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迷山
![一葉迷山](/d/file/titlepic/chengyu14819.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意謂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世上這般雙瞳如豆、一葉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
基礎信息
拼音yī yè mí shān
注音一 一ㄝˋ ㄇ一ˊ ㄕㄢ
繁體一葉迷山
感情一葉迷山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頭腦簡單。
近義詞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披肝瀝膽(意思解釋)
- 鐵郭金城(意思解釋)
- 火樹銀花(意思解釋)
- 鶴立雞群(意思解釋)
- 壞法亂紀(意思解釋)
- 九霄云外(意思解釋)
- 咄咄逼人(意思解釋)
- 廢書而嘆(意思解釋)
- 不翼而飛(意思解釋)
- 親上成親(意思解釋)
- 己溺己饑(意思解釋)
- 走南闖北(意思解釋)
- 粗服亂頭(意思解釋)
- 孝子賢孫(意思解釋)
- 將伯之呼(意思解釋)
- 嘰嘰喳喳(意思解釋)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釋)
- 刻不容緩(意思解釋)
- 牛郎織女(意思解釋)
- 如癡如醉(意思解釋)
- 平地一聲雷(意思解釋)
- 勤學苦練(意思解釋)
- 卑鄙齷齪(意思解釋)
- 當頭棒喝(意思解釋)
- 萬變不離其宗(意思解釋)
- 竹籃打水一場空(意思解釋)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釋)
- 半新不舊(意思解釋)
※ 一葉迷山的意思解釋、一葉迷山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麻痹大意 | 麻痹:一種病態;身體某部分肢體失去知覺。比喻對事物現象不經心;失去警覺;粗心大意。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
老馬識途 | 識:認得;途:路。老馬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 |
自拔來歸 | 拔:擺脫,離開。自覺離開惡劣環境,歸向光明。指敵方人員投奔過來。 |
浪跡江湖 | 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處。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
顧后瞻前 | 同“瞻前顧后”。 |
雪兆豐年 | 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
春風風人 | 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及時給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幫助。 |
空費詞說 | 說的話別人不聽,等于白說。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
一文不名 | 一文錢都沒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貧困。 |
飲水思源 |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苦口之藥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 |
快心滿志 | 見“快心遂意”。 |
漚沫槿艷 | 漚:水泡;槿:木槿。晶瑩的水泡,艷麗的槿花。比喻短暫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火燭銀花 | 猶火樹銀花。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
偶一為之 | 偶:偶爾;偶然;為:做;干;之:代詞;代某件事。偶爾做一回。 |
骨肉之親 |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親;親:親愛。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間相親相愛的關系。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煢煢孑立 | 孤獨無依的樣子。 |
進讒害賢 |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
心曠神怡 |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口墜天花 | 據《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序品》載,佛祖說法,感動天神,“六欲諸天及天子眾,以天福力雨種種華:優缽羅華,波頭摩華……于虛空中繽紛亂墜”,“天華亂墜滿虛空,眾香普熏于大會”。后遂以“口墜天花”喻指以夸誕之詞動人聽聞或以甘言騙人。華,同“花”。 |
賢母良妻 | 見“賢妻良母”。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