與己無關。 | 清·張永銓《海嘯行》:“嗟哉閭里遭顛連,越瘠秦視人胡然。” |
胡越同舟 | 猶言吳越同舟。謂關系疏遠者,同處危難則相互救助。語本宋蘇軾《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 語出宋·蘇軾《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
逾墻越舍 | 指翻墻越舍很快就走了。 | 唐·皇甫氏《原化記·崔慎思》:“言訖而別,遂逾墻越舍而去。” |
越鳥巢南枝 | 越:古代國名,今浙江一帶。越地的鳥在外地筑巢,必用向南的樹枝。比喻不忘故鄉。 | 《古詩十九首》:“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
卓越俊逸 | 卓越:優秀突出。指才華風度超出一般人。 | 《晉書·嚴譚傳》:“以八纮之廣,兆庶之眾,豈當無卓越俊逸之才乎?” |
走胡走越 | 胡: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稱;越:古國名,在今江浙一帶。比喻智能之士被迫逃亡,為敵國所用。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
代越庖俎 |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謂掌庖廚之人,則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廟中神主也。祝者,則今太常太祝是也,執祭版對尸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謂掌庖廚之人,則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廟中神主也。祝者,則今太常太祝是也,執祭版對尸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 |
視同秦越 | 先秦時秦越兩國,一在西北,一在東南,相去極遠。后因稱疏遠隔膜、互不相關為“視同秦越”。 | 明·陳汝元《金蓮記·賜環》:“激切忠懷一生憑誰說,怎忍得視同秦越。” |
越次躐等 | 次:次序;躐等:越級。超越等級次序。 | 宋·蘇軾《御試制科第一道》:“今陛下所震怒而賜譴者何人也?……越次躐等召而問訊之者何人也?” |
越俎代皰 |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盛放牛羊等祭品的器具。庖:廚師。 |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乘輿播越 | 謂天子流亡在外。 | 《晉書·苻丕載記》:“慕容垂為封豕于關東,泓沖繼兇于京邑,致乘輿播越,宗社淪傾。” |
逾山越海 | 越過山海。謂長途跋涉。 | 《南齊書·高帝紀上》:“人跡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稱蕃。” |
越鳥南棲 | 從南方飛來的鳥;筑巢時一定筑在南邊的樹枝上。比喻難忘故鄉情。 | 南朝 梁 蕭統《古詩十九首》:“葫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
楚越之急 | 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后遭吳入侵,后因以“楚越之急”泛指面臨外敵入侵,國事危急。 | 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后遭吳入侵。 |
胡越一家 | 喻居地遠隔者聚集一堂。猶言四海一家。 |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七年》:“上皇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馮智戴詠詩,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
逾千越萬 | 指數字超過千或萬。極言其多。 | 唐 蔣防《湘妃泣竹賦》:“豈不以拂水捎云,逾千越萬,庶夫知我者謂我點點而成文,不知我者徒曰青青而懷怨。” |
燕駕越轂 | 燕地的車越地的轂。謂把不同的東西混在一起。 | 明·高攀龍《寄瞿洞觀書》之二:“廣土眾民,君子所欲。老丈得之,其與世俗吏傳舍一官者,必有如燕駕越轂,不可同年而語。” |
越人肥瘠 | 瘠:瘦。不在乎越人的肥與瘦。比喻痛癢與己無關。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4回:“越人肥瘠由他罷,秦人各自一關中。” |
越次超倫 | 次:次序。倫:次序。超越原來的等級次序。 | 唐·白居易《為宰相<讓官表>》:“臣有何功德?有何才能?越次超倫,忽承此命。” |
跨州越郡 | 跨:兼有;州、郡:古代行政區。形容涉足的區域廣大。 | 晉·陸機《百年歌十首》:“體力克壯志方剛,跨州越郡還帝鄉。” |
超今越古 | 見“超今冠古”。 | 明·無名氏《桃園結義》二折:“憑著我壯志能,膽氣粗,博一個黃閣標名,超今越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