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之不恭
![卻之不恭](/d/file/titlepic/chengyu9908.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卻:推辭;謝絕。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例子我們覺得卻之不恭,只好讓他勞駕。(鄒韜奮《經歷 慘淡經營之后》)
基礎信息
拼音què zhī bù gōng
注音ㄑㄩㄝˋ ㄓ ㄅㄨˋ ㄍㄨㄥ
繁體卻之不恭
正音“之”,不能讀作“zī”。
感情卻之不恭是中性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常與受之有愧連用。
辨形“恭”,不能寫作“公”。
謎語別客氣
近義詞受之有愧、盛情難卻
反義詞置之不理
英語It is impolite to decline.
俄語и отказаться неудобно
日語辭退するのは失禮(しつれい)である
法語le refuser serait manquer de respec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身無分文(意思解釋)
- 離經辨志(意思解釋)
- 囊螢映雪(意思解釋)
- 敵眾我寡(意思解釋)
- 頤指氣使(意思解釋)
- 一視同仁(意思解釋)
- 走馬觀花(意思解釋)
- 德容言功(意思解釋)
- 功成名就(意思解釋)
- 溢于言表(意思解釋)
- 囊螢照雪(意思解釋)
- 雄心壯志(意思解釋)
- 救經引足(意思解釋)
- 千絲萬縷(意思解釋)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釋)
- 刀耕火種(意思解釋)
- 指手劃腳(意思解釋)
- 惡醉強酒(意思解釋)
- 遺世絕俗(意思解釋)
- 將功折罪(意思解釋)
- 唇槍舌劍(意思解釋)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釋)
- 前仆后繼(意思解釋)
- 過門不入(意思解釋)
- 今古奇觀(意思解釋)
- 前赴后繼(意思解釋)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意思解釋)
- 圓鑿方枘(意思解釋)
※ 卻之不恭的意思解釋、卻之不恭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書通二酉 |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據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見《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后因以此為喻。 |
催人淚下 |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跡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淚。 |
望塵莫及 | 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后面。塵:塵土;莫:不;及:趕上。 |
掃地出門 | 原指把一切雜物都掃出門去;室內干干凈凈;不留任何東西。后比喻全部家產都被處理;連人也被趕出家門。 |
鶴立雞群 | 像仙鶴立在雞群之中。比喻才能或儀表出眾。 |
空費詞說 | 說的話別人不聽,等于白說。 |
以身試法 | 身:親身;指生命;試:嘗試;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嘗試法律。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語。世界的千倍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為大千世界。后泛指廣大無邊紛紜復雜的世界。 |
節哀順變 | 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
困而不學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妻兒老小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負擔。 |
水中撈月 |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 |
令人滿意 |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 |
珠玉之論 | 形容精辟的言論,卓越的見解。 |
動魄驚心 |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
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千家萬戶 | 眾多人家。 |
草滿囹圄 | 監獄里長滿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極少。 |
戰不旋踵 | 旋:轉。踵:腳后跟。打仗時不向后轉。形容勇猛向前。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 |
歲寒三友 | 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
淺見薄識 | 淺見:膚淺的見解。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
轟轟烈烈 | 轟轟:像聲詞;形容巨大聲響;烈烈:火焰盛燃的樣子。形容聲勢浩大;氣勢雄偉。 |
始終一貫 | 自始至終都一樣。 |
強人所難 | 強:勉強。勉強別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
飽學之士 | 飽學:學識淵博。指學識淵博的人。 |